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全身麻醉在艾滋病感染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31例无症状期艾滋病感染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非艾滋病感染患者31例,设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谵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诱导期、维持期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使用剂量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当天、1d、2d的谵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在艾滋病感染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显著,不会增加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安全性高。

  • 标签: 全身麻醉 艾滋病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仰卧位和俯卧位对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实施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患者90例,纳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体位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患者给予仰卧位,B组患者给予俯卧位,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各部位细菌阳性检出率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B组患者呼吸机各部位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A组,B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4.44%,A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22.22%,P<0.05证明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患者全身麻醉术中给予其俯卧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仰卧位 俯卧位 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型渗出性多形红斑患儿全身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确诊为重型渗出性多形红斑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全身感染的发生率。结果30例重型渗出性多形红斑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24例没有发生全身感染,6例仅发生轻度感染,全身感染发生率为20%,干预组全身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重型渗出性多形红斑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预防患儿全身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 重型渗出性多形红斑 预防 全身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与局部用药在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种植牙术后感染患者(2016年2月20日到2017年2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全身用药)、观察组(进行局部用药),各50例,对比2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对于种植牙术后感染患者采取局部用药能够有效改善其疼痛情况,且具有显著效果,值得研究

  • 标签: 全身 局部用药 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身麻醉手术后的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12月至 2019年 1月在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 6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状况以及筛查、分析与归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合专业知识,建立多因素 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有意义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61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医院感染 49例,感染率为 7.93%,其中 569例全身麻醉手术医院未感染者与 49例感染者临床及手术资料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医院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 ASA分级 >II级构成比 (77.55%vs30.2%)、全凭静脉麻醉构成比 (69.39%vs35.85%)、麻醉通气时间≥ 2h构成比 (77.55%vs46.22%)、麻醉机过滤器重复使用构成比 (89.80%vs72.41%)、钠石灰使用 <1次 /d构成比 (51.02%vs25.66%)、七氟烷使用构成比 87.76%vs68.01%)比较,医院感染者均明显高于医院未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建立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ASA分级 >Ⅱ级、全麻方式、麻醉通气时间≥ 2h、麻醉机过滤器重复使用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 (P<0.05),钠石灰使用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保护性因素 (P<0.05)。结论全身麻醉关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加强其危险因素监测,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麻醉风险管理,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以及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性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身麻醉手术后的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6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状况以及筛查、分析与归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合专业知识,建立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有意义变量进行分析。结果61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医院感染49例,感染率为7.93%,其中569例全身麻醉手术医院未感染者与49例感染者临床及手术资料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ASA分级>II级构成比(77.55%vs30.2%)、全凭静脉麻醉构成比(69.39%vs35.85%)、麻醉通气时间≥2h构成比(77.55%vs46.22%)、麻醉机过滤器重复使用构成比(89.80%vs72.41%)、钠石灰使用<1次/d构成比(51.02%vs25.66%)、七氟烷使用构成比87.76%vs68.01%)比较,医院感染者均明显高于医院未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Ⅱ级、全麻方式、麻醉通气时间≥2h、麻醉机过滤器重复使用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P<0.05),钠石灰使用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关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加强其危险因素监测,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麻醉风险管理,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以及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性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后感染情况及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行腹部手术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于麻醉前(TO)、术后2h(T1)及术后1d(T2)时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CD4+、CD4+/CD8+、皮质醇、血糖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感染状况。结果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TO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IL-1、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与TO比较,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CD3+、CD4+、CD4+/CD8+水平较高(P<0.05);与TO比,对照组T1、T2时和试验组T1时血清皮质醇、血糖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1、T2时血清皮质醇、血糖较低(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15.89±6.52)min和(22.14±8.96)min高于试验组(9.57±5.67)min、(14.62±7.75)min(P<0.05)。

  • 标签: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联合硬膜外麻醉 腹部手术患者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合并全身感染供者的实体器官捐献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翁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公民逝世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临床资料。供受者和(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8例,女9例;平均年龄(29±14)岁。分析供者外周静脉血(PVB)、中心静脉血(BCVC)、中心静脉导管头端(TCVC)、支气管冲洗液、尿液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47例供者ICU治疗时间为1~35 d,中位时间10 d。供者PVB、BCVC、TCVC、支气管抽吸物及尿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3/47)、4%(2/47)、6%(3/47)、17%(8/47)、4%(2/47)。PVB阳性供者革兰氏阳性菌感染1例,革兰氏阴性菌感染2例,其中1例分离出念珠菌。供者尿液分离出念珠菌3例,大肠杆菌2例。肝移植受者根据PVB细菌药物敏感(药敏)试验接受相应的抗生素治疗,而肾移植受者则根据PVB和尿液的细菌药敏试验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其他阴性受者经验用药。共获取了47个肝脏和94个肾脏,并成功用于肝移植44例和肾移植92例。在受者中无一例发生细菌感染。结论在供者PVB细菌培养为阳性的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使肝脏和肾脏安全地移植至受者。全身感染的供者或许不是器官移植的禁忌证。

  • 标签: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感染 供者 肝移植 肾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特点。方法选择诸暨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择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6 000例,将术后下呼吸道感染151例作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5 849例为对照组。检测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 000例中发生术后下呼吸道感染151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为2.52%。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74株,占81.32%,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4株和鲍曼不动杆菌21株,分别占26.37%和23.08%;革兰阳性菌16株,占17.5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占9.89%;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占1.1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83.33%和79.17%,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85.71%和76.1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0%,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88.89%。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

  • 标签: 麻醉,全身/副作用 插管法,气管内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微生物 外科手术/副作用 头孢菌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究ICU多发伤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然后提出相对应的治疗对策。方法 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这个阶段内所接收的ICU多发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该类患者面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掌握其中的内在原因,然后提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并验证具体效果。结果 通过调研分析和实际研究可以充分看出,导致ICU多发伤患者出现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误吸、原发伤或创伤之后急救不够及时有效,在服用抗生素的时候不够科学合理,有比较典型的侵入性操作,或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等等。针对相关微信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着重做好控制,在3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况,其死亡率占总比例的14.3%,30例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百分之85.7%。结论 对于ICU多发伤患者来说,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有效做好原发伤的治疗工作,然后深入分析和探究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和处理,在其中辅助呼吸治疗法,早期做好气管切开,这样能够有效规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情况,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十分良好,为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

  • 标签: [] 多发伤 急诊ICU 全身管理 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播散型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全身播散型新生儿HS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全身播散型新生儿HSV感染患儿7例,其中男3例,剖宫产4例,起病日龄3~10 d,仅1例有疱疹接触史。6例首发症状为发热,1例为黄疸退而复现,部分伴有精神萎靡、纳奶量下降、腹胀等,病情进展期部分患儿出现皮肤瘀斑、呼吸窘迫、抽搐、皮肤或口腔黏膜疱疹。7例患儿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有不同程度升高,均有肝脏受累;5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合并肝衰竭,2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怀疑HSV感染后均予阿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最终3例合并肝衰竭死亡,4例治愈,随访未见并发症。结论全身播散型新生儿HSV感染临床表现与细菌性脓毒症相似,可致多系统受累,以肝脏损伤最常见,病死率高,死因多为肝衰竭。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全身播散 肝衰竭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浆脂多糖(LPS),观察本病患儿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情况,及LPS对本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检测LPS等指标,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性SIRS患儿血浆LPS均数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相关性分析未发现LPS与WBC计数和CRP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感染性SIRS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多见,LPS对本病快速病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儿童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脂多糖
  • 简介:【摘要】报道一例车祸后全身大面积擦伤患儿的护理,运用银离子水凝胶联合透明贴膜进行的护理体会。经过(采用)银离子水凝胶联合透明贴膜进行自容性清创,使清创快速完成,少出血,低成本,低细菌负荷,提高组织的保留度和整体愈合率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挫伤 自溶性清创 银离子水凝胶 透明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全身浸浴护理在预防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8年5月-2020年5月,分成两组,参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研究组实施全身浸浴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残余创面愈合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全身浸浴护理 大面积深度烧伤 残余创面 感染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拟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的患者 10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根据年龄分组,≥ 60岁者为老年组,年龄< 60 岁者为非老年组,每组均有患者 50 例。所有患者 均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 术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术前、术后 3 d时第 1秒用力呼气量 (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MVV)、残气量 (R V)、肺总量 (TLC)、每分静息通气量 (VE)变化。结果 老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老年组术后 (MVV - VE) /FEV1 、 MVV/FEV1 以及R V/TLC 均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较非老年人明显,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人群。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腹部手术 肺部感染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本研究50例老年患者均于本院进行腹部手术,收治时间2016年4月—2018年3月,根据电脑随机分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均为25例,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常规组术后患者的MVV/FEV1、(MVV-VE)/FEV1和RV/TLC等均明显变化,而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且研究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6.00%和44.00%(P<0.05)。结论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保证患者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可能性,值得推广应用在老年腹部手术。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老年腹部手术 肺功能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以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共选取 80 例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 2018 年 5 月是开始时间, 2019 年 5 月是截止时间。使用 Excel 表格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纳进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单数的为观察组( 40 例 ),双数的为对照组( 40 例 ),分别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最后用统计学的途径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两组中肺部感染率有差异( P < 0.05 );两组中最大自主通气量( MVV )、分钟通气量( VE )、一秒用力吸气量( FEV1 )、残气量( RV )、中肺容量( TLC )的肺功能指标有差异(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该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此麻醉方式有良好效果。

  • 标签: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 老年腹部手术 肺部感染 肺功能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