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对比评价斜外侧路椎间融合术(OLIF)与后路椎体融合术(P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和"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anterior to psoas""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2019年9月国内外已发表关于OLIF与PLIF对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IDH)、腰椎前凸角(LL),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研究共580例患者,其中经OLIF手术276例,经PLIF手术304例。1项随机对照研究,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9项病例对照研究纽卡斯尔-渥太华评分(NOS),其中高质量6项、较高质量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OLIF较PLIF平均手术时间短(WMD=-84.02,95% CI -118.29~-49.74,P<0.01),平均术中出血量少(WMD=-269.12, 95% CI -319.84~-218.41,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WMD=-3.29, 95% CI -4.70~-1.89, P<0.01),术后IDH恢复更高(WMD=1.11, 95% CI 0.44~1.77,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ODI(WMD=0.16, 95% CI -1.98~2.30, P>0.05)、VAS(WMD=0.02, 95% CI -0.52~0.56, P>0.05)、LL(WMD=0.77, 95% CI -0.40~1.94, 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OR=0.91, 95% CI 0.50~1.64, P>0.05),OLIF和PLI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IF与PLIF应用于椎体间融合术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OLIF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更低,术后IDH恢复更高,有更大优势。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腰椎 斜外侧入路椎体融合术 后入路椎体融合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Stoppa路与髂腹股沟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前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9例髋臼前柱/前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7例;年龄21~80岁[(49.6±13.7)岁]。前柱骨折31例,前壁骨折6例,前柱伴前壁骨折2例。22例采用改良Stoppa路钢板内固定治疗(A组),17例采用髂腹股沟路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依照Matta评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50个月[(32.4±10.5)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152.1±47.5)min,术中出血量为(497.7±160.7)ml,均低于B组的(192.1±58.2)min、(638.2±166.3)ml(P<0.05)。A组骨折Matta评分复位优良率为86%(19/22),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18/22),B组分别为82%(14/17)、77%(13/17)(P均>0.05)。术后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闭孔神经损伤1例;B组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22),B组为29%(5/17)(P>0.05)。结论对于髋臼前柱/前壁骨折,采用改良Stoppa路和髂腹股沟路钢板内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改良Stoppa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近年来腔镜甲状腺手术发展迅速,衍生了众多的路及方式,不同的路及方式各有优劣,治疗的适应证也有区别。本文就国内外腔镜甲状腺手术主流技术的特点作一综述,为临床决策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肛周深部间隙,手术切开引流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路选择很多,经典方式包括外括约肌外、括约肌间和直肠腔内路,不规范的路增加肛瘘或复杂性肛瘘的发生,增加肛门失禁的风险。本文阐述了不同间隙脓肿的手术路方式,为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以期降低肛瘘或复杂性肛瘘的形成概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资源。

  • 标签: 肛管 肛周脓肿 深部间隙 手术入路 成瘘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肩关节镜双后路结合前方路盂肱关节囊松解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16例重度原发性冻结肩患者行关节镜下双后路结合前方路盂肱关节囊松解术,男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6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片、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和肩关节MRI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双后路关节镜下盂肱关节囊松解术,所有病例均同时行肩峰下滑囊清理术,分别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0~37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平均UCLA评分分别为(10.3±3.2)分、(28.2±3.3)分和(3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38.3±4.2)分、(89.2±4.5)分和(95.2±3.3)分;VAS评分平均为(6.3±1.9)分、(1.3±0.3)分和(1.0±0.2)分(P<0.01)。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关节镜下双后路结合前方路盂肱关节囊松解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便于术中操作,可以显著地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关节镜下双后路结合前方路盂肱关节囊松解为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肩提供有效方法。

  • 标签: 冻结肩 双后入路 肩关节镜 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治疗116例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6例患者采用OLIF路[OLIF组,男21例,女35例;年龄(65.2±8.7)岁;Lenke-SilvaⅡ型41例,Ⅲ型15例]和60例采用TLIF路[TLIF组,男19例,女41例;年龄(61.3±11.6)岁;Lenke-SilvaⅡ型43例,Ⅲ型17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及并发症;分析两组的各自手术前后的腰椎矢状位、冠状位Cobb角和顶椎中心偏移距离。结果OLIF组和TLIF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7±1.6)分和(8.1±1.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9±1.5)分和(2.2±0.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和TLIF组ODI分别从术前47.5%±9.1%和52.6%±5.8%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22.4%±6.7%和25.1%±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矢状位Cobb角,术前OLIF组为8.6°± 5.7°,末次随访时为23.6°±4.3°;TLIF组术前为9.2°±4.2°,末次随访时为21.3°±4.8°;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腰椎冠状位Cobb角,OLIF组术前为16.4°±9.6°,末次随访时为2.8°±2.1°;TLIF组术前为15.2°±7.8°,末次随访时为6.4°±2.7°;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01)。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术前OLIF组为(26.3±9.4)mm,末次随访时为(4.3±1.9)mm; TLIF组术前为(23.4±5.5)mm,末次随访时为(7.5±4.2)mm;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3)。OLIF组融合率为97.7%(127/130),TLIF组为91.1%(164/1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并发症发生率:OLIF组为16.1 %(9/56),TLIF组为8.3%(5/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椎间融合器塌陷率12.3% (16/130),TLIF组椎间融合器塌陷率21.9%(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 0.03)。结论OLIF技术是治疗伴有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有效手段,与TLIF相比可实现类似的临床效果,且能获得更好的腰椎冠状位和矢状位的矫正。

  • 标签: 腰椎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减压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抽取2010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编号进行分组,编号为偶数者纳入对照组(n=60),编号为奇数者纳入研究组(n=60)。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83.33%,50/60),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椎体高度、Cobb’s角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有51例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对照组有40例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术后两组ASIA分级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后路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椎体高度、Cobb’s角的恢复,预后良好。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前入路 后入路 减压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腹腔路和经腹膜后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的86例经腹路和128例经腹膜后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式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装机前准备时间、医师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两组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发生率、肾热缺血时间、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装机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经腹膜后路较经腹路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路和经腹膜后路机器人肾部分切除在围术期护理上有共性,也各有其护理特点和关注点。术前应充分评估、了解手术方案,根据手术方案针对性进行体位摆设,做好患者安全监护,术中备物齐全、熟练配合,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才能保证手术效果。

  • 标签: 手术入路 机器人 泊机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医护配合 手术间布局 体位 无菌屏障 安全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髓内钉治疗髌上路与髌下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胫骨近端骨折患者108例,根据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4例。髌下路组实施髌下路髓内钉固定;髌上路组实施髌上路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膝关节功能的HISS评分、手术指标。结果髌上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膝关节功能HISS评分分别为(66.77±6.33)分、(72.66±6.14)分、(78.66±6.37)分、(82.18±5.66)分,均高于髌下组(62.92±6.42)分、(68.25±6.36)分、(74.22±5.91)分、(78.67±4.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髌上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3.63±25.66)min、(156.42±89.72)ml、(80.42±5.13)d,均低于髌下组(131.83±27.12)min、(207.34±87.63)ml、(83.71±4.58)d,累计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53±1.85)s、(19.23±7.14)d,均高于髌下组(2.47±1.25)s、(15.46±7.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过程当中,髓内钉治疗髌上路与髌下路对患者有一定的效果,可改善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临床上对TME手术微创化的探索从未间断,从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到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及从传统的经腹路到经肛路,均旨在保证肿瘤根治性的基础上尽量缩小手术打击,加速术后康复,保护自主神经功能,这些也构成了评价各手术途径的基本考量。本文旨在对目前机器人TME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从肿瘤学预后和功能学预后的角度评估手术途径和路选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机器人经腹TME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直肠癌"困难"病例,并能缩短学习曲线,改善术者体验,但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在保留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优势尚未被证实。机器人经腹保留部分邓氏筋膜的TME能扩大盆底空间,降低手术难度,且保证直肠前方系膜的完整并保护重要自主神经。机器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目前循证证据少,但taTME本身仍有需要解决的肿瘤学技术缺陷(系膜切除不全或牺牲肠管、癌细胞经气腹播散),导致其局部复发率较高,术后控粪功能较差,目前尚不建议常规开展。

  • 标签: 直肠肿瘤 机器人手术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和传统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及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根治术,观察组患者接受taTME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6~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根治性指标(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并发症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结果87例直肠癌患者均获得随访结果,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为6~12个月;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根治性指标、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LAR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TME治疗直肠癌安全可行,根治效果与传统根治术相似,更利于改善患者肛门功能、促进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直肠癌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根治术
  • 简介:摘要鞍结节脑膜瘤(TSMs)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全切除肿瘤,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视觉功能。合理选择手术路是TSMs成功、安全切除的关键。本文从TSMs手术的目的和适应证出发,就TSMs手术路选择的标准和要求、手术路与肿瘤全切除和术后视力改善的关系,以及经颅路和经鼻蝶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更精准地指导临床医生如何选择最佳的手术路径。

  • 标签: 鞍结节脑膜瘤 经颅入路 经鼻蝶入路 视觉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经剑突肋缘下路与右侧肋间隙路胸腔镜(VATS)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我科实施的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非胸腺瘤MG患者230例,根据手术路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剑突肋缘下路(剑突肋缘下组102例)和经右侧肋间隙路(右侧肋间隙组128例)。结果剑突肋缘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0.3±25.2)ml和(45.1±30.6)ml,t=-3.935,P=0.003]和术后引流量[(178.6±90.5)ml和(205.4±87.6)ml,t=-2.27,P=0.024]较右侧肋间隙组明显减少;术后疼痛更轻[NRS评分:(3.1±1.0)分和(4.6±1.5)分,t=-8.677,P=0.001]。观察孔愈合不良率剑突肋缘下组低于右侧肋间隙组,但无统计学差异(1/102和7/128,χ2=2.200,P=0.138)。完全缓解率(29.6%和32.4%,χ2=0.196,P=0.658)和术后总有效率(85.7%和84.7%,χ2=0.044,P=0.834),剑突肋缘下组和右肋间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剑突肋缘下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M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该术式具有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优点,更加适合不能双腔插管、不耐受单肺通气和肺功能不全的老年、女性MG患者。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正中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经通道椎旁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术期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滑脱症行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8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行PLIF和TLIF手术的患者40例纳入开放组,男12例,女28例;行MIS-TLIF的28例患者为微创组,男6例,女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投照次数、术后引流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差异。结果开放组和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6±51)min比(153±38)min,(P=0.77);术中出血量(458±272)ml比(157±104)ml(P<0.001);透视次数(6.7±1.5)次比(30.6±6.9)次(P<0.01);术中并发症开放组25.0%(10例),微创组7.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引流量开放组患者(664±351)ml多于微创组患者(210±127)ml(P<0.001);尿管留置时间开放组患者(3.7±2.9)d长于微创组患者(2.2±0.8)d(P=0.002),术后住院时间开放组患者(9.2±3.6)d多于微创组患者(6.9±1.7)d(P=0.001)。术后神经并发症分别为7.5%(3例)和14.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术后非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开放组27.5%(11例)高于微创组7.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与PLIF和TLIF术比较,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具有出血少、引流量少、尿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非神经并发症较低等优点,但其投照次数较多。

  • 标签: 脊椎滑脱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领域对关怀的深入研究,护士自我关怀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近年来国内外对护士自我关怀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就护士自我关怀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测量工具等进行综述,对护士自我关怀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护士 自我关怀 测量
  • 简介:摘要护士是轮班制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之一,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轮班导致护士倒班睡眠障碍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但会导致工作中的意外风险增加,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升高,甚至严重危害护士个体身心健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护士群体中倒班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情况、严重危害、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望护理管理者及护士自身提高意识并重视倒班睡眠障碍,进而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 标签: 综述 护士 倒班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随着全民口腔卫生保健的提出,发展口腔专科护士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阐述国外牙医助理及口腔卫生士的培养与实践特点以及我国口腔专科护士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口腔专科护士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专业教育基础较为薄弱、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考核与认证制度尚未统一、职责范围有待拓展等问题,提出了夯实口腔护士专业教育、开展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口腔专科护士培训、形成统一的口腔专科护士考核与认证制度、拓展口腔专科护士的职责范围等措施,以期能推动我国口腔专科护士的发展。

  • 标签: 口腔 护士 口腔护士 专科护士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三甲医院护士执业环境现状,为改善护士执业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研制的《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问卷》,对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41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执业环境测评总均分为(65.71±18.57)分,其中"医院对护士有系统培训","医院有清晰的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并能有效落实","工作团队中的护士能够胜任护理工作","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工作关系融洽""科室的医生护士能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等条目得分较高,"护士有机会决定医院事务""护士有机会成为医院管理相关委员会的一员""护士有机会参与医院内部管理""护士有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机会""护士薪酬在社会各行业所处水平合理"得分较低。结论该院护士执业环境低于全省及全国均值,应建立护士参与管理的有效机制,重视护理专业发展,关注特殊科室、重点人群的执业压力和发展需求,持续改善护士执业环境。

  • 标签: 护士 执业环境
  • 简介:摘要连续血液净化(CBP)因其在液体管理、调节内环境及抑制炎症风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救治重症患者的一项重要技术。非ICU护士或无较好血液净化基础的ICU护士对重症患者进行CBP操作存在诸多弊端,而ICU CBP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课程的设置及培训方法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

  • 标签: 连续血液净化 核心能力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ICU护士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护士5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夜班组,各25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评估被试者的基础情况,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用以评估情绪状态,数字广度测验用以评估短时记忆水平,符号数字模式测验和注意划消测验用以评估注意力水平,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用以评估执行力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U护士夜班后的情绪焦虑状态显著增强,短时记忆水平、注意力水平和执行力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睡眠剥夺降低ICU护士的认知水平。

  • 标签: 睡眠剥夺 护士 认知 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