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意识模糊评估法用于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实行全身麻醉术后留置胃管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仅常规观察意识情况,试验组进行意识模糊评估法观察,分析比较2组的意识变化情况、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0%)远远低于对照组(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实行全身麻醉术后留置胃管患者,应用意识模糊评估法可较为准确有效地预测意识变化,大大降低了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意识模糊评估法 术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观察图像引导放疗过程中图像配准技术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需进行图像引导进行放射治疗的30例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放疗过程中以图像配准技术为重点的应用操作方法。结果30例患者共扫描240次,其中有1例患者因扫描过程中头脚的误差达到5.3cm,左右、头脚以及前后三个方向上低于3mm的误差发生率分别为56.3%、47.2%、43.4%。结论肿瘤患者在图像引导放疗过程中,应用图像配准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放疗的精度,从而提升患者放射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图像引导 放疗 图像配准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对18F-FDG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和图像判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进行的PET/CT检查共620例。选取医师阅片时认为图像质量不佳,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病例图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因为护理工作影响图像判读的有21例,其中体表污染、血糖水平、活动过多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熟知诸项影响因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保障18F-FDGPET/CT的图像质量

  • 标签: 护理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肿瘤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采用内镜成-摄像法辅助研究气管食管沟和胸骨上窝解剖时影响图像还原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80例甲状腺癌患者,于术中借助内镜系统成-摄像观察记录气管食管沟和胸骨上窝组织器官的形态构造。术后经视频回放和截图,比较分析图像的解剖还原效果,并由之拟定了色彩还原,清晰度、层次感和保真度等理想图像的基本质量要求。然后,以之为准,测试评估内镜系统各可调参数和拍摄操作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1.对图像解剖还原质量有影响的内镜系统可调参数主要是:①色彩还原相关性参数。包括亮度、色彩饱合度、对比度和白平衡。②清晰度和层次感。主要与摄像头的定焦有关,一般取成像机自动变焦范围中值为佳。2.拍摄角度,主要是矢状向夹角对图像形态保真有一定影响。3.经过参数优化和规范拍摄,内镜系统成-摄像可达到理想的气管食管沟和胸骨上窝解剖还原要求。结论现用内镜系统可用于气管食管沟-胸骨上窝区组织器官的解剖成-摄像。经参数优化设置和规范拍摄后,图像的解剖还原效果理想。所获图像既可供术中直接观察,又可被记录保存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比较。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淋巴清扫 应用解剖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64排头颅CT扫描野(SFOV)对于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随即抽取375例被检者分为两组A组172例,采用大扫描野32CM。B组183例,采用小扫描野25CM。两组均在GE64排CT采用轴位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MA,噪声指数为10.04,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层数24-28层。两名医师采用双盲发对颅底,基底节区,颅顶部图像进行图像质量分析(IQS),记录CT剂量指数(CTDL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颅底、基底节区及颅顶部,AB两组的IQ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Dlw56.53mGyDLP678.40mGy(24层)、791.47mGy(28层),B组CTDLw49.71mGyDLP596.56mGy(24层)695.99(28层)。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在头颅CT检查中,可通过减小扫描野(SFOV)在满足图像质量基础上能降低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扫描野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评估平均心率和心率范围对于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34例,所有CTA图像数据均包括完整的检查时的心电图数据。由两名熟悉心血管的CT医师在未知扫描期间心率和心率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和分级。图像质量分为四级.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评估了134个病人,共1751个冠状动脉节段。不同评分组冠状动脉节段数分别为:1分,899(51.34%);2分,727(41.51%);3分,114(6.51%);4分,11(0.62%)。按照扫描期间的平均心率以70bpm为界分为≥70bpm组和〈70bpm组,5、12、14、16段两组图像质量未见差异.其余各段图像质量可见明显差异(t分别=3.38、3.13、2.28、2.90、2.95、3.50、4.16、3.89、3.24、2.89、3.49、3.51,P均〈0.05)。按照扫描期间心率范围(最高心率一最低心率)8bpm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8bpm组和〈8bpm组,在任何冠状动脉节段均未发现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整体图像质量与心率范围之间存在的相关性(t分别=0.45、1.41、0.97、1.27、1.00、1.05、1.69、0.84、0.99、1.48、0.44、0.46、0.48、0.43、0.44、0.20,P均〉0.05)。结论双源CT可以在很大范围的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化范围内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图像质量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影响护理配合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磁共振图像质量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实施磁共振检查的脑卒中患者60例,为了保障实验合理性,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影响护理配合,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实施对比。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对磁共振图像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前后实施影像配合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当患者能够有效地配合医护人员时,就能从磁共振影像质量提升中提高其就医满意度。

  • 标签: 影像护理配合 脑卒中 磁共振影像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双源CT(doubesourcecomputedtomography,DSCT)冠状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临床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经手术治疗后复查的患者,男性103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0.6岁;均经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其图像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顺性分析。结果扫描技术直接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影响图像的因素分为呼吸伪影,心律不齐伪影,上腔静脉、右房高密度造影剂产生的伪影,冠状动脉支架产生的伪影,上述各种伪影均具有独特的影像特征。结论优化CT扫捕技术,准确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CT表现及成因,对保证冠脉成像质量,减少诊断失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影响,选取最佳对比剂注射部位。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根据对比剂注射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在左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实验组54例,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两组患者均行跟踪触发技术扫描,触发阈值设置为120HU,ROI放在降主动脉内CT值,扫描参数与注射对比剂参数相同。扫描完成后对颈总动脉远端CT值进行测量,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增强CT值、颈部静脉对比剂反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取右侧上肢静脉作为对比剂注射部位,能有效保证颈总动脉增强效果,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 标签: 不同部位 对比剂 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图像分析技术在病理HE染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冠脉CTA自由呼吸扫描与屏息扫描的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收集以及分析了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冠脉CTA检查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吸气之后屏气扫查,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平静呼吸。比较2组患者图像扫查质量。结果:观察组CT值、CNR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SNR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呼吸可提高图像的强化效果及强化均一性,且可得到与屏气条件下同样质量图像

  • 标签: 冠脉CTA 自由呼吸扫描 屏息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与现代生活诸多其他领域一样,医学影像学实践正在以坚实的步伐向数字化世界转变。在近年,影像学全面数字化变革得到了充分体现,各种医学影像技术都实现了全数字化。越来越多的数字图像获取技术日趋成熟。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扫描技术、磁共振技术、X射线摄影技术等的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实现医学影像的无胶片化。

  • 标签: 特点 获取技术 处理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在X射线的诊断当中,遵循的是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即用最小的剂量和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优价值的影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是胸部CT的低剂量扫描是否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将是本次研究讨论的重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制备苦参软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油脂性苦参软膏,采用高效液相法( HPLC )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结果:所得制剂均匀细腻,氧化苦参碱在 0.6 -9 µ g/ml 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结论:该软膏制备工艺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苦参软膏的质量控制。

  • 标签: [ ] 苦参 软膏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组织了专业的课题研究小组,并通过理论研究、临床调研、核心讨论制定了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课题研究小组最终总结出了三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48项三级指标。结论将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当做是骨科护理的标准,能够为护理质量和效果的评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骨科专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不同商品等级的枸杞子的千粒数、升粒数、每枚果实的种子数和它们的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总糖、还原糖、果糖、蔗糖、含醛基糖的测定,探讨鉴别枸杞质量等级划分的传统经验的科学性部分。同时亦发现了一些不符合地方,提出传统鉴别经验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评价商品枸杞质量的方法。

  • 标签: 千粒数 升粒数 总糖 还原糖 枸杞子
  • 简介:目的探讨某市成品血液的检测质量,为行政管理提供第三方评估结果。方法选择北京地区2005年1~9月2000份成品血液,使用不同厂家试剂进行艾滋病抗体(抗-HIV)、丙肝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梅毒(TP)4个指标的检测,同时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HBcAb-IgM)。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市成品血液的检测质量较好。不同厂家试剂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其中HBsAg、TP检测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液检测质量整体情况较好,但检验方法不同,试剂质量不统一以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重复性有一定影响。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采供血机构进行血液质量抽检是提高和保障临床用血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 标签: 血液检测 HBV HIV HCV 输血
  • 简介:当前,多数医学图像属于黑白图像,其对人的视觉效果不如彩色图像.本文介绍了伪彩色处理技术:查表添色法.用这种伪彩色处理后,人的视觉感知和图像理解显著改善,也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特别是那些疑难肿瘤病例.

  • 标签: 医学图像 伪彩色处理 查表添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