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莫匹罗星软膏在护理深静脉留置中的临床疗效,探讨静脉置管后导管出口感染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出口感染病例160例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普通换药的方式外加莫匹罗星软膏对患者进行外用治疗,治疗应每日一次;对照组的80例患者只采用普通药物进行治疗,每周1次,观察患者换药及治疗胡的效果。结果常规换药外加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导管出口感染,该种方式的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常规换药治疗,χ2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疗程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疗程分别是3.45±0.14和4.45±0.17。结论普通换药+莫匹罗星软膏在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出口感染的疗效较单纯换药处置有效,为CVC后导管出口感染的治疗护理工作提供了参考方法。

  • 标签: 莫匹罗星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出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应用闭合复位克氏固定治疗跖附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跖附关节损伤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克氏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在I期伤口均都愈合,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切后的长度平均为7.5cm,在患者出院后随访观察15个月。根据相关评分标准,评分为84分,在术后6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针对跖附关节损伤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固定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跖附关节复合体损伤,减少后遗症发生和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输尿管镜针状电治疗输尿管肿瘤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7月间自制输尿管镜针状电治疗输尿管肿瘤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肿瘤比较。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未发生重大并发症。5例早期移行细胞癌,其中复发1例,复发率20%,为输尿管多发肿瘤(G3级)。5例早期移行细胞癌患者随访1年,无一例死亡。自制输尿管镜电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上与开放组有统计学意义,在平均住院费用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制输尿管镜针状电自作成本低,患者住院费用少,手术安全疗效好,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制输尿管镜针状电刀 输尿管肿瘤 开放手术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治疗桡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体会。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2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按AO分类为C型合并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采用清创切开外固定架结合克氏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1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85.4%。结论采用支架外固定架结合克氏技术对于治疗桡骨远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可收到较好效果

  • 标签: 桡骨骨折 支架外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为25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于体表应用普通持持大圆(1/2弧,11×34)刺入腹腔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单侧疝手术时间8,15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32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d出院。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1.34±7.98)个月,248例(96.5%)患儿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儿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 标签: 腹股沟 疝囊高位结扎术 大圆针 单孔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经验,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住院病例中3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心跳骤停患者中,13例患者心跳恢复,11例心跳及呼吸均恢复,8例心肺复苏成功,6例身体完全康复,3例患者处于恢复状态中,2例因为原发病死亡。结论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和及时正确地实施CRP、快速进行气管插管和电除颤以及患者原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心肺脑 复苏 心脏跳动骤停 分析
  • 简介:在过去的四十年中,随着x射线球管、探测器技术、CT系统设计、图像重建算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CT图像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最近十年里,随着从扫描环节到图像重建环节整个影像链的构建发生革命性的变化,CT得到了迅猛的发展,CT的扫描速度和诊断能力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进,大大拓展了CT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现代高端CT在继承传统CT成像技术的同时,还不断创新推出CT先进的成像技术

  • 标签: CT系统 征文通知 图像重建算法 CT成像技术 光子 CT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20世纪初,X射线的发现在医学领域引起了诊断技术的革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T、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使现代临床医学面目一新,这两项成果分别获得了1979年、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 标签: 超声 医学诊断 改革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CTA后处理技术,在临床上,对诊断的意义。方法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分析在我院治疗的66例疑似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使用CTA后处理技术,结合分析患者是否患有颅内动脉瘤以及严重情况等。观察总结该技术对患有颅内动脉瘤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分析总结着66例患者的结果,可以发现这66名患者中共有37例患有动脉瘤,均经DSA检查抑或是手术证实。总结发现,CTA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对该疾病都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结论CTA后处理技术对诊断有重要意义。该项技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CTA 后处理技术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结合近年来我院妇产科诊疗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当代医学技术高速发展为背景,对我国妇产科的诊疗技术进行简要的总结,主要包括超声技术的应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的新进展。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抗菌药物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分析119例在我院接受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64例,女性55例。年龄段在19岁-58岁,平均年龄39.8岁。所有患者中117人输尿管狭窄,2人输尿管闭锁,其中狭窄段长度小于1.7cm的91例,1.7cm到4.0cm的患者1例,长度超过4.0cm的24例。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者34例。狭窄部位位于输尿管上段,患者33人,中段21人,下段39人,两处或两处以上狭窄者16例。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104例通过内窥镜找到正确引导方向,成功治愈,治愈率87.39%,13例治疗效果不显著,2例治疗失败,未有任何改善。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可有效治疗输尿管狭窄,治疗过程简单、安全、有效,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腔内 泌尿外科技术 输尿管 狭窄
  • 简介:摘要阐述了超高压技术的作用机理及特点,介绍了超高压灭菌技术的应用以及目前超高压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超高压 应用 前景
  • 简介: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病理基础为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病因复杂,喘息症状易反复发作、迁延。目前,大部分哮喘患儿家长及基层医护人员对哮喘的病因不甚了解,吸入的及时性与使用率极低,儿童误学、家长误工比例高,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本院“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作为浙江省第二批适宜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之一,推广已一年,现将推广应用效果作以下分析。

  • 标签: 儿童哮喘 适宜技术 基层医院 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 诊治 慢性肺部疾病
  • 简介: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脊髓损伤 微阵列芯片 基因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药鉴定技术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方法在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引入PBL的教学模式。结果PBL教学模式明显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既掌握了课程的重点、又能突破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有必要在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

  • 标签: PBL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