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苗医药物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经验智慧配方,结合现代生物科技萃取技术,苗医药物开始逐渐转型升级。苗药为苗族地区特有的药物,是苗族人民在劳动和生存过程中积累了治病的经验,其中包含了苗族独特的文化意义,逐渐成为民族医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苗医苗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且独特的医药体系。

  • 标签: 苗医药文化 急性胃肠病 曲泽穴 肠胃保健液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夹脊、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7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符合带状疱疹神经痛纳入标准的患者28例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常规组各14例,采用华佗夹脊、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及西医抗病毒止痛治疗。分析治疗前、治疗2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及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 VAS 显著降低(P<0.05),睡眠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华佗夹脊、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并且改善睡眠质量,无不良反应。

  • 标签: 穴位注射 带状疱疹神经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素问•阴阳别论篇》云:“阳加于阴谓之汗。”将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自汗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至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脑卒中后的患者大多病程长,容易出现气血亏虚严、阴阳失调,营卫不和等症状。穴位贴敷可行气活血,协调阴阳,铺灸可壮阳,健脾祛湿,两者联合,对于脑卒中后的自汗收效较好。

  • 标签: 自汗 脑卒中 穴贴 铺灸
  • 简介:摘要:肩周炎属本虚标实,患者多肝肾亏虚,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加之六淫邪气侵袭,故邪难去正亦难复,致邪气留恋经脉不通,气血瘀滞,筋脉凝滞厚重。现代医学普遍认为炎症、纤维化为病理变化,多与长时间劳损等原因有密切关系。①理:发病以阳气内虚为主,致病以寒邪多见;②法:以通经活络、温阳散寒为基本治疗大法,辨证辅以活血化瘀、止痛等法;③方:取"肩三针"穴位即痛的肩髃、肩前、肩贞穴位作为主。辨证配合循经取;④术:初期轻泻为主,中期平补平泻,末期补法为主。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将五脏背腧和膈俞穴作为主对慢性失眠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慢性失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5例)与研究组(n=2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选取双侧神门、百会、安眠和内关作为主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选取五脏背腧和膈俞穴作为主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PSQ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失眠患者将五脏背腧和膈俞穴作为主进行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失眠 五脏背腧穴 膈俞穴 针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背部腧结合下肢前侧腧交替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于外伤性截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康复训练中配合不同穴位交替针刺法,观察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2例患者经针刺治疗配合康复锻炼后,与入院时对比出院前股四头肌与大腿外展肌群等肌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深感觉均恢复正常,双侧L1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侧膝跳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见明显异常;ASIA分级从入院时的B级恢复到出院时的D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合谷与内关揿针对减轻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胃肠道反应的患儿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儿例数为44例,接受合谷与内关揿针治疗,对照组患儿例数为44例,采取常规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胃肠道反应的患儿中采取合谷与内关揿针治疗可以很好的减轻患儿的胃肠道反应,减轻患儿痛苦,患儿恢复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合谷穴与内关穴揿针 小儿静脉滴注 阿奇霉素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百会是临床常用之一,在神志病方面的治疗作用十分显著。现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临床中针刺百会的应用现状,以期精准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针刺 百会 神志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经外奇颈臂系手三阳经交会,最能通利手三阳经脉,用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疼痛、痿痹。

  • 标签: 穴,颈臂 颈椎病 神经根型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使用牵正温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50例为周围性面瘫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联合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牵正温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9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牵正温针灸疗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症状,且具有安全性,能够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牵正穴 温针灸 周围性面瘫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涌泉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小儿咳嗽患者中抽选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中药外敷涌泉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外敷涌泉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外敷 涌泉穴 小儿咳喘 效果
  • 简介:骨质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中老年人多见。但近年来亦有年轻化趋势。骨质增生好发于颈、腰椎部位。其主要症状为头颈部疼痛麻木、头晕头昏、四肢麻木、关节活动受限、转侧困难、腰腿疼痛麻木、腰部活动受限等。骨质增生症在中医属于痹症的范畴。作者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辨证取法治疗颈、腰部骨质增生症,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骨质增生病 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 取穴治疗 关节活动受限 骨质增生症
  • 简介:摘要近视,本病以视近清楚,远视模糊为特征的眼病,故名近视,又称能近怯远症。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高,古代医籍对本病多有论述,如王海藏谓“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当补心”《审视瑶函》。除继承前人之说外,关于病因还有,“膀胱不足肾经病,禀受生成,久视伤睛”等记载,病因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穴位针灸治疗颈性颈椎病效果,总结取规律。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颈型颈椎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入选对象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25例,艾灸治疗,对照组取百会、风池、太溪、足三里、颈4-颈6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天柱、肩颈、长强、肾盂、气海俞穴,1周1个疗程,每隔疗程间隔1日,合计4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头痛、肩颈痛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旋颈实验、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完全控制45.83%(11/24)高于对照组8.00%(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不仅需要取颈周围穴位,还应据患者整体证候表现,循经取

  • 标签: 颈椎 颈椎病 针灸 腧穴
  • 简介:摘要现如今,健忘症患者呈年轻化趋势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记忆力功能障碍,但临床上却尚未出现治疗健忘症的特效药物,而百会作为中医临床的一处常用穴位,则可以很好的改善人脑记忆水平。本文将结合中医学术与临床,来阐述百会对健忘症各个证型的治疗作用,并以此肯定百会治疗健忘症的可行性。

  • 标签: 健忘症 百会穴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半夏厚补汤配合灸天突治疗梅核气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梅核气治疗的 10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在 1000 例梅核气患者中,治愈 960 例。其中显效为 520, 有效为 440 例,无效为 40 例,对比肝气郁结、肝郁阴虚以及肝郁脾虚等不同证型之间的总有效率。 结论: 半夏厚补汤配合灸天突治疗梅核气 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半夏厚补汤 针灸 天突穴 梅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