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造影剂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集中监测的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4年造影剂的ADR报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收到各类造影剂的ADR报告22份,其中碘海醇8例、碘普罗胺8例、钆喷酸葡胺4例、复方泛影葡胺2例,发生率分别为0.83%,0.32%,0.05%,0.29%.结论:应合理使用造影剂,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造影剂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造影剂是影像学诊断中最常用的药物,根据分子结构可分为离子和非离子型,根据渗透压可分为高渗、低渗和等渗型。碘造影剂通常较为安全,但也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例如重度速发型过敏反应。重度速发型过敏反应可导致血管性水肿、严重低血压、意识丧失、心律失常、呼吸骤停和心搏骤停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致重度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1%~0.4%和0.02%~0.04%。碘造影剂致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为造影剂过敏史,其他危险因素为哮喘病史和对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机制可能与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关,组胺的释放可由碘造影剂溶液渗透压或化学结构的直接膜效应、激活补体系统及形成缓激肽和激活IgE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引起。防治措施:⑴尽量应用非离子型低渗、等渗碘造影剂;⑵对有危险因素者建议行皮肤试验并前驱给予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⑶对中、重度速发型过敏反应者需行对症支持治疗。

  • 标签: 碘造影剂 过敏反应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椎骨折或颈椎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是骨科常见的损伤。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我们医院为基层煤矿医院,接受此类患者较多。自1990年至2004年初共收治27例此类患者。合并完全性高位截瘫者3例,现就该病的早期救治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颈椎骨折 脱位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分析碘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碘造影剂使用情况调查表”,对2013年4月20日至7月20日在北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要出院诊断、手术相关信息、合并用药、应用造影剂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事件相关信息.由调查人员询问患者术后1d和出院时主观感受,并结合病历记录填写调查表.以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行CAG或PCI、既往和本次住院造影剂使用情况、过敏史、饮酒史、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药情况等为自变量,将其分别与碘造影剂相关全部不良反应和单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统计学意义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纳入581例患者,男364例(62.7%),女217例(38.3%);年龄29~90岁,平均(65±12)岁;BMI15.8~41.0kg/m2,平均(25.5±3.4)kg/m2;行CAG者338例(58.2%),PCI者243例(41.8%);应用碘海醇注射液(双北)者173例(29.8%),碘海醇注射液(欧乃派克)者160例(27.5%),碘克沙醇注射液(威视派克)164例(28.2%),碘普罗胺注射液(优维显)者84例(14.5%);碘造影剂使用剂量为23~500ml,平均(136±77)ml.581例患者中69例出现碘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双北、欧乃派克、威视派克、优维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22/173)、7.5%(12/160)、18.3%(30/164)、6.0%(5/84),不同品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9例患者共出现88例次不良反应(轻度60例次,中度28例次),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例次(26.1%),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7例次(19.4%),胃肠系统损害14例次(15.9%),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12�

  • 标签: 造影剂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在肿瘤的放射介入诊治中,对于常规动脉造影病灶显示不良的病例,观察先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导管远端留置到所需造影的动脉血管中,用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缓慢注射,20分钟后行DSA下动脉血管造影。结果本组56例均经B超、CT、MRI等检查提示有小病灶存在,常规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病灶,在使用缩血管药物后再行血管造影,均能够使病灶明确显示。结论采用缩血管药物后再秆血管造影,能显著提高肿瘤血管的显示率。

  • 标签: 动脉血管造影 药物 病灶 动脉造影 肿瘤 放射介入
  • 简介:造影剂肾病是指排除了其他肾病损害因素,使用造影剂后2~3小时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造影剂所致的急性。肾损害已成为当前医院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第三位常见原因,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是病死率增加,因此对其观察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介入诊治 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肾功能损害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促使超声造影诊断的可靠性得到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患者,其中肝炎性假瘤15例,肝脓肿23例,肝结核1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肝炎性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肝炎性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35/50)的低回声病变(45/50),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25/50)。23例肝脓肿由于病变阶段存在差异,导致超声造影表现也不一样,但14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性节段性强化;15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占位感较差;12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变现差异较为明显,但是各种炎性病变均有一定的特征,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各时期的病理改变可凭此这些特征进行判断,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可靠性的提高具有帮助。

  • 标签: 造影剂 超声检查 肝脓肿 肝结核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临床实践指南推荐静脉生理盐水作为预防肾功能受损患者造影剂肾病的治疗基础。然而,在指南提及的目标人群中,与未接受预防措施相比,这一预防性水化措施保护肾脏功能的临床效果及成本效益并未得到充分研究。Nijssen等人的研究要调查并分析预防性水化这一措施保护肾脏功能的临床效果及成本效益。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肾脏功能 临床实践指南 目标人群 预防措施 肾功能受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精细化护理,提高全脑血管造影(DSA)成功率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的25例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经精细化护理,全部成功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手术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导致低血压的作用机制及其早期康复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入院的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并低血压的患者59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主要进行功能训练,带腹带、弹力袜),积极治疗吸低血压症状,并针对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导致低血压发生的机制进行探究。结果本组患者经过吸氧、静脉葡萄糖注射液滴注、盐酸米多君治疗后,头痛、眩晕等症状得到控制,未出现晕倒及摔倒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引起的低血压,主要是对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临床应早期发现并予以治疗,同时还应结合相应康复治训练,继而维持心功能,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 标签: 急性高位脊髓损伤 低血压 机制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行为激活疗法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S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行为激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及功能状态(FIM)。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FIM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的SAS、SDS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脊髓损伤行为激活疗法 焦虑抑郁 功能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压迫程度及MR表现与术后功能恢复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三年中通过认真减压治疗的颈脊髓病23例,再经过1~3年的临床随访及MR复查。采用JOA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并对MR图像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减压前、后椎管截面积分别为59.4mm~2和103mm~2;脊髓截面积分别为50.8mm~2和81.48mm~2;脊髓矢状径分别为5.6mm和7.79mm;JOA评分分别为6.5分和9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通过手术减压可明显改善脊髓形态,同时改善脊髓功能。

  • 标签: 颈脊髓病 手术疗效 功能评价 MR
  • 简介:目的:探讨超大剂量甲泼尼龙(MP)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急性脊髓损伤患者68例,根据伤后治疗时间和用药,分为伤后8小时内采用超大剂量MP治疗组23例和未应用MP治疗对照组45例;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6周对脊髓损伤程度按ASIA2000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MP治疗组6周后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应用超大剂量MP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甲泼尼龙 急性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