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据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加强对护士沟通技巧的训练,能够有效的促进护患合作,减少护患矛盾。经过对132例危重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中家属的需求状况以及满意情况,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高交流沟通技巧。其结果使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对促进护患、医患合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士 危重症 家属 沟通
  • 简介: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体系,它浓缩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实践的精华,逻辑思维则是贯穿于整个科学的精髓,是科学思维的特征.通过观察与实验、分析与批判的方法,找出事物间相互关系,概括了科学的结构、性状和运动规律,使之成为环环相扣、链条状、螺旋式递进型的一种思维方式.心电学已是一门日趋成熟的科学,它必然离不开逻辑思维.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激发电场中的电位变化,并不直接记录电源本身电活动.

  • 标签: 心电工作者 逻辑思维能力 能力训练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运用。方法:选择8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每组43例。单纯训练组接受吞咽训练,联合训练组接受吞咽训练的同时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两组患者其他康复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均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频荧光成像法(VFG)和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Q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训练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训练组(95.35%比69.77%,P=0.006)。与单纯训练组比较,联合训练组治疗后VFG评分[(5.74±1.86)分比(6.88±2.32)分]明显提高,SWAL-QOL[(762.66±27.22)分比(648.22±29.62)分]评分明显减少(P=0.025,0.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比单独的吞咽训练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电刺激疗法
  • 简介:目的探索军事训练中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物理查体、12导联心电图分析筛查,在960名士兵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作为高危组(120例),从剩余士兵中随机匹配正常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士兵5000米跑步前、后(跑步前30rain,跑步后30min)血浆中肾上腺素(EPI)、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结果两组士兵运动后血浆EPI、CRP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血浆NO水平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运动后高危组血浆EPI和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11.1±10.3)ng/L比(101.9±12.5)ng/L,(33.9±5.8)ng/L比(28.1±4.1)ng/L],高危组NO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2.3±12.3)}xmol/L比(108.3±9.7)mol/L](P〈0.05)。结论本方法有助于对运动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选,对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运动性猝死 一氧化氮 肾上腺素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疗法;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针灸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BI以及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HAMD、BI以及CSS评分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康复疗法 脑血管
  • 简介:目的调查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健康状况,探讨和分析患者康复期间的健康需求。方法选择200例于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追踪调查和问卷咨询的调查方式,掌握和了解患者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康复期健康需求以及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结果康复期脑血管意外患者渴望对致病原因、良好的生活方式、正确用药、科学护理、病情突发时的急救原则以及必要的医疗救助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以期能够有效缩短康复进程,有效改善和优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的救治和护理方式,能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脑血管意外患者 康复期健康需求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224例行PTCA术后的患者被分为康复组(110例)和PTCA对照组(114例),康复组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不参加任何运动训练.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入选时及治疗8周后的血脂水平.结果:经过8周心脏康复治疗,康复组患者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PTCA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

  • 标签: 心脏康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状况的效果。方法随机划分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治疗,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方面,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测定方面,采用FMA评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康复后WHOQOL-100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结果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治疗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改善
  • 简介:目的探索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快速康复(fasttrack,F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外科中心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患者865例的临床资料。病种包括: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肺静脉畸形引流,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等。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分级评估(riskadjustmentforcongenitalheartsurgery1,RACHS-1),病种类型、年龄、体质量等因素对FT的影响。结果总体FT比率为42.65%。按年龄分组(0~6个月、6~12个月以及〉12个月)3组FT比率分别为19.70%、40.20%、62.6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比非FT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1±4.06)hvs.(58.07±74.81)h,P〈0.05;(2.05±1.06)dvs.(7.64±8.75)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质量、高RACHS-1分级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FT治疗影响因素。结论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可行FT治疗,高RACHS-1风险分级、疾病类型、年龄〈6个月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FT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外科治疗 快速康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经社区康复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情况。方法选取n=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自行制定训练计划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社区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为期6个月,观察并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和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康复训练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推荐使用。

  • 标签: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体位摆放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体位摆放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摆放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体位摆放护理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 简介:现我院将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单纯康复运动锻炼,另一组给予规律性运动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泵功能以及肌肉力量改善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

  • 标签: 运动锻炼 冠心病 心脏泵功能 肌肉力量
  • 简介:目的:本文对2周程序康复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活质量(QL)进行观察.方法:通过QL问卷对顺利完成早期康复计划的44例AMI患者进行QL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41±3.76天)QL问卷积分较对照组高(P=0.02~0.01).随访1.89±1.02年结果表明,康复组在恢复性生活、工作,从事家务活动和体育锻炼等方面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0.001).结论:这些结果表明,在对AMI患者实施早期程序康复的同时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2周程序康复 生活质量 AMI
  • 简介:脑卒中后期的康复患者中约有42%由于疾病原因诸如意识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需持续或长期借助胃管进行鼻饲饮食治疗[1]。脑卒中中后期的康复患者需每日外出行高压氧或康复治疗,由于搬运时胃管牵拉或患者意识障碍及康复时未适当固定肢体等原因,导致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胃管拔除,即非计划胃管拔除。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患者 非计划胃管拔除 护理
  • 简介:因为心血管病人伴性功能障碍者更常见,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出现突破,心血管医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处方已处于非泌尿科医师的领先地位,心脏康复医师应掌握与此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篇幅关系,分次刊登本文的:一、性功能障碍;二、心血管病人性活动减少;三、心血管病人性活动危险分层;四心血管病人恢复性活动的指征;五、降低性生活危险性的治疗;六、恢复性功能;七、附录: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等.本刊今年第4期291~296页刊登了本文的第一、二部分,现续登其它部分,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病人 性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技术的发展,各领域复合损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康复医学患者服务对象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康复对象在原来的骨关节病人,周围神经性疾病,软组织损伤,脑血管病患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的截瘫病人,这类病人往往瞬间就由正常变为残疾,身体与心灵均受重创。康复器械的更新,可减轻身体的刨伤,但心灵的创伤就需要我们康复工作者理懈患者,关心患者,耐心的诱导患者,配合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使患者重燃生命之火。

  • 标签: 患者 临床应用 康复医学 截瘫病人 心理治疗 复合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在氯丙嗪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康复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于入干预时和干预后3个月分别进行评分。结果实施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总积极因子分、总消极因子分、病情总估计项目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试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康复护理:精神分裂症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