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动词语义中的致使关系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识解特点结合起来,能够解释英语结式的特殊及物性规律。动词的语义结构由致使关系构成,由不同致使关系构成的语义结构投射到句法层面上会产生及物性不同的句法结构:基本句式的及物性由中心致使关系决定;英语结式异于基本句式的及物性特点由非中心致使关系引起。只有当中心受事的致使结果未明确时,非中心致使关系才能在识解过程中受到凸显。

  • 标签: 英语动结式 及物性 致使关系 语义结构
  • 简介:所谓补结构,即动词+补语的结构。汉语中的补语与日语中的补语(日语的“补语”,定义不一。有连同“状语”通称“连用修饰语”的,也有单指有格名词的)所起作用相同,即都是对中心语动词·形容词起修饰、限定、说明和补充作用,回答“什么”,“怎么

  • 标签: 动补结构 结构助词 助语 石芒 部分和 多眠
  • 简介:文化语言以语言文化功能为研究目标,由于语言的文化功能具体体现在语言符号系统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文化语言中,无论是音韵、文字、语法学、语义学、词汇、语言史学,还是一般语言和语言哲学,都获得了不同于这些学科本身的意义,即文化语言的意义。它们自身的规范研究在文化语言中都只是揭示语言的文化功能的手段,并在文化语言中得到了新的组合,当然修辞也是如此。

  • 标签: 文化语言学 修辞学 意义 文化功能 语言符号系统 语言哲学
  • 简介:皮尔斯符号是一门认知科学,也就是认知符号。当今流行的认知语言是认知符号的一个分支,是其基本理论的应用、具体化和发展,对语言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它秉承皮尔斯符号的哲学根源,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英美分析哲学传统和从生物体内部角度研究语言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语言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认知符号学 皮尔斯 分析哲学
  • 简介:语用是七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及语言使用的各个方面。关于语用的定义,现在人们一直沿用莫利斯的说法,认为它是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关系的学科。不难看出,作为符号学分支的语用,把语言的研究范围从抽象结构扩大到语言的具体使用,它所关心的是流动着的语言,即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为不同的目的而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

  • 标签: 语用学 修辞学 语言使用 简论 新兴学科 七十年代
  • 简介:国内外都编纂出版了一定数量的译词典,对推动翻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中西译词典在词条收录原则、编写体例和释义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我国译词典无法区分基本译概念、无法反映译原貌、不注重译知识系统性等不足。出现这些不足,根本原因是我国译界尚缺乏足够的理论意识、前沿意识和跨学科意识。未来宜从这些方面入手,对词典编纂的指导原则和编写方式进行修订,以期早日编写出真正意义上的译词典。

  • 标签: 译学词典 理论意识 前沿意识 跨学科意识
  • 简介:本文以三组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的一名搭配能力,以及一语-二语一致性效应和母语迁移对他们一名搭配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学习者对一名搭配的掌握并不理想;他们对接受性搭配知识的掌握要好于产出性搭配知识,而且此差距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而逐渐缩小;学习者对汉英搭配一致的习得也要好于不一致搭配;母语迁移的影响没有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而是呈现U型发展趋势。

  • 标签: 搭配 母语迁移 搭配一致性效应 二语水平
  • 简介:英汉科技语言在动词的使用方面差异甚大,汉语重谓语动词的连用而英语重非谓语动词的使用。连句是汉语的特殊句式,是英译时的难点。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汉语科技文献中常见的连句的特点、分类及其一般英译过程。

  • 标签: 英汉科技语言 连动句 特点与分类 英译过程
  • 简介:现代汉语趋式“V起来”可以分为位移义、结果义和体貌义三种基本语义类型,这些类型的重合又可以产生若干歧义结构。“V起来”的语义类型决定于V的语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动词分为若干次类,利用这些次类可以使“V起来”得到分化。位移义、结果义“V起来”与体貌义“V起来”在句法表现上存在着一系列对立,最为突出的是V的受事要求与位移义或结果义的“V起来”同现,而强烈排斥体貌义的“V起来”。这一现象可以概括为“受事同现准则”。

  • 标签: 动趋式“V起来” 语义特征 句法分布 受事同现准则
  • 简介: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李铁根本文考察连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情况及其时态功能①。限于篇幅,这里只讨论二项连式。“V1”代表前项动词语,“V2”代表后项动词语。一、“了”、“着”、“过”的单用1.1“V1”中的“了、着、过”“V...

  • 标签: “着” 连动式 “了” 述宾短语 “过” 述补短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所研究对象为英语中结构。在此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被广泛引用的语料进行量化分析,提出自己的假设:英语中结构内部构件的形成机制上存在"动因竞争",而这种竞争又是各构件不对称和标记性作用的结果。当然,外部动因尤其是信息焦点侧重的不同也是英语典型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英语中动结构 频率 不对称和标记性 动因竞争 像似原则
  • 简介:所渭的“名清浊”,即指英语中有些词尾不同的同根词:名词的词尾发清辅音,动词的词尾发浊辅音;或者反过来说,当词尾发清辅音时是名词,发浊辅音时是动词。现将这种情况总结为4大类,分述如下:

  • 标签: 记忆法 同根词 devise 选择机会 出牙 BELIEF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如果打算留学荷兰,最好习惯这里不绝于耳的铃声。这种铃声既不是过度频繁的教堂庆典之音,也不是夜间娱乐活动引起的耳鸣,而是自行车叮叮当当的铃声。“来这儿留学得先买辆自行车,”斯坦德大学的学生尼克希尔·萨迪迦说,“我到哪儿都骑自行车。”

  • 标签: 荷兰 骑自行车 娱乐活动 铃声
  • 简介:《汉语》简评何九盈《汉语》(许威汉著)是一部汉语通论性质的著作,全书40余万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早在30年代中期,王力先生写过一本《中国语文概论》(后改名为《汉语讲话》),内分绪论、语音、语法、词汇、文字等五章,全书只有五万余字。从...

  • 标签: 学习汉语 语学 汉语研究 中国语文 《说文》 框架结构
  • 简介:<正>语言的实质问题是语境问题。现代修辞的基础是语境。但是至今语言学界对语境理论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王占馥同志为尝试建立语境所著的《语境导论》,于1993年8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此书侧重从语境的构成、语境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语境学 语境理论 交际言语 语言学 现代修辞学 1993年8月
  • 简介:原加拿大多伦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远东部研究员,台湾大学、台湾世新大学教授陈新雄著《陈新雄语言集》于2010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收录了作者60岁之后的论文21篇。全书共分四部分。

  • 标签: 语言学 陈新 出版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台湾大学 2010年
  • 简介:广义的语言研究应该包含修辞,汉语语言研究必须以独立思考出发,认识语言在西方的来龙去脉,找出修辞与语言学分途的历史关键,最终理解修辞跟语言之间的关联。汉语本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示我们:如何在悠久杰出的文化传统上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并学习开拓未来发展的策略。

  • 标签: 辩论术 修辞 先验性语法知识 逻辑与修辞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