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外科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收集我院心外科146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围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利用SAS以及SDS进行评定,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分析表明,146例心脏手术患者中,围术期有130例患者存在心理紧张现象(89.04%);122例患者存在过分担忧的心理状态(83.56%);104例患者存在抑郁自卑的心理(71.23%)。其中,SDS、SAS的评分在护理干预前分别为4.11±0.05分、4.33±1.09分,护理干预后分别为1.99±0.15分、1.69±0.88分(P<0.05)。结论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有效疏导,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心脏手术 围术期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本文选取100例心脏术后监护期2~14岁患儿,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大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大小分别是(28.91±2.92)分、(29.78±2.74)分、(94.63±2.50)分,和对照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采用心理护理方式指导护理工作开展后,可以有效调节患儿的情绪状态,使得其情绪状态保持稳定,患儿家属情绪保持良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开展,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脏术后监护期 患儿 心理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将自2012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脏外科术治疗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出现感染的情况,并分析研究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感染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留置、引流时间、导尿管时间等因素均与平均值有较大差距,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外科心脏手术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并能尽量在不降低手术质量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提高护理质量来缩短气管插管留置、引流、导尿管留置时间等,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情况 主要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的监护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过临床确诊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所有患者入院后皆接受瓣膜替换术,术后对患者进行监护与治疗,分析与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全部的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监护与治疗,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患者16例,因失血性休克的死亡患者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4例,呼吸衰竭患者2例,肾功能损伤患者2例,肝功能损伤患者3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在进行瓣膜替换手术之后,需要强化术后对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强调血流动力学、呼吸支持、液体平衡与电解质、酸碱平衡、镇痛镇静等方面的管理。特别注意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既能促使患者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还能最大化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 术后监护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脏性猝死患者给予院前急救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2月~2015年06月心脏性猝死患者104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心脏性猝死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针对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观察。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在8分钟内实施救治的患者24例,成功完成救治的患者9例,治疗成功率为37.50%;在8分钟以上实施救治的患者80例,最终成功完成救治的患者6例,治疗成功率为7.50%;对救治成功率进行比较发现,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院前猝死患者,临床对其猝死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主要表现为心脏性猝死,对此针对心血管疾病需要积极有效治疗,降低出现心脏猝死的概率。对于部分非医疗行为特殊救助人群,针对心肺复苏术技能需要进行有效普及,最后将院前猝死急救成功率显著提高。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院前急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ICU病房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相关探讨。方法在医院进行ICU病房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资料收集(必须确保资料收集的随机性,并且基本符合现实中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分布,造成原因等)ICU病房200例心肺复苏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病,年龄,心脏骤停方式、入院前是否进行了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地点、时间、持续时间、是否进行了气道的重建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心脏除颤和药物比如肾上腺素的用量对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率不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原发病,年龄,心脏骤停方式、入院前是否进行了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地点、时间、持续时间、是否进行了气道的重建等是影响ICU病房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ICU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为从事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同行们提供借鉴,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教育的常识和知识。方法随机抽取460名查体者的个人资料,按照前来查体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0名。对照组查体者行常规模式查体,观察组查体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查体者的查体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查体者生活方式明显改善,健康保健意识明显提高,异常生活化指标好转明显,查体者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健康教育对查体工作意义重大。

  • 标签: 健康查体护理健康教育 作用分析
  • 简介: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素质就应当是指与维持一个人的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外向、神经质、自尊等都是与维持一个人的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应当是心理健康素质的组成部分。情绪调节是指外来的和内部的封情绪的调节和监控。不但情绪调节本身是心理健康素质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些稳定的人格特质封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以情绪调节为中介的。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调节情绪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心理健康素质 情绪调节 心理品质 心理状态 自尊 心理健康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对心脏的影响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0例,节育与妊娠指征终止妊娠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20例,传导阻滞5例,ST-T改变4例,Q-T延长1例。分娩方式剖宫产20例,阴式分娩9例,干预性流产1例。结论妊娠可以加重心脏病的发展,直接危及母儿生命,提高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水平,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合并心脏病 心功能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3~60岁,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0例,房间隔缺损(ASD)28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8例。结果均采用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住院时间4~11天、平均5.5天,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没3个月进行复查心脏彩超,经过6~20个月的随访,66例患者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结论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和术后保健指导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78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术后保健指导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SAS、SDS评分,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经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经护理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率98.88%(88/89)明显高于对照的87.64%(78/8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加强术后保健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术后保健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房颤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可评估其心功能,观察心脏结构1,结合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可更有效评估患者临床预后。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脑栓塞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指标与房颤脑栓塞患者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运用Logical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看到NIHSS评分与左房内径及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左室射血分数(EF)值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4、0.889、0.932,其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房内径增大、二尖瓣口血流速度降低及EF值降低的患者有较差的预后。

  • 标签: 心脏彩超 脑栓塞 NIHSS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为2010年6月-2015年6月年收治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为2010年6月之前收治患者,采取普通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抢救有效率,P<0.01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时的抢救成功率,有助于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综合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成心电图组(n=31)和心脏彩超组(n=32),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心电图组SMI灵敏度为75%,特异性为42.3%,误诊率为46.3%,漏诊率为26.5%;心脏彩超组SMI灵敏度为60.2%,特异性为59.86%,误诊率为46.23%,漏诊率为40%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电图对冠心病进行检查,虽然灵敏度较高,但是误诊率和漏诊率也比较高,心脏彩超误诊率低,诊断准确度比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脏彩超 冠心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共收治13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心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展开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排痰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出院辅导等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进而从根本上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诊断。方法对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电图诊断分析。结果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大40例,重度顺钟向转位30例,V1~V3导联呈Qs、Qr、qr19例,肺型P波36例,pftv1阳性30例,低电压3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2例,房性期前收缩20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4例,紊性房性心动过速5例,心房颤动6例,心房扑动3例,室性期前收缩9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心室颤动伴心脏停博2例。结论右心室肥大表现QRS波额面平均电轴≥90°,极度顺时针转位(V5R/S≤1),V1R/S≥l,Rvl+Sv5>1.05mV,aVRR/S或R/Q≥1,V1~3呈Qs、Qr或qr。肺性P波。可有低电压和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电图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细节护理服务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心脏手术患者11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6月。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细节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经过对比发现,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细节护理服务在心脏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护理 心脏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38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心外科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38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方法,针对患者病情、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后,38例患者均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其中25例显效,占65.79%;有效有11例患者,占28.95%;无效有2例患者,占5.26%,总有效率为94.74%。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效果较好,可行性较强,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 临床效果 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