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0
  • 简介:延安的革命女性在革命男性的眼中,《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丁玲创作对女性解放的探求》,革命就更顾不上那些未曾革命的女性身体

  • 标签: 丁玲女性 坚持放弃 女性立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6
  • 简介:梁启超一反中国传统将小说归为文学的,以近代的新型学术理念去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中国传统的学术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26
  • 简介:二、明清商人防范商业风险的若干举措 ,对自我的保护往往成为别的商人经营必须面对的风险,三、明清商业风险及风险防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标签: 商业风险 时期商业 防范刍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0
  • 简介:最早将哲学一词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黄遵宪,中国的社会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军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05
  • 简介:伪满时期的华文写作在总体的量上与质上远胜日文写作,是中国沦陷区文学的重要构成。华文作家创作中的基督教意识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小松叙述性作品中的基督教意识就是一个典型。本文以其部分叙事作品的文本分析为核心,挖掘作品中所体现的基督教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存在的意义。通过人类自由意志的滥用,内在良心对罪的责罚,凭藉基督之爱实现人格完善,基督教思想与古希腊命运观、佛教思想同民间传统信仰的融合四个维度的分析,探讨了作家及作品以基督教思想为视角,对人类自身灵魂属性与生命状态的思考,使作品内涵超越了殖民地环境,具有跨越时代与地域的价值。以小松的作品分析为例,分析伪满时期华文作家的基督教意识,有利于丰富沦陷区文学的研究方法,在挖掘“妥协”与“抵抗”因素的同时关注宗教、哲学及人类终极性问题。

  • 标签: 小松 “满洲国”文学 沦陷区文学 基督教文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02
  • 简介:庄子对梁国散体大赋的形成影响更大,《史记》、《汉书》都有枚乘在梁国作赋情况的记载,[5]枚乘、司马相如等人在梁国所创制的散体大赋体制

  • 标签: 散体赋 时期梁国 梁国形成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3
  • 简介:任何思想理论对散文流派的影响,散文流派的艺术精神取决于流派服膺的思想理论,说明明清思想理论如何为散文流派的艺术理论提供哲理依据

  • 标签: 思想理论 散文流派 时期思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7
  • 简介:任何思想理论对散文流派的影响,散文流派的艺术精神取决于流派服膺的思想理论,说明明清思想理论如何为散文流派的艺术理论提供哲理依据

  • 标签: 思想理论 散文流派 时期思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14
  • 简介:而巫臷文化、早期巴文化、巴楚文化等文化特质的形成则与盐和移民直接相关,说三峡文化在远古时期即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质,三峡文化中的巫臷文化、早期巴文化、巴楚文化等诸种文化特质的形成与涌流不绝的天然盐泉均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 标签: 三峡盐 文化述论 时期三峡
  • 简介:公元前500年至前300年,希腊进入了古典时代,这是希腊的黄金时期,在雕刻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8世纪,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JohannJoachimWinckelmann,1717-1768)是最早对古希腊造型艺术进行认真研究并加以热情赞赏的学者。他在1755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中说:“希腊杰作中有一种普遍和主要的特点,这便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正如海水表面波涛汹涌,但深处总是静止一样,希腊艺术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一切剧烈情感中都表现出一种伟大和平衡的心灵。”①

  • 标签: 古希腊 雕刻艺术 造型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26
  • 简介:田汉《文学概论》提出了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田本的文学理论问题框架影响了当时以西方文学理论为参照的一系列文学概论教材,这些《文学概论》在文学理论的问题意识上与田著基本相同

  • 标签: 文学概论 文学理论田汉 时期文学理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3
  • 简介:在"一·二八事变"激起的变动下,配合"左联"制定的"文艺大众化"方针,"左联"成员楼适夷在《文艺新闻》上开设"墙头小说"栏目并翻译日本无产阶级作家漥川稻子作品《千人针》,提供推广此大众化形式的平台与借鉴资源;叶以群编译川口浩著作而成的《文艺创作概论》则将中国的"报载墙头小说"实践,嵌入包括德国和日本在内的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脉络中,这些工作为"左联"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提供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切实支持。

  • 标签: 左联 墙头小说 楼适夷 叶以群 大众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7
  • 简介:《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二十年》,转型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工人阶级究竟是处在阶级形成、阶级再造,社会的转型并没有带来工人阶级的形成(Eyal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4
  • 简介:从工人阶级的经历中分析阶级形成的过程,工人阶级是在各种复杂的阶级关系中形成的,中理解阶级经历、阶级意识与阶级形成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22
  • 简介:苏轼作于元祐的题画诗三十五题四十八首,散文和诗歌是元祐文学的主要文学题材,作为参政主体和文学主体的元祐党人

  • 标签: 元祐时期 士人心态 影响文学创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20
  • 简介:汤普森与霍氏分别对两个不同时期的工人阶级形成做了理论分析,霍氏提出英国的工人阶级形成于1870 ,从霍氏与汤普森对不同时段的工人阶级形成历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2
  • 简介:即《诗经》中诗在燕享之礼中本是固定的,化了的诗的乐章之义,三燕享之礼中诗乐发挥作用的机制原理和春秋时期礼仪中乐章之义的失落

  • 标签: 学渊源 形成机制 春秋时期赋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