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学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协作能力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为各级医院培养出了与职业岗位零对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基层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尤其是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出现的免疫纠纷,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本文主要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免疫纠纷的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 标签: 基层 免疫规划 免疫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在分析方法学中,样品制备对于从复杂的基质中分离、浓缩需要的痕量组分是非常重要的。样品制备是劳动力最密集而且最容易出错的过程,极大地影响了分析物测定的可靠性准确性。通过使用微萃取技术微型设备可以有效地完成之前需要多种分析仪器才可以做到的复杂样品的制备。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作为其中一类,既简单又有效,具有小型化,自动化高通量的特点。此外,固相微萃取可减少分析时间,降低溶剂消耗处置成本。本文综述了新型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包括纤维固相微萃取,管内固相微萃取相关的新微萃取技术。这些方法在制药生物医学分析中至关重要。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分析方法 样品制备
  • 简介: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用于骨骼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对我院2006年5月~2006年12月间的60例骨骼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螺旋CT扫描MPR及SSD技术对骨骼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骼系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PR SSD
  • 简介:我们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会遇到CT核磁共振(MRI)检查,有时候医生会让我们去做CT,有时候去做MRI,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在检查过程中该如何选择呢?

  • 标签: CT;核磁共振(MRI)
  • 简介:射频消融术是临床常用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之一,治疗效果依赖有效射频热场所能形成组织消融灶的形状大小。肿瘤与大血管的距离显著影响肿瘤的完整消融率,原因之一是血流的热沉没效应影响射频消融中热量的持续聚集。本文综述了热沉没效应对射频消融术的影响及临床处理措施。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热沉没效应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活检3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超声检查为甲状腺结节者178例,其中A组55例行超声引导下18G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B组61例行超声引导下21G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C组62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将其中72例手术患者的术前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结果:7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A组28例粗针穿刺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9例、甲状腺滤泡癌1例、结节样甲状腺肿7例、桥本病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96.43%(27/28);B组21例21G细针穿刺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5例、结节样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腺瘤1例、亚甲炎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95.24%(20/21)。C组23例细胞学活检病理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结节样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腺瘤3例、桥本病1例、亚甲炎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82.61%(19/23)。178例穿刺患者中,A组出血形成局部血肿14例,1例形成假性动脉瘤;B组出血形成局部血肿1;C组无1例并发症。结论:粗针活检与细针活检的诊断率相近,但粗针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细针活检。细胞学活检诊断准确率低于穿刺组织学病理,优点是无并发症,且可引导从多角度、多方位进针。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 穿刺
  • 简介:胰岛素瘤(insulinoma)属于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相对少见。美国梅奥诊所一项为期60年的观察性研究[1]及后期患者系列研究[2]显示,胰岛素瘤的发病率为0.4/10万人年。本研究回顾1例典型胰岛素瘤患者的完整诊疗过程,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识别及规范诊治。

  • 标签: 胰岛素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随着CT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造影剂的使用已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必不可少的诊断性药物,CT增强扫描所采用的碘造影剂较为安全、可靠,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因为静脉注射速度快,碘造影剂浓度高,由于个体差异,有极少数特异质的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甚至突然死亡,如何预防减轻造影剂不良反应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CT扫描 碘过敏 中西医结合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时期医院病案大数据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总结病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9年 2月我院档案室归档保存的 2856份档案作为研究对象, 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实施常规病案管理,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实施标准化的病案管理,对比实施前后病案管理效果。结果:实施标准化病案管理后病案回收率、归档率明显高于实施前,而且病案缺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展病案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病案管理水平,值得在新时期病案大数据管理中落实。

  • 标签: 新时期 大数据病案管理 实施效果 标准化 信息网络技术
  • 简介: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比较少见且绝大多数是恶性,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淋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横纹肌肉瘤等,其中平滑肌肉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约占11%[1],发病率仅次于脂肪肉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例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7例;

  • 标签: 腹膜后 平滑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查肛周脓肿、肛瘘的声像图特点及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肛周脓肿或肛瘘的73例患者,应用高频探头进行肛门周围探测,观察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术前定位。结果超声检查73例患者,共检出病灶79个,其中肛周脓肿38例、单纯性肛瘘29例、复杂性肛瘘4例、漏诊2例。肛周脓肿声像图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区;肛瘘声像图表现为管道样低回声,病灶边缘区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术前定位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频彩超能区分肛周脓肿及瘘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确定病灶部位、数目及瘘口位置提供更多的可靠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 标签: 高频彩超 肛周脓肿 肛瘘
  • 简介:胰腺囊性肿瘤(PCN)是以囊性改变为主胰腺肿瘤的统称。常见的PCN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实性假乳头性肿瘤(SPT)等。各型肿瘤生物学特性各异,良恶性均有涉及,因此提高PCN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PCN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囊性肿瘤 囊腺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乳腺典型髓样癌(TMBC)的超声乳腺X线摄影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根治术前均行超声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80例TMBC患者,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结果及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乳腺X线摄影较超声更易发现肿块钙化点;两者联用诊断TMBC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最高均达4级以上。术前超声更易发现同侧腋淋巴结(ALN)肿大,但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的仅占48.4%。超声乳腺X线摄影均提示ALN肿大的患者中,87.5%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的患者中,仅83.3%经病理证实转移;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中,仅85.7%经病理证实转移。结论:TMBC患者术前超声乳腺X线摄影联合检查不易漏诊,两者均提示同侧ALN肿大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较大,而对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或ER阴性的患者需更加谨慎。

  • 标签: 乳腺肿瘤 髓样癌 超声 乳腺X线摄影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之后病理活检确诊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腺肌症共计12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子宫肌瘤组;对照组患者为子宫腺肌症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病理活检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影像学特征。结果:子宫肌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显示呈现内部低回声,稍强回声情况较少,肌瘤体积较大患者呈现边界有声晕、边界清晰,整体呈现螺旋样。子宫腺肌症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显示子宫体积呈现弥漫性(轻微)增大,出现筛孔状小暗区,存在星点状血流信号。肌瘤组边界清晰率低回声率高于腺肌组,不均匀回声率低于腺肌组(P<0.05);中回声率、强回声率两组比较(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诊断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显示脾实质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对21例脾实质性肿瘤(血管瘤5例、血管淋巴管瘤5例、淋巴瘤4例、转移性肿瘤7例)分别进行CEUSCE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增强表现。结果:CEUSCECT对脾病灶内部的血流显示率均为100%,对病灶内部血流灌注的敏感程度均优于彩色多普勒(71.4%)(P<0.05)。CEUSCECT反映的脾脏病变增强方式完全一致。CEUS对增强过程中特殊表现(树枝状、结节状筛孔状增强)的检出率为57.1%(12/21),与CECT相比,病灶血流灌注的增强表现更多样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CECT能敏感地显示脾实质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脾肿瘤的鉴别。

  • 标签: 超声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造影剂 脾肿瘤
  • 简介: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女性肿瘤的第2位。在乳腺癌的病理学种类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45%左右。其中54.6%的浸润性导管癌是由x线钼靶检查发现,但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现将北京民航总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总结如下,其中12例行超声检查,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 标签: 导管 乳腺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血流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Vs)变化在急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早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单侧急性上尿路梗阻病例、122例正常人进行超声检查,测算双肾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及双侧肾实质Vs值。结果:在急性上尿路梗阻发生早期,梗阻侧肾脏的RI值略高于对侧肾及对照肾,但无显著性差异;梗阻侧肾脏的Vs值显著高于对侧肾及对照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技术具有安全、方便、无创、可重复等优点,有助于急性上尿路梗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 标签: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剪切波速度 阻力指数 急性上尿路梗阻
  • 简介:目的:分析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征,探讨与纵隔其他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诊断及病理证实的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观察病变生长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及其强化特点。结果:本组7例,肿块均位于纵隔内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其中4例均位于前上纵隔血管前间隙、中线旁偏一侧生长,1例位于右心缘旁,2例位于主肺动脉窗;7例病变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其中5例病变边缘清晰光整,2例边缘略呈浅分叶状改变;5例病变部分与邻近肺野相邻、瘤肺界面光整;7例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影,4例病变中央可见裂隙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点状钙化影;7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平均增加(70±13)HU,4例中央裂隙状低密度影强化不明显,2例病变边缘可见粗大迂曲血管影,2例可见强化包膜影。影像学表现为类似胸腺肿瘤4例,类似淋巴瘤或淋巴结转移2例,其他1例。结论: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显著持续强化,病变内少见钙化及无强化的裂隙状低密度影,具有一定特征性,可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