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快速的改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 高热 惊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风险,探讨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门诊接收的400例小儿患者,所有患儿均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对症护理干预,进一步对输液风险因素进行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两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分析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认为导致输液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及患儿自身因素。结论门诊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的高发区,要在充分重视风险防范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护理风险。

  • 标签: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11月以来所收治的79例甲亢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组1(39例)和组2(40例)。组1行甲亢常规护理;组2在组1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护理。比较(1)甲亢护理满意率;(2)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组2患者甲亢护理满意率显著比组1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2护理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比组1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在甲亢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升其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护理 甲亢患者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4例。参照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康复护理应用循证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好,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肺癌 介入治疗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护理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神经科脑卒中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临床治疗和一般常规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治疗3个月后,应用神经功能缺损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28例患者经常规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在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占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且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方式及意义,总结老年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和护理过程。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合饮食护理,并联合内科综合治疗的方法,能缩短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老年患者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3月内收诊的148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研究组,各组74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律失常护理,联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作用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心律失常 护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心内科疾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心脏内科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执行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行为能力(ADL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症状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以及ESC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ADL评分以及ESC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心内科疾病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以及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心肌病在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患者的患病率及其与隐源性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发病7 d内的急性缺血性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按照缺血性TOAST分型进行病因学分型。采用χ²检验比较心房心肌病在不同TOAST分型患者的患病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隐源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98例急性缺血性患者,男661例,女437例,年龄[M(Q1,Q3)]61(53,68)岁,其中隐源性患者128例(11.7%)。隐源性患者心房心肌病患病率[53.5%(46/86)]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38.0%(63/166),P=0.018]和小血管闭塞组[19.4%(37/191),P<0.001],低于心源性栓塞组患者[97.3%(72/7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心肌病是隐源性的相关因素(OR=2.945,95%CI:1.766~4.911,P<0.001)。结论心房心肌病与隐源性中有关,隐源性患者心房心肌病的患病率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血管闭塞组患者,低于心源性栓塞组患者。

  • 标签: 卒中 心房心肌病 隐源性卒中 N端脑钠肽前体 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横断面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