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幽门螺杆粪便抗原用于幽门螺杆感染检验效果及可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消化道疾病患者146例,对其实施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取病变胃粘膜做尿素酶快速实验、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14C-UB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两组阳性例数差异未见统计意义(X2=0.63,P=0.43),阴性例数差异未见统计意义(X2=-0.63,P=0.43)。结论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特异性及敏感性皆较高,方法可靠简单,患者痛苦少,可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常用方法于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胃汤联合西药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相关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幽门螺杆相关胃病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西药四联疗法)和联合组(在参照组上联合清胃汤)。对比分析两者的效果。结果两者相对比,联合组病人的症状学、病理学积分均比参照组低,且联合组病人的幽门螺杆根除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相关胃病治疗期间,采用中西结合清胃汤与西药四联疗法,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幽门螺杆根除率高,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清胃汤 西药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胃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相关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6例幽门螺杆相关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以及奥美拉唑钠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汤剂配合中医综合方法进行治疗,中医综合方法包含心理疏导、体质辨识、辨证论治以及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63.6%,且观察组经治疗后,其泛酸、饱腹、嗳气以及胃脘痛等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相关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中医综合方法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益生菌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的疗效与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采取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结合益生菌辅助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77.7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研究组复发率为6.67%,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相关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且能够有效降低其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益生菌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消化内科患者的幽门螺杆感染现状以及跟其它胃肠疾病的相关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就本院在 2017 年 2月— 2018年 2月期间的 18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就幽门螺杆的感染情况以及胃肠疾病的感染因素进行了探究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有 89例患者检查为阳性,阳性率达到了 49.44%,而年龄、职业、吸烟、饮酒跟胃肠疾病病种均为消化内科出现幽门螺杆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内科患者幽门螺杆感染现状以及跟其他胃肠疾病的相关进行探讨的模式,其能够给予幽门螺杆感染事件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防以及控制效果,值得临床应用跟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幽门螺杆感染;胃肠疾病;相关         幽门螺杆中所包含的尿毒酶以及磷脂会对人体的上皮细胞造成损坏,从而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情况下甚至还会直接威胁到患者们的生命安全。针对这一问题,也就要求相关的医学人员能够就幽门螺杆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防治措施的合理选择,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幽门螺杆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患者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中选取了 89例消化内科幽门螺杆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就其感染现状以及跟其他胃肠疾病的关联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本院消化内科在 2017 年 2月— 2018年 2月期间收治的 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98例,女 82例,年龄 18~ 76岁,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其中存在有幽门螺杆感染者 89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主要在结合了《幽门螺杆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消化内科幽门螺杆感染筛查以及跟胃肠疾病相关观察表》的设计,具体诊断内容包含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既往病史等等。( 1)检测方法:对于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幽门螺杆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内科幽门螺杆感染筛查以及跟胃肠疾病相关观察表》的填写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方法:选取我院基于 2017 年 6 月到 2018 年 6 月之间的慢性胃炎患者抽选 50 例进行观察研究,将参选研究的对象分为两个组别,以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在可能幽门螺杆感染情况下为慢性萎缩胃炎,共 25 例;对照组在可能幽门螺杆感染情况下,属于非慢性萎缩胃炎,收集归纳两组患者验证的轻度、中度、重度构成比,分析患者幽门螺杆感染率,比对两组患者的炎症与幽门螺杆感染相关,从而分析结果。结果:幽门螺杆感染不仅关联患者的胃炎验证程度,同时与胃炎的萎缩、肠化程度、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观察组的感染率更高,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幽门螺杆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极强,可直接反馈患者的炎症程度、萎缩等指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患者 胃黏膜 病理变化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感染现状及其与胃肠疾病相关。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50例患者,其中存在幽门杆菌感染者19例,分析其感染现状以及胃肠疾病的感染因素。结果职业、年龄、饮酒、吸烟以及胃肠道疾病为消化内科患者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型溃疡Hp阳性率比其他胃肠疾病阳性率均较高,胃息肉Hp阳性率比其他胃肠疾病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感染现状进行分析筛查,分析该现状与胃肠疾病的相关,是预防HP发生的有效途径,对防止胃肠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感染现状分析,探讨幽门螺杆感染现状与胃肠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控制幽门螺杆感染率,减少胃肠疾病发生的概率。方法 选取在 2017年 2月 -2018年 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70名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其中有幽门螺杆感染 80例,对这 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 等情况分布以及胃肠疾病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阳性率为 47.1%。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内科 感染 现状 胃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幽门螺杆感染现状,充分明确其与胃肠疾病之间存在的关联,并为医疗人员提供可靠依据,以期可以降低幽门螺杆感染率。方法 对本院消化内科近期收治的182例患者进行分析,以此掌握感染幽门螺杆的患者数量,即该细菌感染现状。此后,将感染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随机在本院中选取52例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胃肠疾病发病率与职业等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明确胃肠疾病与幽门螺杆感染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可靠依据。结果 发现目前幽门螺杆的感染阳性率约为28.60%,在感染幽门螺杆的情况下,患者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复合型溃疡的概率将显著增加。由此可见,胃肠疾病与该杆菌具有密切联系。结论 该杆菌感染与胃溃疡以及复合型溃疡等胃肠疾病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后续工作中,医疗人员应对其给予重视,并及时对患有上述胃肠疾病或感染该细菌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 标签: 消化内科 幽门螺杆菌 胃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据调查显示,世界上患有慢性胃炎患者病例达到7亿人次,其中我国出现慢性胃炎的成年人群中超过50%,这表示2个人当中有1个就会出现慢性胃炎,当患者为萎缩胃炎时,有较大的几率发生癌变。慢性胃炎发病率与患病因素有极大关联,其中中国感染幽门螺杆占比是60%,幽门螺杆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病率有直接的关联。本次就针对该方面进行分析。方法:主要对慢性胃炎病例进行分析,确定研究主体70例,以临床胃镜查体对患者做分组,其中为非慢性萎缩胃炎病症患者为对照组(16例),属于慢性萎缩胃炎是观察组(54例),对此次阳性率、幽门螺杆感染和慢性胃炎病理改变相关方面进行调研。结果:根据临床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阳性率偏高;幽门螺杆感染阳性率的提升,胃炎病症程度、肠化程度、活动方面也会提高。结论:幽门螺杆感染和慢性胃炎胃粘膜病理变化息息相关,能够体现患者炎症状况、萎缩轻症程度。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 胃黏膜病理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感染与儿童新诊断免疫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60例儿童新诊断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设为观察组。回顾分析同期58例普通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其没有血小板减少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设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幽门螺杆感染情况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感染可能不是儿童新诊断免疫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否治疗幽门螺杆感染对儿童急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Hp)相关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106例Hp相关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53)予以序贯疗法治疗,实验组(n=53)予以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参照组的83.02%;实验组的HP清除率为96.23%,高于参照组的81.13%;组间比较P<0.05。实验组与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4%、26.43%,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益生菌联合序贯疗法治疗Hp相关慢性萎缩胃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益生菌 序贯疗法 幽门螺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兰索拉唑与克拉霉素对幽门螺杆感染胃病进行治疗的过程进行结合,观察这个治疗过程的临床效果,并且对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的对68例幽门螺杆感染胃病的患者进行选取,并且将这68位病人随机变成两组,每一组34个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方法将在对照组进行使用,兰索拉唑与克拉霉素进行联合来应对治疗的方式应用于观察组,将两组治疗所带来的效果进行仔细的比较,并且比较幽门螺杆根除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在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94.12%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59%要高,统计学的意义存在于差异当中;在根除幽门杆菌的概率上观察组的数据是91.18%,对照组的数据是53.53%,观察组的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其差异也是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的;在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进行比较上,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5.8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6.4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要低,其差异是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对幽门螺杆感染胃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应该用兰索拉唑与克拉霉素进行联合来进行综合治疗,这样可以将幽门螺杆进行快速并且有效率的清除,而且安全非常的高,在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HP)感染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收住的肝硬化患者7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其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幽门杆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5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5例,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3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2例,消化道溃疡出血者19例,门脉高压胃病出血l例;其中HP阳性46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0例;HP阴性2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例。HP阳性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感染和肝源消化性溃疡有一定关系,肝硬化HP阳性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明显升高,因而要降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首先得根除治疗幽门螺杆的感染。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周炎合并口腔幽门螺杆感染男性患者龈沟液IL-8、IL-6 的含量,分析慢性牙周炎与口腔幽门螺杆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本项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来我院实施诊治的60例牙周炎合并口腔幽门螺杆感染的男性患者,单纯牙周炎男性患者60例,同时另选取60名健康志愿者。对上述入选患者和志愿者分别龈沟液IL-8、IL-6含量表达,龈沟液幽门螺杆检测。结果:牙周炎合并口腔幽门螺杆感染的男性患者,单纯牙周炎男性患者探诊出血指数和深度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 。同时与健康志愿者相比,两组的龈沟液及血清中IL-8 含量显著升高,IL-6 含量显著升高(P

  • 标签: 腔幽门螺杆菌感染 牙周炎 IL-8 龈沟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