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认为中国的雕塑批评处于刚起步的初始阶段.作者试图从传播、艺术效果、艺术表现、受众心理、物理材料、文化伦理等方面来寻求雕塑批评的标准.

  • 标签: 雕塑 批评 标准
  • 简介:谈中国书法的当代标准,既不能忽视作为重要参照的古代的书法品评鉴赏标准,又要考虑到当代文化发展中出现的符合艺术规律的审美需求。书法是中国地地道道的国粹,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近百年来它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较小。表面上看,它的发展似乎慢一些,有点“落伍”,但“落伍”也有“落伍”的好处。

  • 标签: 中国书法 鉴赏标准 艺术规律 审美需求 文化发展 艺术门类
  • 简介:2013年11月12日至16日,“美国艺术史与展览——19世纪至今美国艺术在本土与海外的呈现”(AmericanArtinExhibition:PresentationsofAmericanArtatHomeandAbroadfromthe19thCenturytothePresent)

  • 标签: 艺术史 研讨会综述 美国 国际学术 展览 19世纪
  • 简介:本文从美国首部《视觉艺术教育法规》的历史沿革,探讨美国视觉艺术教育的焦点问题,着力论述法规的作用及影响力、美术教育改革的源动力、以文化传承为教育目标等几个方面,评述其局限性及对当代视觉艺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 标签: 改革 创造力 文化传承 国际竞争力
  • 简介:哈得逊河画派虽然“哈得逊河画派”从未以一个组织的面目出现,但到19世纪20年代,建立了民族风景画艺术传统的画家们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分别住在哈得逊河谷,伯克希尔斯·阿迪朗达克斯,以及白山一带。虽然他们都到野外写生,但除阿舍·比·杜兰德(AsherB.Durand)一人外,都在自己的画室里作画。因此,他们的许多作品并不是某个具体地点的真实写照,而是理想化的,经过加工的创作。

  • 标签: 野外写生 艺术传统 逊河 超现实主义 巴比松 希尔斯
  • 简介:美国是世界当代艺术市场的“绝对主场”,本期王瑞芸的文章以生动的语言,轻松的笔调来叙写,概括介绍了二战后至今美国艺术市场逐渐勃兴的过程,指出“在艺术的背后,真正强大的是社会政治和经济,是政治经济的实力才撑得起艺术的天。”本期另一篇文章是曾经旅日的美术史学者潘力与非常熟悉中国艺术状况的日本艺术评论家麻生晴一郎,关于中日当代艺术状况比较的一次较为深入的交流对话,涉及与中日当代及古代艺术史相关的很多话题。文章读来轻松,对话中问题的提出和对话的结果很具启发性,有助于中国艺术家在同近邻的对比中更清醒的反观自身。

  • 标签: 艺术市场 美国 交流对话 政治经济 中国艺术 艺术评论家
  • 简介:当代书法评判,我以为可从学术层面评判作品优劣,这样就抛开了其他非学术标准。具体说来,可从四点人手。内容的原创性一件书法作品,如果在书写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呈现了情感、思想、意趣、学养以及书法技巧的综合之境,这种呈现就达到了一种艺术的、哲学的、人文的高度。观书史上,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等经典名帖,书写内容首先都是不可复制与原创,都自抒胸臆,切合自身境遇,有感而发,无意于书法而书法自佳的手稿。

  • 标签: 当代书法 评判标准 书写内容 书法作品 《兰亭序》 《祭侄稿》
  • 简介:本文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以《海岳名言》为古代书法评论的一个独特样本。重点解析“一笔书”“字之八面”“自然”与“古雅”等审美概念,探究米芾的书法审美标准构架及其时代意义,阐述书法审美标准与书法本体论、书法审美理论的逼辑关系。

  • 标签: 米芾 一笔书 字之八面 古雅 书法审美标准
  • 简介:随着国家《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新课程的逐步深入的实施,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对初中新课程标;位下的音乐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新课程标准 初中音乐 教学
  • 简介:1996-1997年,有幸作为中国的访问学者去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等作交流,并参加了美国陶艺界的一些学术活动,如全美陶瓷艺术教育研讨会等。在美国期间,还参观了不少各种规模的陶艺展览、学

  • 标签: 现代陶艺 陶艺作品 陶艺家 陶瓷材料 陶艺创作 工艺美术品
  • 简介:前些日子,在鲁迅美术学院六楼的中国画系,在晏阳老师所带学生的工作室里,杨柳老师正在指导研究生们上一个阶段的创作课。到底什么是创作?创作怎麽教?创作怎么上?“不好回答,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答案吧!”,就像陈苏平老师说的那样。创作本无一个绝对唯一的限定,也没有必要去钻这个牛角尖,艺术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

  • 标签: 研究生 中国画 创作 笔记 鲁迅美术学院 自然科学
  • 简介:工笔画的品评标准需要放在中国画的改良和革新的背景下讨论。上世纪以来,改良和革新中国画的思潮,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文化的自卑感和追求自强的欲望,是美术界提出改良和革新的根本动因。“中西融合”、“推陈出新”构成19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发展史,并深刻左右着艺术家的文化心理且影响至今。

  • 标签: 品评标准 工笔画 当代 文化心理 中国画 半殖民地
  • 简介:公司简介湖南艺术玩家艺术品有限公司是湖南广电集团旗下,湖南娱乐频道控股的一家独立法人股份制企业。在2004年上半年由湖南娱乐频道发起的媒体改革试点中,它和天娱传媒一起成为率先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两家公司,开湖南广电新一轮改革之先河,公司下设在湖南卫视播出的《艺术玩家》栏目以及艺术玩家品画馆、新长沙窑创作中心等部门。发展至今,公司己初具规模,成为活跃在湖南艺术市场的中坚力量。

  • 标签: 湖南卫视 公司简介 艺术品 玩家 有限 广电集团
  • 简介:外国美术史图录19世纪美国艺术(二)《世界美术》编辑部编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改变了美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战后的工业革命和经济繁荣又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由此迎来了美国艺术上的黄金时期。同时,欧洲艺术对美国的影响日益增强,大批美国青年远渡重...

  • 标签: 美术史 19世纪 印象主义 印象派 油画 光的效果
  • 简介:1900年至1950年是美国插画艺术的黄金时期。此时,绝大部分的美国中产阶级对于插画艺术抱有强烈的文化需求,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美国插画艺术家创作的优秀插画艺术作品成为影响20世纪世界先锋艺术发展的杰作。对于这些作品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美国插画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技术走向成熟,为插画作品赢得了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尤其是以传统欧洲的油画写实手法创作的插画作品,

  • 标签: 20世纪前期 插画艺术 美国 文化研究 艺术欣赏价值 题材
  • 简介:瑞士艺术史家沃尔夫林,在结束其名著《古典艺术》时写道:“没有光,宝石也会失去光彩。”黑夜,因为没有光,也就成为油画家感到难画的题材。历史上的大画家,卡拉瓦乔、伦勃朗、拉图尔等,采用烛光或其他间接光源,运用明暗对比手法,刻画夜的感觉。19世纪出现了几位油画家,大胆地向自然与绘画媒介的局限性挑战,要以自然的夜为主题,让它发出奇异的色彩。

  • 标签: 绘画 油画家 小夜曲 国画家 古典艺术 伦勃朗
  • 简介:迎着2005年的最初一轮朝阳,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旅游联谊中心组织的“中国美术名家塞班之旅采风团”踏上了位于太平洋的美丽小岛——塞班。

  • 标签: 中国 美术家协会 塞班 采风
  • 简介:中国艺术曾经对美国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与美国进行的贸易过程中.这段历史似已被人淡忘。本文试图以中国青花瓷绘艺术和书画为重点。从“中国风”由欧洲波及美国,就美国人在对华贸易中,逐渐对中国艺术从认知到收藏、展示、吸收等几方面,客观地阐明这种历史影响。

  • 标签: 19世纪 美国 “中国风” 外销瓷 青花瓷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