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Oddi括约肌具有控制胆汁和胰液排放及阻止肠液反流的重要功能,其协调性的收缩和舒张受神经、体液的调控。Oddi括约肌的功能发生紊乱会影响胆汁及胰液的排放甚至出现反流而引起胆胰疾病。近年来,有关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phincterofOddidysfunction,SOD)与胆胰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SOD与胰腺疾病的发生做一综述。

  • 标签: 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胰腺疾病 疾病关系 肠液反流 胆胰疾病 疾病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瘦素(1eptin)与5羟色胺(5-HT)之间的关系及2者在早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招募71例终身性早泄患者为试验组及64例正常男性为对照组。予试验组为期8周盐酸舍曲林治疗,对照组不予治疗。测定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及5-HT水平,并通过射精潜伏期、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分表对射精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试验组血浆lep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5-HT水平低于对照组。8周后试验组血浆leptin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5-HT水平大幅上升并趋于对照组水平。对于早泄,瘦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6.3%,5-羟色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2.2%和93.0%。结论血浆高水平leptin与低水平5-HT是早泄患者的生物学指标,这2者的测定对诊断早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早泄 射精潜伏期 瘦素 5-羟色胺
  • 简介: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在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损伤、遗传、感染、物理化学等损伤刺激下,多种炎症因子、免疫机制及相关细胞因子网络交叉样作用于血管壁,形成慢性炎症。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形成和发展以及不稳定斑块,众多的的炎症标志物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临床预测提供一条重要途径。抗炎症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不断取得突破。

  • 标签: 内科学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标志物 防治
  • 简介:白血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恶性血液病,其类型与疾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选择均有密切关系。七十年代末期,由于免疫学、单克降抗体和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和细胞遗传学分型的研究进展迅速,建立了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使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更为可靠,免疫学分型也成为白血病诊断和分型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研究的广泛深入,人们发现免疫分型不仅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且与白血病临

  • 标签: 免疫分型 分型预后 白血病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节对病情转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发病24h内7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并对其临床变化进行回顾分析,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血压降低组90.79%患者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大于血压未降低组;结论脑卒中急性期不宜降血压治疗,对血压过快降低者应积极采取升血压措施。

  • 标签: 脑卒中 血压 病情转归
  • 简介:冠心病(CHD)是动脉粥样硬化(AS)常见的临床类型。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如吸烟、高血压病、脂质代谢异常等仅能解释50%CHD的发生、发展。不能完全解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冠心病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差异.已有的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过程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lae.CVn)感染与CHD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冠心病(CHD) 肺炎衣原体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AS) 心血管危险因子 病原微生物感染 脂质代谢异常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资料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2%罹患此病[1]。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包括运动迟缓、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障碍等在内的运动性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是由异常结构化的α-突触核蛋白沉积于中脑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导致其大量丢失所引起。

  • 标签: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肠道菌群
  • 简介:目的分析ACS患者血清hs—cTnT、全血BNP水平与住院转归的关系方法ACS住院患者236例,其中UA102例、NSTEMI114例、STEMI120例,入院当13均行血中hs—cTnT、BNP水平检测,并与2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不同转归之间血中hs—cTnT、BNP水平的差异,并行亚组分析。结果1、ACS患者血清hs—cTnT与全血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2、ACS患者中,预后不良(转ICU或死亡)组hs—cTnT及BNP均高于好转出院组(P=0.006,P〈0.001)。3、亚组分析:UA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与好转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预后不良组BNP(2344±1623.3)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654.2±923.7)(P=0.001)。N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的hs—cTnT(1.97±2.58)明显高于好转组(0.66±1.15)(P=0.001),而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886.1±936.5)也明显高于好转组(729.9±825.1)(P〈0.001)。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水平(5.40±3.58)高于好转组(3.22±3.33)(P=0.02),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304.4±1528.8)也高于好转组(560.2±957.8)(P=0.042);结论ACS患者血中hs—cTnT、BNP水平与住院期间的转归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ACS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 脑钠肽
  • 简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阶段。目前,大量研究提示免疫激活及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状态,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循环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与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预后、危险分层等密切相关,针对炎症免疫激活的治疗亦存在重要的应用潜能。本文就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 细胞因子 心力衰竭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形成的病理基础。现在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纤维增生性疾病,有多种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核细胞是这些炎症细胞中的重要的一员。本文就单核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单核细胞 细胞因子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AS) 纤维增生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中miR-155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符合入选条件的65例女性(乳腺癌47例,非乳腺癌18例)的血液标本,提取全血中总RNA,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问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全血中的miR.155的表达水平与非乳腺癌患者相比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全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相比,Ⅲ期乳腺癌患者全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乳腺癌相比,他和T3乳腺癌患者中miR-155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R、PR阴性的乳腺癌相比,ER、PR阳性的患者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全血中的miRNA有望成为新一代的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 标签: 乳腺癌 微(小)RNA 全血 实时定量PCR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健脾对T2DM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及铁代谢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0只按配对比较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和高脂饲料喂养组(25只)。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1d后取尾静脉血测随机血糖,血糖〉16.7mmol/L即造模成功。血糖不达标者追加1次STZ,继续取尾静脉血测随机血糖。共有19只小鼠造模成功,按配对比较法随机分为糖尿病组(10只)和补肾健脾组(9只)。补肾健脾组以7.4g/kg·d灌胃,对照组灌服相同容积生理盐水。8周后取3只小鼠脑组织做病理切片,余小鼠脑组织分大脑、小脑、脑干、海马4部分,用RT—PCR检测炎症因子及铁代谢mRNA的表达。结果①糖尿病组小鼠大脑、海马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代谢相关基因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MT1)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泵蛋白(FPN1)、铜蓝蛋白(CP)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组织病理切片见神经元丢失、退变及胶质细胞增生。②中药补肾健脾干预后小鼠大脑、海马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T1mRNA表达下降,FPN1、CP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脑组织切片中神经元丢失、退变及胶质细胞增生现象改善。结论中药补肾健脾干预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及铁代谢mRNA的表达,改善T2DM小鼠脑组织神经元退变。

  • 标签: T2DM 认知功能损害 补肾健脾方 炎症因子 铁代谢mRNA
  • 简介:<正>季节性情感障碍与情感性疾病关系早在2000年以前被人们关注。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曾指出:“如想以一种直接方式研究医学科学必需首先调查一年各季节中所发生的是什么”。“医疗卫生气象学”在现代医学中作为一门边缘科学出现,是研究自然或人为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

  • 标签: 肺结核 气象因素 肺癌 日照时数 菌阳 北京地区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城市学龄儿童肥胖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市的2个城市社区人群中224例7-13岁学龄儿童资料,男121例,女103例,平均年龄10.1岁。对所有入选儿童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和体检。按照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将研究对象分成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3组,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尿酸、血脂,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在所调查的224例学龄儿童中,3组儿童的血清白介素-6浓度分别为14.80±7.55pg/ml,24.92±7.81pg/ml,36.03±6.56pg/ml,3组儿童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分别为30.03±4.76pg/ml,49.19±6.29pg/ml,55.78±4.90pg/ml。3组间逐渐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BMI呈线性关系。偏相关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仍与肥胖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2,P〈0.001,0.660,P〈0.001。结论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城市学龄儿童肥胖显著相关。

  • 标签: 学龄儿童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肥胖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与生活习性的关系及预防管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共抽取高血压患者133例进行问卷调查,将合并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血管病变组,无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49作为非血管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习性以及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和体重指数(BMI)。结果血管病变组患者吸烟、吸烟年限、饮酒、饮酒年限、食盐摄入量、BMI与非血管病变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管病变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明显高于非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与高盐饮食、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纠正错误生活习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疾病 生活习性 吸烟 饮酒 血糖
  • 简介: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不同穿刺方法与肾活检质量的关系。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在B超引导下采用不同穿刺部位与方法进行肾穿刺活检。A组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略偏近髓质,垂直进针;B组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皮质为主的部位,垂直进针;C组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皮质最厚的切面,针尖向下垂直或略偏向内或外进针,尽量避开髓质。结果A、B、C组分别穿刺75针、50针、32针,每针取得的肾小球数分别为:7.16±2.61个、10.74±3.40个、14.75±2.46个,C组肾小球数目明显多于A、B组(P<0.01),三组单针穿刺成功率分别为24.0%、48.0%、96.88%,C组明显高于A、B组(P<0.01),三组肉眼血尿发生率分别为33.33%、10.0%、3.33%,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结论采用B超定位于右肾下极外侧皮质最厚的切面,针尖向下垂直或略偏向内或外进针肾穿刺活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B超引导 穿刺方法 肾活检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纳人我院高血压住院患者254例,测定患昔血尿酸(LAl水平许将患者分为A组(高尿酸血症组,共86例)和B组(血尿酸正常组,共168例)。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微量向蛋白,肌酐比值(尿A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作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观察指标.结果l、患者一般情况比较:A、B两组患者在性别卡句成E有统计学差异.男性高血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比例高于女性(35.1%VS.32.8%,P=0.019);A、B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有统计学差异.A组明显高于B组(27.92±4.03.26.14±3.83.P=0.001)A、B两组之间年龄、收缩压、脉压、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2、A、B两组之间LVMI有统计学差异,且A组高于B组(106.13±22.65,99.99±24.94.P=0.048):A、B两组之间IMT无差异(P:0.867):A、B两组之间尿ACR无统计学差异(P=0.094).A、B两组之间的(:rr有统计学差异,H.A组叫显低下B组(75.21±37.40.88.11±32.92.P=O.008)。3、在LVMI的多元回归方程里,年龄(r=O.159.P=0.010)、收缩压(r=0.179.P=0.004)、尿酸(r=O.156,P=O.011)均有意义,且与LVMI呈正相关:在Cer的多元回归方程里,仅年龄(r=-0.706.P〈O.001)、尿酸(r=-O.122,P=O.006)有统计学意义,且与Cer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且在血压水平较高的老年患扦中更勾明硅;血尿酸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尤其在较年老的患者中更为明显;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ACR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未发现与血尿酸水平有明确的相关性。

  • 标签: 血尿酸 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
  • 简介:目的研究运动前后心率变化与心力衰竭(HF)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方法根据ACC/AHA心衰分期标准,选择正常对照组70例、HF高危因素组70例、心功能代偿组70例、HF组32例。以6min步行作为运动负荷,记录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并测量步行距离。比较HF不同发展阶段受试者心率的变化及步行距离,分析心率与6min步行距离的关系。结果心功能代偿组及HF组静息心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HF高危因素组(P〈0.05)。运动后即刻心率4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幅度随HF的不同发展阶段呈递减趋势(P〈0.05)。6min步行距离随HF的不同发展阶段呈递减趋势(P〈0.05)。静息心率与6min步行距离呈负相关(r=-0.311,P〈0.01),心率变化幅度与6min步行距离呈正相关(r=0.386,P〈0.01)。结论静息心率的增快、运动后心率变化幅度的降低及6min步行距离的缩短既可作为判断心功能进入代偿期的评估指标,也可作为HF进展的评估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率 6分钟步行运动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组)和同期2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浆Hey、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ey升高,而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呈下降趋势,Hey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叶酸 维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