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830028)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头颈部CTA中阈值设定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智能跟踪法,在做头颈部CTA时改动常规扫描触发阈值,应用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RP)﹑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SSD)等后处理技术,对70例未改动扫描阈值采用常规阈值所成图像(第一组),与70例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改动扫描触发阈值所成图像(第二组),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依据评价标准第一组图像质量达优率为65.7%,第二组图像质量达优率为92.8%。结论在根据患者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循环情况等因素对智能跟踪扫描触发阈值进行调整,可使靶动脉的主干及分支充盈更佳,有效减少小静脉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增加,为我们提供了更精确的影像信息从而提高诊断率。

  • 标签: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技术 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探究颈椎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前景,以提高颈椎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至2023年间接受颈椎CT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级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对颈椎CT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和颈椎骨折等常见疾病的图像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估这些特征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共分析了1000例患者的颈椎CT图像。研究发现,通过特定的图像特征组合可以高度预测颈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其预测准确率达到92%。此外,图像特征与颈椎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颈椎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结论: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能够有效辅助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技术优化,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有望成为颈椎疾病管理的重要工具。

  • 标签: 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颈椎疾病,诊断,治疗
  • 简介:近代“科学”的标准,是建立在概念与数值的“精确”之上的,精确是好的,模糊则不好——人们往往习惯于这样说。西医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的整个体系,从人体解剖到生理、病理、药理,与近现代科学的基础支撑体系——数学、物理学、化学方方面面都有紧密的接轨。而中医,之所以不“科学”,是因为它从临证到教学都“拿不出”相应的“精确”数值,属于“模糊思维”,

  • 标签: 思维模式 中医 数字 人体解剖 支撑体系 现代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聚焦式滤线栅切割效应常见现象和对图像质量影响,针对分析其消除对策。方法查阅权威资料结合学校所学知识,临床观察研究,技术人员的探讨。结论(1)双重偏离在临床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最大。(2)预防聚焦式滤线删切割效应的有效方法是保持球管中心线和滤线删中线垂直、重叠。

  • 标签: 聚焦式滤线删 切割效应 中心线 影像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层CT在低剂量时对膝关节扫描的可行性及低剂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位受检者行膝关节CT,依据检查时球管KV高低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95kV和B组75kV。测算膝关节髌上缘水平后肌肉软组织的CT值,以CT值的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通过CT后处理工作站得到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再计算出剂量长度乘积(DLP)。获得的图像质量通过双盲法进行质量评分,对两组CTDIvol值、DLP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评分均值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CTDIvol结果分别是(5.39±0.23)和(2.18±0.15)mGy,DLP结果分别是(62.42±12.62)和(26.23±4.82)mGy.cm,B组较A组下降约(61.43)%,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噪声均值稍微高于A组,t=-7.512,p=0.000,但两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低球馆电压设置做膝关节扫描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不影响阅片诊断。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膝关节 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索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管理;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在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之间的病案,总结出影响到书写病案的书写质量的具体因素;本文的研究意义是研究出控制病案书写质量的各种控制因素,为提升病案的书写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是,通过研究影响病案质量控制和评价的几种因素,可以发现只有不断完善建立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组织建立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评估系统、明确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管理目标,才能做好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

  • 标签: 病案 质量控制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某医院2010内科系统各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某医院2005年-2010年医疗质量。方法采用Ridit法。结果2010年内科系统各科室-R值>0.5,依次排列为感染科、泌尿内科一、泌尿内科二、消化内科二、社区医疗中心、急救中心、老年病二科、老年病三科、消化内科一、老年病一科。-R值<0.5的科室为心血管内科一、高压氧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二、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血液内科。2005年-010年医疗质量有逐年下滑趋势。结论用Ridit分析法进行评价,简单明了,为医院环节质量管理和终末质量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医学领域中,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处理中的一个关键难点,医学图像分割广泛的应用于我国医学的临床检查中,对于临床治疗和判断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可以说,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的创新带动了我国医学图像处理中其他设备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医学图像处理中,3DReconstruction(三维重建)、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都与分割术的发展紧密相关1。不仅如此,它的发展也带动了和医学领域互帮互助的生物行业,并在生物领域发展中占据一席之位。本文将对医学图像分割技术进行简单的研究,以期为医学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 标签: 医学图像分割 技术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磁共振成像(MRI)系统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保证MRI设备图像质量,确保MRI图像的真实可靠,以满足临床诊断对图像质量的需求。依据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以及医疗诊断对MRI技术的要求,采用周期性图像性能测试方法,对图像信噪比、均匀性、伪影、几何畸变、层厚及空间分辨力等性能参数进行周期性测试;按照数据偏差的严重性将检测周期规定为3~6个月。将测试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设备各项系统性能是否达到质量评价标准和稳定性质量保证,确保医学影像符合诊断标准,保证影像质量,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发现更优的测试方法。通过对MRI影像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控制,为临床诊断提供优质的MR图像

  • 标签: 质量控制 图像性能测试 质量参数 测试模块
  • 简介:目的: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PET/CT中CT扫描部分的辐射剂量提供数据依据。方法:用GEDiscoveryST16型号PET/CT系统,在管电压分别为80kV、100kV、120kV及140kV条件下,对CT剂量模体和Catphan500CT性能模体进行扫描。测量在各种管电压下的CT加权剂量指数(CTDIw),计算给定螺距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CT图像的相关性能指标;分析CT图像质量与CT剂量的关系。结果:CTDIvol随管电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CT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不受管电压影响;CT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力、CT图像均匀性及噪声性能均随管电压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结论:CT图像性能均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当剂量达到一定值时,其图像性能随剂量的增加幅度变缓,因此,在保证一定的CT图像质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管电压适当降低PET/CT检查中CT部分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管电压
  • 简介:【摘要】 目的:运用双源 CT 大螺距(flash)扫描方式对腰椎进行扫描成像,评价该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医院 60 例进行双源 CT 腰椎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 AB 2 组。A 组选用常规扫描方法,采用参数为: 管电压运用 100 kV,管电流运用自动调节技术(CARE Dose4D),图像重建方法运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扫描螺距采用 0.8,球管转动一圈时间为 1.0 s。B 组运用扫描模式为大螺距Flash 扫描,采用参数为: 管电压运用 100 kV,管电流和 A 组使用相同技术为自动调节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AFIRE),螺距采用 3.0,球管转动一圈时间为 1.0 s。每组患者都为 30 例。对每例受检者腰椎图像行主观评分[2];于第三腰椎的中心层面测量椎体、硬膜囊、腰大肌的定量参数,包括 CT 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 vol),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对上述评分和定量参数,行两组的组间统计学比较,定量连续变量采用 t检验,等级变量采用 kappa 检验。

  • 标签: 双源 CT 大螺距 腰椎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近4年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其变化趋势,为医院改进医疗质量提供数据支持,为医院管理部门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选用我院2006年-2009年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效率指标和质量指标对医院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我院的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均超过医院目标管理的上限值,住院病死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保持在99%以上,各项指标均都达到了等级医院的目标管理标准,效率指标和质量指标均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结论评价结果与医院4年来实际情况相符,医疗综合质量稳定发展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 标签: 医疗质量 效率指标 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临床护理安全质量评价体系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衡量和监测护理安全质量和护理质量的尺度,设置合理、内容全面的指标体系可以帮助护理管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安全质量进行监控与客观的评价。随着卫生法规、法律不断出台与完善,病人维权意识不断加强,护理安全更显重要.为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性,现分析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方法,提出护理质量评价内容应适应社会发展,评价方法应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服务理念,注重病人的反馈,不断改进护理评价标准,使其更加具有科学性、指导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临床护理 质量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及其评价。方法总结器械清洗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清洗人员应采用规范的程序清洗,定期进行清洗质量的监测及评价评。结论掌握器械清洗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选择适宜的清洗方法,可保证器械的清洗和灭菌成功,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 器械 清洗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质量,为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VAS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综合疼痛护理应用于减轻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胸外科 术后疼痛 护理质量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产科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的测定和评价。方法本研究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和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胶州市两所三级医院的产科病区作为调查对象家进行调查问卷咨询。结果将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专家们对产科护理项目的总认可率达到90%以上。结论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产科护理水平意义重大。

  • 标签: 产科护理 质量评价体系指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从2018年1月将构建的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纳入儿科护理的内容中,2017年为实施前,2018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儿科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 .05)。结论:构建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临床儿科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 管理 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
  • 简介:摘要:中药泡腾片主要由生黄芪、北沙参、知母、金莲花、连翘、苍术、桔梗等药物组成。其中生黄芪补益肺气,北沙参益气养阴。知母清肺热,连翘清热解毒,苍术芳香化湿发表辟秽,桔梗宣畅肺气。通过酸碱分开湿法制粒法,将药粉末、甜味剂、填充剂、黏合剂、润滑剂按照一定比例制成泡腾片。本文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中药处方提取液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并对原料和辅料的质量进行研究,旨为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 标签: 泡腾片 黄芪 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