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NICU患儿在出院后采取新生儿家庭护理的现状。方法:选取130例在我院NICU入住的患儿为本次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2021年4月。随机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各有患儿65例,在所有患儿出院后,针对分析组患儿采取新生儿家庭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电话以及社区随访,随后对两组患儿的再入院就诊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儿再入院就诊率明显高于分析组,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意义(P

  • 标签: NICU患儿 新生儿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人文关怀核心在于肯定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并且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行业的要求,医学模式需要不断进步,因此提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属于护理情感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在照顾患者的同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活动来满足患者需求,给予患者关心与爱护,小心谨慎的为患者护理。就目前我国现状。人文关怀是护士必备的职业能力,在护理质量、患者的生存质量中起到重要帮助。因此本文对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现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护理 人文关怀 现状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乐昌市5所中学的1536名中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采用青少年行为量表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调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对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10.3%,有行为问题学生的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学生(P〈0.05),女生的实际亲密度适应性与青少年行为量表各因子分呈负相关,亲密度、适应的不满程度与行为问题各因子呈正相关;男生的实际亲密度适应性与违纪、多动、攻击性、交往不良等行为问题因子呈负相关,与不满程度无关。结论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是影响初中学生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中学生 行为问题 亲密度 适应性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评价家庭教育干预在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效果。慢性疾病对儿童的生活和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而家庭教育干预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家庭教育干预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其在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然后,探讨了评价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的方法。接下来,通过考察生理、医学、心理、行为、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评估了家庭教育干预在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效果。此外,还分析了影响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的因素。最后,总结了家庭教育干预在儿童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 标签: 儿童慢性疾病管理 家庭教育干预 家庭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新生儿黄疸病护理与家庭教育实践对新生儿黄疸管理和家庭成员知识、态度实践(KAP)水平的影响。研究试图确定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否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并提高家庭成员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和管理能力。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共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实施新生儿黄疸病护理与家庭教育实践干预,对照组提供常规新生儿护理。数据收集包括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家庭成员对新生儿黄疸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护理实践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医院记录,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成员在新生儿黄疸知识、态度实践方面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新生儿黄疸病护理与家庭教育实践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并提升家庭成员的KAP水平。结论:新生儿黄疸病护理与家庭教育实践对改善新生儿黄疸管理和提高家庭成员的KAP水平具有显著效果。建议在新生儿护理中广泛采用该综合干预措施,以促进新生儿健康和家庭福祉。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家庭教育 护理实践 知识态度实践(KAP)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现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治疗的210名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疾病获益感量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对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对疾病获益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放210份问卷,回收207份。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得分为(87.87±12.2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和准备度是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和准备度是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注重对家庭照顾者文化程度和照顾准备度的评估。

  • 标签: 肺肿瘤 照顾者 疾病获益感 照顾者准备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方法:于2015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病床号单双数进行平均分组,病床号单数为对照组(n=48),病床号双数为观察组(n=48),对照组使用常规家庭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使用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结果:观察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家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应用现状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家庭药师是指由临床药师签订合同,为病人(特别是慢性病病人,以下简称“慢病”)提供药品管理的药学服务。在药师从药物导向到病人导向的过程中,药师的服务模式已成为药师转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2号)等文件均提出发展居家社区药学服务,加快药学服务转型,为家庭药师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家庭药房服务规范》的《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等5项规范的通知》。在家庭药师签约服务中,可以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向这一方向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药学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本身中专、专科水平的药师知识和技术水平不够,基层领导对家庭药师认识较肤浅,对基层药师实质帮助少,没有经过正规机构临床药师培训的,目前家庭药师服务做表面上工作,需要经费支撑导致药师工作积极性很低,缺乏资深临床药师援助等现象,制约基层家庭药师发展。希望通过对福建省实施的政策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社区药学服务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基层医院 家庭药师 社区 药学服务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取家庭教育和常规心理疏导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并观察分析比较,为慢性胃炎患者临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 6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其焦虑 /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随机分为观察组( n=33,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 )和对照组( n=33,仅进行常规心理疏导 ),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焦虑 /抑郁状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 SAS、 SDS评分均明显降低 (t=2.855, 2.777, P均 <0.05),对照组的 SAS评分明显降低 (t=1.831, P<0.05),但 SDS评分未见明显变化 (t=0.909, P>0.05)。 (2)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 SD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75.76%VS60.61%,P均 <0.05), SA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78.79%VS69.70%,P均 <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焦虑 /抑郁状态进行家庭教育干预效果显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理疏导。

  • 标签: 慢性胃炎 家庭教育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教育 - 环境改良式护理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哮喘患儿 72 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家庭教育 - 环境改良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 PAQLQ ( 生命质量问卷 ) 评分、 ACT ( 哮喘控制测试 问卷)评分,统计两组患儿复发率、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两组护理前 PAQLQ 评分无较大差异( P > 0.05 );护理后研究组 PAQLQ 评分、 CAT 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 P < 0.05 );研究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参照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 P < 0.05 )。家庭教育 - 环境改良式护理在哮喘患儿中的开展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家庭教育 环境改良 护理 哮喘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取家庭教育和常规心理疏导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并观察分析比较,为慢性胃炎患者临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6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随机分为观察组(n=33,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和对照组(n=33,仅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t=2.855,2.777,P均<0.05),对照组的SAS评分明显降低(t=1.831,P<0.05),但SDS评分未见明显变化(t=0.909,P>0.05)。(2)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VS60.61%,P均<0.05),SA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8.79%VS69.70%,P均<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家庭教育干预效果显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理疏导。

  • 标签: 慢性胃炎 家庭教育 焦虑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家庭教育的护理模式在慢性胃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入的慢性胃炎患儿中随机抽取5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家庭教育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依从率:观察组综合依从26例(100.00%),对照组综合依从22例(84.62%),(p<0.05);观察组不依从0例(0.00%),对照组不依从4例(15.38%),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生活质量:护理后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教育模式的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慢性胃炎患儿的临床综合护理效果,患儿的综合护理依从率较高且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家庭教育 护理模式 慢性胃炎患儿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精神科护理中家庭教育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家庭教育在精神疾病康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教育不仅提高了患者及其家人对疾病的理解,还促进了患者与家人之间的沟通与支持,有助于减少患者复发风险,提高康复率。此外,家庭教育还可以减轻患者和家人的心理负担,改善家庭氛围,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因此,加强精神科护理中的家庭教育,对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精神科护理,家庭教育,康复效果,患者,家庭支持
  • 简介:【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基层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掌握战士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传播途径的需求。【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驻津武警某部458名战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评价战士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结果】发放问卷458份,有效问卷438份(95.6%)。基础教育阶段讲座开展率92.7%,平均3.38次;基础教育内容需求居前3位依次是心理健康知识、健康与卫生行为和军训伤病防护;继续教育内容需求居前3位的依次是现场急救、处置突发事件的医学防护和卫生法规营区卫生。73.2%的讲座时长为30~60min。81.9%的讲座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形式。除了讲座,传播途径最常见前3位依次是图书、报刊和平面传播材料。传播途径需求前3位依次是讲座、视频、图书。通过健康教育,有82.0%的战士学到了健康知识,其中83.2%的战士的保健观念有所转变,65.3%的战士认为转变观念后采取了行动并坚持了下来。【结论】所调查的武警某基层部队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比较普遍,但次数、课时数目尚未达标;健康教育工作使大部分战士的"知识、信念、行为"有所改变;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应从完善内容和形式、加强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取得领导支持这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 标签: 武警部队 健康教育 现状 评价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