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日益显著的学术异化现象揭示出"我们置身于什么样的学术生态,我们欲迈向什么样的学术国度"的命题,拷问着"学术,缘何而来,为何而往"及"学者,什么样的心境,什么样的作为"。学术异化源于人性的弱点,与心术、权术及对待学术的立场、态度、方法、境界有关,并受学术的制度、风气、秩序影响。学术的制度应当秉承学术自觉、尊重学术规律、坚守学术信仰;只有经得起时间检验与岁月沉淀方能成就真正的学术经典。学术是苦力活,但却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的心灵体验。学者应以学术为业,秉承学者品格,追求学术境界,以真理与正义为皈依,实现对人与美好世界的关怀,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应当与政治、资本、权力、意识形态保持一定距离,保住学术本真,坚守学术边界,警惕学术权力化及学术垄断、学术威权、学术压制、学术交易、学术腐败等异化现象。迈向心无旁骛的学术国度,就是要回归学术初心,唤醒学者心灵里的的学术理想主义,营造良善理性的学术制度主义,达致学术有所为有所不为之境,搭建心无旁骛的学术生态,迈向理性、民主、科学、文明、良善、正义的世界。学术强国与教育强国相辅相承,只有学术强、教育强才有经久不衰的综合国力,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心无旁骛的学术国度。

  • 标签: 学术国度 学术初心 学术异化 理想主义 制度主义
  • 简介:《合同法解释(一)》第9条中“未生效合同”这一新名词的出现,在合同法学界重新掀起了一轮关于合同效力的讨论热潮。众多学者在分析合同生命历程中所谓“成立后生效前”的阶段之余,还将对此阶段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某种要件列为关注对象,并争相对此阶段与要件的性质予以界定。面对诸多学说削弱意思自治精神、割裂合同效力体系的扭曲倾向,应该重新树立并坚持合同在合法合意的基础上成立即为有效的观点。在此论点基础之上,厘定特别要件的类型与范围,借鉴英美契约法中强制执行效力理论,重新将特别要件成就前合同的效力状态诠释为仅欠缺强制执行力。

  • 标签: 特别要件 合同效力 意思自治 强制执行效力 英美契约法
  • 简介:哈尔滨公证处创建于1946年,是全国第~家公证处。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公证人的不懈奋斗,如今的哈尔滨公证处是一支拥有22名公证员(一级公证员3人,二级公证员14人,三级公证员5人,8人具有硕士学位),在职人数达57人的高素质公证团队,公证业务涉及百项,公证书发往世界各地,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 标签: 公证处 哈尔滨 历史 成就 公证员 硕士学位
  • 简介:一、法院学术讨论会论文的评判要求(一)法院学术讨论会论文的评价标准大家知道,现在论文从结构方面讲有引言、本论、结论三个方面。怎样写好一篇论文,往往与评价标准有关系。你知道了论文的评价标准,实际上也大体上知道了写好一篇论文的方向和要求。比方说,选题的意义,观点的原创性、材料的丰富程度和论证的逻辑性,你的学术价值、实践价值、结构合理性、注释的规范性、语言、字数等等。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论文写作 学术规范 法院 评判 法系
  • 简介:非凡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现由15名注册律师和9名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事务所除设立北京分所外,还下设证券金融部、房地产部、知识产权部、诉讼部、《判例与研究》编辑部、案件分析中心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图书资料中心。

  • 标签: 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判例与研究》 信任 计算机网络 人员组成 行政管理
  • 简介:按:主持人(聂立泽教授):大家晚上好.欢迎刘仁文教授来我校演讲。刘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刑法研究室主任,他现在还同时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他学贯中西,曾作为访问学者游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他还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西

  • 标签: 学术理想 法治变革 理想法治
  • 简介:学术传媒具有学科领域广泛性、作者群体有限性以及与科研工作的互动性,必然要求其形成并确立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学术传媒的特色创建体现在跟踪学术前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及新颖独特的装帧设计和栏目设置等方面。编辑策划是创建学术传媒特色的重要保证,学术传播工作者要通过选题策划、组稿策划、栏目策划、市场策划等各个环节的协调运作,树立和培养策划意识。

  • 标签: 学术传媒 编辑策划 特色
  • 简介:法学教授写作的主要动机不是为了职称评审,也不是为了追求写作过程的愉快,而是出于自己的学术目标或学术动机而写作。法学教授通常拥有比实务人士更优越的研究资源,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学术研究,研究结果有时也能够影响法院的判决,影响人们对法律的认识。所以,法学教授进行学术写作是必要的。

  • 标签: 法学教授 写作动机 律师权 巴尔博诉人民案
  • 简介:学术自由已成为当今多数国家宪法所保障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各国关于学术自由的宪法规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不少差异。在学术自由的内容确认上,各国宪法规范宽窄不一,主要有四种类型:对学术自由的单一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制度性保障的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国家促进义务的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制度性保障和国家促进义务的综合确认。在学术自由宪法规范的形式结构、要素结构和类别结构等方面,各国宪法亦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不管是什么内容和何种形式的学术自由宪法条款,都从最高法角度确定了学术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为学术自由的法律保障奠定了根基。

  • 标签: 学术自由 宪法规范 内容比较 形式 比较
  • 简介:1998年《高等教育法》出台以来,我国各高校相继制定了学术委员会章程,以此完善学术委员会的建设,促进学校的学术发展。应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对创新的需求,党和国家把创新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加快了大学改革的步伐。很多高校在探索“依法治校”、“教授治校”、“董事会治校”、“大学章程”的同时,也在着手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本文通过制度文本和各高校学术委员会章程的比较,以初步分析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章程的演化轨迹,为进一步探索学术委员会的发展规律作参考。

  • 标签: 学术委员会 大学章程 制度文本 高校 《高等教育法》 依法治校
  • 简介:金秋十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刑法学专家学者和司法实务界人士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改革开放30年的刑事法治建设”的主题,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刑事法治建设的成就,并就我国刑事法治规范化,以及量刑和刑事司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本刊选择部分年会论文和本刊记者撰写的综述予以刊登,供读者参考。

  • 标签: 改革开放 刑法立法 刑法学研究会 展望 刑事法治 法治建设
  • 简介:今天在《判例与研究》创刊十周年的日子里,有三点值得我们庆贺的:一是作为一个民间法学研究机构,其主办的杂志竟然是由忙于执业的律师利用业余的时间完成,至今,出现在各位面前的是一本很有层次、学术性浓厚的杂志,这贡献是可想而知的。当然他们的这种举措尽管在今天看来被不同程度地误解或有其他理解,但事实证明这作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

  • 标签: 判例 创刊十周年 研究机构 事实证明 学术性 杂志
  • 简介:在我国,司法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具有较强的司法能动性和司法造法性。因为,在立法上,不但对传统(古典)隐私权的独立保护是较晚的事情,而对以个人信息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现代隐私权的保护,

  • 标签: 个人信息保护 司法实践 主义 成就 司法能动性 司法机关
  • 简介: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政府法制工作和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根本方针。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上海市各级人民政府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内容的公开、透明政府建设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在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之下,上海市要积极探索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的新路子,维护和谐、稳定、良好的社会局面,不断增进行政机关与法院之间的良性五动,努力开创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审判工作的新局面。

  • 标签: 上海市 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 法治
  • 简介:<正>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诸多案件,包括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曾昭玉诉教育部不作为案、王纯明诉南方冶金学院案等,都引发了人们对司法审查介入高等教育问题的探讨。在刘燕文案中,既有人欢呼"司法的阳光照进了科学的殿堂",也有人批评司法干预了学术自由。在王纯明案中也有人提出,法院既然确认了被告不授予学位没有法律依据,同时也确认了原告符合法律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那它能否直接判决被告授予原告学位?如果学校再次作出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再次起诉的话,法院又将如何作出判决?现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这

  • 标签: 美国司法 刘燕文 学术自由 巡回法院 具体行政行为 正当法律程序
  • 简介:学术自由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核心.迄今为止,尽管基于外在视角的功利主义哲学为学术自由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和有效的辩护,然而,由于在功利主义的视野里,学术自由仅具工具性价值,因此,学术自由又不可避免地会同样基于功利主义的考量而受到侵犯.对学术自由的辩护无疑还需立足于学术自由自主性的内在视角的道德审视.它不仅划定了学术自由赖以存在的外在界限,而且事实上也构成了对学术自由的功利主义辩护的基本前提.

  • 标签: 功利主义 学术自由 道德建设 哲学观 公民权利
  • 简介:<正>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刑法学界处于一个恢复重建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活跃在我国刑法学术舞台上的学者,20世纪50年代初大多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聆听过苏俄刑法专家授课。那时有北高南马之称:北高指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高铭暄教授,南马指在武汉大学任教的马克昌教授。高铭暄教授和马克昌教授都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毕业生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在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任教的王作富教授也与高、马具有相同的求学背景。在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科,往往是高、王并称。就学术成就而论,高、王可以说是双峰并峙,在刑法总论和刑法各论这两个研究领域各领风骚;就为人处事而言,高、王又是二水分流,各有其人格魅力。我有幸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以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先后师从王作富教授和高铭暄教授:其中,王作富教授是我的硕士生导师,而高铭暄教授是我的博士生导师,同时,王作富教授又担任我的博士生副导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是名师,高徒则未必。如今高、王均已年届耄耋,必将以共和国刑法学科奠基人的身份载入我国刑法学术史册。

  • 标签: 王作富 特拉伊宁 陈兴良 侵占罪 高铭暄 敲诈勒索罪
  • 简介:李龙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法学教育家,他在法理学、宪法学等法学领域和法学教育领域作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和巨大的学术影响力,成就斐然。本文将对李龙教授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进行梳理,以此为研究基础,从论文引证、法学思想、法学教育思想三个方面对李龙教授的学术贡献进行阐述和分析,回顾李龙教授为我国法学发展和法学教育所做的巨大贡献。

  • 标签: 李龙教授 学术贡献 法学 法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