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结肠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作用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结肠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芬太尼1、5μg/kg,Ⅱ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异丙酚1mg/kg+芬太尼1μg/kg。结果Ⅰ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Ⅱ组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组(P〈0.05),而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辅助结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咪达唑仑 异丙酚 芬太尼 结肠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剂量咪达对老年行无痛胃镜诊疗患者麻醉效果。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行无痛胃镜诊疗患者中抽选90例列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5例,接受小剂量咪达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5例,接受丙泊酚进行手术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置入胃镜前两组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经咽时、镜检时实验组患者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剂量咪达唑仑 无痛胃镜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采用不同护理的效果。方法: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治疗药物均为酶,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另外,还需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提升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患者(65.00%),以上数据均经过统计分析,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酶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个优良的护理方案。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丙酚复合咪达、芬太尼用于胃镜检查治疗术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进行胃镜检查治疗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胃镜检查患者异丙酚与芬太尼的联合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咪达进行麻醉,并观察2组患者的恢复定向力的时间、加用异丙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的恢复定向力的时间、加用异丙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胃镜检查患者异丙酚复合咪达、芬太尼的联合麻醉,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异丙酚 咪达唑仑 芬太尼 胃镜检查治疗术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酶对于急性肺栓塞高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3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给予50mg酶静脉滴注2h,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肌缺损标志物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D-二聚体、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APD)、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TD)、肺动脉压(PAP)和三尖瓣反流压差(TRPG)水平等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动脉栓塞高危患者应用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系数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肺栓塞 高危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46 例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29 例,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组 17 例,采用酶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 82.3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55.17%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治疗组 、 对照组 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5.88 %、 10.3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酶溶栓治疗大面积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肺栓塞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探讨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研究组患者12例,采用酶溶栓治疗;对比组患者11例,采用非静脉溶栓治疗。收治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情况以及满意度评分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4.14±1.15),低于对比组;Barthel评分为(78.94±5.85),高于对比组;满意度评分为(93.62±2.51),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阿替普酶溶栓 急性脑梗塞 康复情况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50例,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比采用酶联合丁苯酞治疗的观察组与酶治疗的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采用酶联合丁苯酞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采用酶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治疗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50例,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比采用酶联合丁苯酞治疗的观察组与酶治疗的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采用酶联合丁苯酞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采用酶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治疗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立哌注射液的肌肉刺激性,观察其否具有溶血、凝聚及过敏反应。方法采用兔股四头肌sc给药,观察立哌注射液对注射局部肌肉的刺激性;采用2%兔血红细胞混悬液检查立哌注射液有无溶血和红细胞凝聚反应;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评价立哌注射液有无过敏反应。结果立哌注射液对兔红细胞无溶血及凝聚作用;新西兰兔单次及连续7dsc给予立哌注射液,均发现其对股四头肌有刺激作用,以肌纤维的变性坏死为主,肌纤维崩解消失,病灶内可见散在的炎细胞浸润,停药14d后刺激反应消失;每只3.75、7.50mg剂量下给予立哌注射液,豚鼠未见过敏反应。结论立哌注射液未见溶血和过敏反应,较高浓度下可能会引起肌肉刺激性反应。

  • 标签: 阿立哌唑注射液 肌肉刺激 溶血性 过敏
  • 简介:立哌是一种二氢喹啉酮类抗精神病药,其化学结构式和药理作用机制均不同于其他抗精神病药,是继第1代抗精神病药物(FGA)、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SGA)之后,对精神障碍治疗的药理作用机制具有革新性的新一代药物,义称之为第3代抗精神病药物(TGA)、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及耐受性好等临床特性。本品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3-5h,T1/2为48~68h,连续服用14d后可达稳态浓度,且很少产生锥体外系反应。

  • 标签: 阿立哌唑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精神病药物 人血浆 药理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马用于五官科手术患者喉罩全麻诱导与维持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医院收治的70例五官科手术行喉罩全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瑞马进行麻醉。结果:在患者麻醉与苏醒情况对比方面,观察组镇静诱导时间为53.92±5.03,对照组镇静诱导时间为38.18±4.22,观察组镇静诱导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瑞马在五官科手术行喉罩全麻患者的麻醉中,麻醉的安全性较高,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加稳定,值得参考。

  • 标签: 瑞马唑仑 五官科 喉罩全麻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咪达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对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缓解作用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咪达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给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为22.22%(P〈0.05)。结论:采用咪达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并辅于系统护理干预治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可以缓解癫痫症状的持续状态;此给药方法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咪达唑仑 护理 小儿 癫痫 静脉泵入
  • 简介: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应用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的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酶静脉溶栓组、非溶栓组,每组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酶静脉溶栓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与治疗前及非溶栓组进行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从而降低急性脑梗死所致的致死和致残率,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救措施,实验组采取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患者采取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相比对照组有极大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牙龈出血、泌尿系统出血、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发生率均对照组,治疗后整体并发症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有极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开展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有助于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极强的治疗安全性,从而保证患者机体康复效果。

  • 标签: 阿替普酶 早期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12——2021.12期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共计60名参与统计,以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0例。予以常规组酶治疗、予以实验组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EuroQOL(欧洲生活质量量表)、NIHSS(脑卒中量表)评分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对象EuroQOL更高、NIHSS更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联合使用酶、脑心通胶囊治疗效果相对理想,可恢复受损神经功能,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脑心通 急性脑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达联合舒芬太尼 在 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 ICU危重病患者中,从中选择了 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 60例,后者接受咪达机械通气治疗,前者在其基础上联用舒芬太尼 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评分与 Rsmsay评分分别为( 3.05±1.25)分、( 3.58±0.53)分,对照组分别为( 2.21±1.06)分、( 3.02±0.42)分,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前后血流动力学均有了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较明显,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结论:咪达联合舒芬太尼 镇静效果良好,将其应用于 ICU危重病患者中,其治疗结果要优于单一咪达镇静治疗,提高了镇痛镇静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咪达唑仑 舒芬太尼 ICU
  • 简介:目的评价咪达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技术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7月间85例应用咪达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技术行ESD术的患者,持续监测并定时记录患者在ESD术中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随访患者对术中的记忆和疼痛的感觉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85例患者在咪达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下行ESD全部成功,82例(96.47%)麻醉效果满意。3例患者术后主诉术中有轻度痛感,能忍受。5例术中出现循环及呼吸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咪达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清醒镇痛的麻醉技术用于ESD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ESD手术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咪达唑仑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实行酶急诊溶栓治疗起到额干预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8.10-2019.10 期间接纳治疗的 急性脑梗死 40 例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 20 例,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 20 例, 酶急诊溶栓治 ),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疗效。 结果: 观察组 NIHSS 评分、 Barthel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时运用酶急诊溶栓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诊溶栓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