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线索及其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问题调查表,对254名17—40岁的学生、教师等进行测试。结果(1)日常生活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线索主要有三个方面;记忆策略、加工产物和意图类型。(2)日常生活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线索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26-40岁年龄组在记忆策略(t=2.98,P〈0.01)、加工产物(t=2.53,P〈0.05)和意图类型(t=2.64,P〈0.01)因子上的得分均真显著高于17-25岁年龄组。(3)日常生活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线索存在显著的师生差异,教师在记忆策略(t=3.75,P〈0.001)、加工产物(t=2.43,P〈0.05)和意图类型(t=2.10,P〈0.05)因子上的得分真显著高于学生。(4)记忆自评偏好组在加工产物(t=5.53,P〈0.001)和意图类型(t=2.27,P〈0.05)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记忆自评偏差组。结论个体倾向于使用记忆策略、加工产物和意图类型作为时间性预期记忆的提取线索,表现出明真真的加工性和经验性特点。

  • 标签: 认知心理学 时间性预期记忆 断面调查 提取线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期性恶心与呕吐患者化疗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入组标准为已经历过1或2个化疗周期,且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癌症患者。将存在预期性恶心与呕吐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包括相一致的药物治疗,干预组额外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共138例发生预期性恶心及呕吐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入选,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恶心、呕吐情况分级略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存在(χ2=4.877,P=0.181),而干预组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χ2=23.495,P=0.000)。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预期性的恶心和呕吐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针对患者病态的心理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化疗过程中伴发的胃肠道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同时又有益于疾病治疗,不失为一种切实有效的专科护理方法。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期性恶心与呕吐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