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程序化急诊急救急救效率与临床转归效果。方法:样本来源我院急诊科,纳入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样本量为102例,经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n=51例,常规急诊急救)、观察组(n=51例,程序化急诊急救),比较急救效率、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心电图时间、疾病确诊时间、整体抢救用时、急救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急诊急救可以提高AMI急救效率、临床转归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程序化急诊急救对AMI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这一时间范围内,院内急诊科接诊的12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抽样法做分组安排,实行常规急诊急救方案的小组命名为参照组(n=60);实行程序化急诊急救的小组命名为研究组(n=60),展开比对分析。结果:研究组所呈现的干预效果显优参照组(P<0.05),均可见于:急诊急救指标、抢救成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论:不同护理方案的采纳实施,令程序化急诊急救优势性尽显,急诊急救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优化和提升,值得肯定和推广。

  • 标签: 程序化 急诊急救护理 AMI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救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前未开展急救程序的50例急性多发伤病例设为对照组,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开展急救程序后的50例急性多发伤患者为观察组。记录并统计分析救护车到达时间、实施手术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救护车达到时间及实施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急救程序可规范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救护流程,快速抵达现场为患者提供救护,确保抢救成功率,其操作性与实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多发伤 急救护理程序 抢救成功率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程序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部门于机场优化急救路径前后共4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资料,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施后抢救效果和质量更佳。结论:对机场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优化院前急救路径可以为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改善患者治疗结局,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急救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32例严重创伤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强调医护之间紧密配合采取有效、准确、迅速的急救的重要性。结果30例患者治愈,2例死亡。结论早期发现休克及时防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如触电者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平躺,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时间呼叫或轻拍伤员,以判定伤员是否神志不清。需要抢救的伤员,应该坚持正确抢救。并在现场进行一下急救工作。如果呼吸、心跳停止了,心须就地进行抢救,马上作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为止。

  • 标签: 电击伤 护理
  • 简介:摘要休克是一种由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的氧供和氧需之间失衡。休克发生后体内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流状态,导致细胞缺氧,营养物质缺乏,或细胞不能正常代谢其营养物质,最终导致细胞损害,无法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伴有静脉血氧含量减少和代谢性酸中毒。

  • 标签: 休克 代谢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适应急救医学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加强院外急救势在必行。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现就外伤的院外急救谈谈体会。

  • 标签: 院外救护 外伤 现场救护 途中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32例严重创伤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强调医护之间紧密配合采取有效、准确、迅速的急救的重要性。结果30例患者治愈,2例死亡。结论早期发现休克及时防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猝死在急诊中相对较为常见,其有着发病急、疾病类型复杂、病死率极高的特点,若未及时展开救治,不仅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更会影响到患者预后,对此还应当在急救的同时配合全面护理服务,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从而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根本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总结了猝死判断的进展,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 标签: 猝死 急救 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程序及效果,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程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抢救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的急救中,可以迅速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时评估病情,迅速作出抢救措施。医护分工紧密配作,提高了急救成功率。

  • 标签: 护理程序 重型颅脑损伤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系统性急救程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研究组采用系统性急救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急救程序较常规的急救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 标签: 急救护理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 脑卒中 患者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肺结核大咯血急救程序效果探究。方法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肺结核大咯血者44例,依随机表法分两组,各2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止血药物+给氧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急救程序,对比组间护理差异。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1±1.7)d、(6.9±2.3)d,均短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行急救程序可缩短止血时间,促患者恢复。

  • 标签: 肺结核大咯血 急救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治疗中运用程序急救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程序急救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抗休克、气管插管以及抢救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抢救成功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严重多发伤患者程序急救流程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