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学生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严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学生群体心理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十分需要开展学生心理卫生工作,通过成立学生心理卫生档案,进行心理卫生科研,开展学生心理卫生指导工作,探讨农村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发生、发展、回归的规律以及在农村中学进行干预的手段.

  • 标签: 心理卫生状况 学生心理 卫生工作 心理卫生问题 农村中学生 卫生档案
  • 简介:旨在编制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情境模拟量表并初步考察不同民族中学生内疚和羞耻的特点。对2000名混合学校中学生进行施测。项目分析显示,高、低分组被试在大部分项目上差异显著,量表中的20个项目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信度分析显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和0.87,分半信度分别为0.81和0.83;因素分析表明其结构效度良好。总体而言,中学生的内疚感显著高于羞耻感,且均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增加;女生的内疚感和羞耻感显著高于男生。量表的信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可用于不同民族中学生的测试。

  • 标签: 内疚 羞耻 信度 效度.
  • 简介:本研究采用Marsh自我描述Ⅱ型问卷对山西省太原市的几所中学7—9年级的260名优生和学业不良儿童了测查,结果发现:(1)优生和学业不良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有较高相关;(2)优生和学业不良儿童在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3)学业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年龄差异不大;(4)学业不良儿童在部分自我概念上存在性别差异。通过调查,作者试图揭示中学生学业不良儿童在学业、非学业上产生消极自我概念的原因,并探求改变学业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学业不良儿童的矫治提供一些建议。

  • 标签: 学业不良 儿童 学业自我概念 途径和方法 学习成绩 显著差异
  • 简介:本文采用自我描述问卷对初一至高三共1653名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特点进行定量研究,所得数据经统计检验发现:1.中学生一般自我概念性别差异不显著,但男生在学校适应方面好于女生。2.初三、高一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高中阶段开始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高三学生自认为可信性差,情绪易低落。3.重点中学学生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高于普通中学学生。

  • 标签: 中学生 自我概念 性别差异 年龄 心理健康
  • 简介:本研究选取北京、河南、重庆、浙江和新疆五个地区的13所中学,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11855人作为被试,采用对我国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的状况和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到高二以后趋于平稳;(2)在高二时,女生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超过了男生,在高三时,男生和女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没有差异.

  • 标签: 中学生 情绪调节能力 性别差异 年龄 心理机制
  • 简介:该研究以48名中学生为被试,分别用色块串和色词串为材料,设时间变量(单元)以了解学习的详细进程,研究了中学生颜色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特点。结果发现:(1)非言语材料(色块)较言语材料(色词)更适合于内隐加工;(2)时间变量上整体呈递增趋势,称长时功效。内隐学习的长时功效在教学上有重要意义:(3)指导语上存在主效应,内隐学习优于外显学习,即内隐学习在不同材料上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

  • 标签: 内隐学习 外显学习 颜色 中学生
  • 简介:近30年来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很少聚焦于寻找解决办法。对于“角色领悟”,这种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可能途径之一的研究更是稀少。本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全面、正确的中学教师角色领悟对缓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作用。

  • 标签: 角色领悟 中学教师 职业倦怠
  • 简介:本文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对河南省部分中学教师的成就动机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出了河南省中学教师成就动机现状的四分图;统计结果显示,中学教师的成就动机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减弱趋势,但各个年龄段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中学教师的成就动机水平与性别、教龄、学历、级别的相关性都比较低,且筠值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 标签: 中学教师 成就动机 教龄 文采 水平 河南省
  • 简介:由于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制度改革,贫国学生心理问题已引起人们重视。心理测量结果显示贫困高中学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贫困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敏感、焦虑、虚荣、心理闭锁等。可通过制定贫困生帮扶政策、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导贫困生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实施心理监护等对贫困高中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 标签: 贫困高中学生 心理健康 自卑心理 闭锁心理 心理教育
  • 简介:从一所普通中学六个年级随机选取801名被试,使用自编测验研究了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起点较高,初三年级是其基本形成的关键期;(2)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在高中阶段发展平缓;(3)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分维度的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较高水平方面受到认知加工容量、概括水平和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等心理因素的制约;(4)中学生写作文本形成能力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 标签: 文本形成能力 发展特点 中学生
  • 简介:本研究对176名中学生进行大五人格开口瑞文推理测验,以考察智力、人格特质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智力与学业成绩有显著正相关。人格特质中,学业成绩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严谨性呈显著正相关。(2)智力对中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人格特质中,神经质有负向预测作用,严谨性和开放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智力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存在年龄差异。

  • 标签: 中学生 智力 大五人格 学业成绩
  • 简介: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四个年级随机选取学生169名为被试,采用开放式问卷法研究了学生在阅读理解背景下提问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学生提问的频次变化范围较广,随着提问频次的增加,人数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学生所提问题被分为三种水平:事实性问题,推论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3)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提问水平逐渐增高;(4)学生提问性别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水平问题上,女生提问数量多于男生.

  • 标签: 学生提问 提问能力 高水平 普通中学 年级 中学生
  • 简介:该研究使用移动视窗技术考察了初二和高一年级中的高低语言理解能力学生的主题推理加工特点.结果发现:(1)所有学生在无时间限制情况下,都能顺利完成语篇主题相似度判断,较低语言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主题推理;(2)较低语言理解能力被试在主题推理加工上的困难可能是由认知加工系统实时加工能力较差造成.

  • 标签: 中学生 主题推理 特点 语言理解能力 阅读 语篇关系
  • 简介:在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今天,学校这个传授知识的圣地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象牙塔,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浮出水面,直接冲击着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消极,自我失控,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心理承受力低,难于应付挫折,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

  • 标签: 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承受力 望子成龙 传授知识 主要表现
  • 简介:采用权威的量表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班级气氛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班级气氛和学习态度总体处于均衡状态。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和班级气氛要好于高中生。初中生在班级气氛和学习态度上的得分相关显著,高中生在班级气氛和学习态度上的得分相关不显著。在维度水平上,初中生在班级气氛和学习态度各个维度上的得分相关较高,大多都能达到显著水平,高中生在班级气氛和学习态度各个维度上的相关较低,大多未能达到显著水平。

  • 标签: 中学生 学习态度 班级气氛 相关
  • 简介:错误的认知不断地被强化,而自己却又浑然不知。这是人的悲哀,这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本文提出从改变认知入手,消除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总结出“陈列、梳理、辨析、更新”八字流程,侧重于操作指导和方法介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认知 中学生 心理障碍
  • 简介:<正>引言自80年代以来,教师课堂行为效能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焦点(Gage,1985,BrophyandGood,1986).研究表明,家庭、学校、教师能力水平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学校和教师能力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能力水平又主要体现在课堂行为上.本研究试图从教师的认知、操作、监控三种能力来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干预训练,探讨提高教师课堂行为功效的方法与途径.

  • 标签: 教师课堂行为 中学数学教师 教师教学能力 控制组 课堂教学能力 认知能力
  • 简介:选取319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作为被试,主要采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结构具有冲突性、依恋性、亲密性和回避性四个维度;(2)师生关系类型包括矛盾冲突型、亲密和谐型和疏远平淡型三种类型;(3)师生关系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师生关系质量随年级升高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师生关系最好,初二和高二学生的师生关系最不理想;(4)师生关系各类型的人数比例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 标签: 中学生 师生关系 结构 类型 人际关系
  • 简介:本文是一例中学生因失恋厌学的来访者的咨询案例报告。来访者是高中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近两周时间内出现以下症状:脾气暴躁、情绪低落、失眠。该来访者自知力完整,失恋后不去上学,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咨询室。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整个过程以转化不良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建立新的认知与行为模式。经过六次的心理咨询,根据来访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和咨询师的评估,不良情绪明显缓解,睡眠状况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运用了认知一行为疗法.对改善来访者的厌学心理和不良情绪转变有相对显著的效果。

  • 标签: 中学生 失恋 厌学 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该研究采用自陈问卷方法,考察了108名中学生的心理控制感与受欺负状况的关系.结果:在生活外控、社交内控、受身体欺负上,男高于女.高中生受身体欺负比初中生少,而未知控制更多.受社会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受言语欺负与社交外控、生活外控、外部控制有正相关;与社交内控、躯体内控有负相关.受财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外部控制对受社会性欺负、言语欺负和财产欺负有预测作用;躯体内控对受言语欺负有预测作用.

  • 标签: 欺负 身体 言语 未知 生活 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