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能够构成合理的正当的裁判结论的理由,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法律方法来检验。可普遍化性检验、一致性检验和协调性检验都是司法裁判理由形成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检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检验,司法裁判理由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正当性支持,具有这些特征的法律论证可以尽可能达到充分。

  • 标签: 裁判理由 检验方法 法律论证
  • 简介:1案例某年8月8日,某县某村民羊圈被抢走46只羊,案值4万余元,受害村民被绑在木桩上,现场提取绳索四捆送检。2检材和方法从物证包装袋中小心取出绳索,仔细观察绳索材质、打结处、断端等外部特征,四捆绳索分别编为1~4号,采用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研制的脱落细胞粘取器(EZ-tape)分别在绳索的打结处反复粘取,直至此面粘纸无粘性,用镊子揭下粘纸,再用反面继续粘取,至两面均无粘性,用剪刀剪碎放入0.5mL离心管中。

  • 标签: 法医遗传学 粘取法 脱落细胞 微量DNA
  • 简介:打印变造文书检验的研究现状反映出以下特点:研究水平受制于专业性、庞杂性的技术知识、无法满足司法鉴定实务需求以及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成果。在此情势下,本文基于打印变造文书的两大基本类型(单页文书打印添加与多页文书换页变造),对其检验流程进行合理设计,并对其要旨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 标签: 打印文书 打印文件 变造 检验 鉴定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类经济、刑事及民事纠纷案件中涉及对阿拉伯数字笔迹进行鉴定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阿拉伯数字作为一种常见的书写符号,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通过分析阿拉伯数字笔迹的特证,并对其检验难点及检验方法要点等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对此类数字符号笔迹的检验方法。

  • 标签: 阿拉伯数字 笔迹 检验
  • 简介:与签名有关的争议在案件诉讼或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对签名字迹的检验也占文件检验的相当的比重。签名字迹通常二或三个字,对它的检验属于对少数字的检验,在文件检验工作实践中,文检工作者历来是慎重对之。即便如此,客观现实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很多情况下都有出乎人意料的事发生,使本来复杂的事情越发复杂,在如此少量字的签名字迹中,有时还会有两人合作共同完成的情况出现。分析其形成机理,有的系合作书写者有意为之,故意伪装以逃避侦查或打击;有的却是合作者无意所为,它的形成纯属偶然等等多种情况。

  • 标签: 二人合作签名 摒弃惯性思维
  • 简介:1案件简介某年16日20时许,某居民住宅小区内发生一起持枪杀人案,被害人被枪支击中头部后死亡,案发后经过慎密侦查,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当场在其家中搜出自制枪支3支、黑火药1包、“二踢脚”3枚、铜制弹壳3枚、射钉器射钉弹1盒、发令弹3盒及大量的钢珠。其中1支自制枪支为射钉枪改制,可发射霰弹弹丸,为该案的作案工具,另两支为自制左轮枪,只可发射单发弹丸。

  • 标签: 射钉器 射钉弹 改制枪支 枪弹检验
  • 简介:左手伪装笔迹,一般是指书写人出于歪曲自身笔迹特征的目的,故意采取非利手(一般情况是为右利手书写的人采取左手书写的情况)进行书写的特殊伪装书写方式所形成的笔迹。作为非正常笔迹检验项目,鉴定人有必要严格地依据鉴定技术规范,灵活运用伪装笔迹鉴定的基本理论,结合逻辑经验,对检材字迹中的'假象'予以系统分析、甄别,同时还需要结合科学取样工作,确保检验工作质量。

  • 标签: 左手伪装笔迹 检材笔迹 样本笔迹 检验体会
  • 简介:车辆轮胎爆破在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对爆胎痕迹进行检验和鉴定,弄清爆胎原因,在查明事故真相和责任认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爆胎痕迹形成机理和原因复杂,检验鉴定的难度较大。通过对各类爆胎痕迹的形态特征及其差异的讨论,提出了交通事故中爆胎痕迹的检验要点。

  • 标签: 交通事故 爆胎 痕迹检验
  • 简介:目的探索电工胶带带基的元素检验方法。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能谱法(SEM/EDS)对电工胶带带基中的主体元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SEM/EDS定量分析法检测出的主体元素(Cl和Ca)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电工胶带带基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定性分析。结果34个品牌红色电工胶带组成的561组样品对通过SEM/EDS定量分析法可以区分539组,区分率达到96.1%;根据XRF法定性分析测出的Mg、Al、Si、S、Ti、Sb、Ba、Pb微量元素的不同组合可将34种电工胶带分成11组,两种方法结合可使不同品牌红色电工胶带的区分率达到98.4%。结论SEM/EDS法和XRF法结合可以实现同种颜色、不同品牌电工胶带的高效区分。

  • 标签: 电工胶带 带基 扫描电镜/能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元素分析
  • 简介:甲卡西酮是一种从名为"Khat"植物(又称为Cathaedulis)中提取的生物碱,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1928年首次由麻黄碱氧化合成得到甲卡西酮[1]。我国2007年颁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将甲卡西酮列为I类精神药品。其为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和多巴胺再吸收抑制剂,长期高剂量使用可能导致急性神经紊乱,具有成瘾性。

  • 标签: 甲卡西酮 物证提取 气质联用
  • 简介: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错综复杂,侦查线索少,对国内外的交通管理部门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肇事逃逸后经过修复的肇事车体,如何正确发现、分析和检验车体的修复痕迹,也就成了认定肇事车辆,追究肇事责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 标签: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车体修复痕迹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