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污水养殖鱼的细胞遗传毒理学安全性。方法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对采自广州市南、北排污河流域的污养鱼肉有机提取物进行致突变性检测。结果本次采集的3组污养鱼肉有机提取物均呈致突变阳性结果,而清养鱼有机提取物呈致突变阴性结果。结论污水养殖鱼体内含有致突变物质,这些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 标签: 水产养殖 污水 有机提取物 致突变性 微核
  • 简介:以氯化铬0.5mgCr/kg铒料喂饲鲤二个月,以全鱼为受试物,不同剂量级小鼠一次灌胃,观察2周。急性毒性实验证明该样品为无毒物质。遗传毒理学检测,小鼠骨髓嗜多微核试验为阴性;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未见染色体损伤;小鼠伤寒沙门氏菌/微粒体试验(Ames)在不加与国S9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对Ames试验菌球均呈阴性结果。上述三项检测结果表明:铬对鱼无致突变作用,从遗传毒理学角度认为食用是安全的。

  • 标签: 遗传毒理学 检测 含铬鱼肉 评价 可食性 食品安全
  • 简介:采用木瓜蛋白酶对罗非鱼进行酶解,对不同液固比和酶浓度对水解罗非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总氨基态氮含量作为评价木瓜蛋白酶水解能力为指标,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的最适加酶量为0.6%,水解最经济的固液比在1∶3左右。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木瓜蛋白酶单酶水解罗非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浓度0.7%、水解温度60℃、水解时间3h、pH值6.0。

  • 标签: 罗非鱼 木瓜蛋白酶 酶浓度 固液比 工艺条件
  • 简介:针对鱼类养殖过程中药物残留量快速检测需求,设计了拉曼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以微型拉曼光纤光谱仪为核心检测部件,结合785nm激光光源、非浸入式拉曼探头、高精度样品调高载物台以及计算机等模块.实验分别采集了磺胺二甲基嘧啶、氯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四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拉曼光谱,并对其在大黄鱼中的残留量进行快速检测和定性分析.

  • 标签: 拉曼光谱 鱼抗菌药物残留 定性检测
  • 简介:鱼肉毒素中毒是海产品中毒的最常见原因。中毒是由于进食珊瑚礁鱼引起,这种鱼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热带海域中最普遍。从1991年至1996年,夏威夷共发生157次鱼肉毒素中毒,涉及到353人,平均年发病率为5.9/十万。年龄分布从1岁至83岁均有。大多数病例(56%)为男性。有关的四种常见鱼为鲑鱼、旨鱼、鳗鱼和海鲈。自1994年至1996年对132例病人的详细资料研究发现,最突出的临床症状有痢疾(53%),虚弱(51%),麻痹(48%),周边麻痹(41%)及味觉障碍

  • 标签: 毒素中毒 味觉障碍 旅行者 珊瑚礁鱼 海鲈 年龄分布
  • 简介:目的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鱼肉和肝脏中的河鲀毒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串联(LC-MS/MS)方法检测鱼肉和肝脏中的河鲀毒素,为水产品中的河鲀毒素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选用Zic-Hilic色谱柱(150mm×2.1mm,5μm),以10mmol/L甲酸铵-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1%乙酸-甲醇沉淀蛋白提取,上清液加入PBS缓冲液后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将洗脱液氮吹至干定容后上机测定。多重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结果河鲀毒素的线性范围为1.0~1000.0ng/ml,鱼肉和肝脏中河鲀毒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3和0.2μg/kg,回收率在52.4%~72.6%之间。结论本方法特异性强、提取效果好、无基质抑制效应,适用于鱼肉和肝脏中河鲀毒素的痕量检测。

  • 标签: 河鲀毒素 肝脏 免疫亲和柱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基质效应
  • 简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接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鱼肉中的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LMG)的残留,样品经过缓冲溶液提取后,经二氯甲烷反萃取后浓缩,残渣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1+1)溶解,通过AglientextendC18色谱柱分离后进质谱测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结果表明,对于LMG,MG质量浓度在0.1~200μg/L内均呈线性关系,MG和LMG的检出限分别为0.01μg/mL和0.001μg/mL。以鲤鱼为基质,采用提取后添加方式配制了与纯标准样品浓度相同的标准曲线,研究了基质效应对LMG,MG的影响,样品基质对LMG,MG响应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在基质效应相同的情况下,MG更容易受基质的影响。在质量浓度1.0,50.0μg/mL的标准加入水平下,采用样品基质提取前添加和样品基质提取后添加的方式,计算了样品提取回收率(RE)和方法前处理效率(PE)。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串接质谱联用 孔雀石绿 鱼肉 基质效应 残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