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临床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与非PTMC的超声特征,以提高对cN0期PTMC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2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未见颈部淋巴结肿大,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其中,PTMC 143例(肿瘤直径≤ 1 cm,PTMC组),非PTMC 80例(肿瘤直径>1 cm,非PTMC组)。比较两组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包括甲状腺肿物的回声、边界、形态、钙化、后方回声、血流及纵横比。结果两组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和后方回声衰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MC组极低或低回声和纵横比≥ 1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TMC组[88.1%(126/143)比67.5%(54/80)和37.8%(54/143)比7.5%(6/80)],钙化、周边或内部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微小癌组[55.9%(80/143)比72.5%(58/80)和49.0%(70/143)比77.5%(6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cN0期PTMC与非PTMC的超声图像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超声检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临床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与非PTMC的超声特征,以提高对cN0期PTMC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2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未见颈部淋巴结肿大,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其中,PTMC 143例(肿瘤直径≤ 1 cm,PTMC组),非PTMC 80例(肿瘤直径>1 cm,非PTMC组)。比较两组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包括甲状腺肿物的回声、边界、形态、钙化、后方回声、血流及纵横比。结果两组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和后方回声衰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MC组极低或低回声和纵横比≥ 1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TMC组[88.1%(126/143)比67.5%(54/80)和37.8%(54/143)比7.5%(6/80)],钙化、周边或内部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微小癌组[55.9%(80/143)比72.5%(58/80)和49.0%(70/143)比77.5%(6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cN0期PTMC与非PTMC的超声图像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超声检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方法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采纳时间范畴设置为2021.01~2022.08研究时间段内,本院内分泌科就诊4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40例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为研究样本选取范畴,依据病理特点分为对照组(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实验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均对纳入人员开展超声鉴别诊断,对比组间纳入人员超声成像特征,分析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征象:超声检查工作开展后,在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等超声征象数值方面,研究数据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化,(P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与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33例行超声及病理检查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病理检查证实其中PTMC 46例(共52枚),MNG 87例(共91枚),观察患者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分析PTMC与MNG的超声表现。结果PTMC及MNG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检查提示,PTMC及MNG在结节数目、形态、边界、回声强度及均匀度、囊变、微小钙化、血流信号及淋巴结肿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大小、声晕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中,PTMC及MNG在结节数目、形态、边界、回声强度及均匀度、囊变、微小钙化、血流信号及淋巴结肿大中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特征在超声鉴别PTMC及MNG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超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微小乳头状癌的鉴别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40例,通过病理证实,其中有22例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8例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比较分析超声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超声指标包括患者的回声情况、形态规则程度、边界是否清晰以及边缘钙化、微钙化、粗钙化的情况;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情况包括Vmax、RI及彩色血流分型的情况;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超声指标,患者的回声情况、形态是否规则、边界是否清晰以及钙化的情况都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情况包括Vmax、RI及彩色血流分型的情况,其中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组Vmax速度显著低于微小乳头状癌组,且RI比较中微小乳头状癌组的血流阻力指数更大,微小乳头状癌组Ⅱ型比例更高(P<0.05);结论:综上所述,超声诊断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微小乳头状癌的鉴别效果显著,患者指标差异明显,为病情的判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微小乳头状癌
  • 简介:目的研究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诊断并坚持治疗的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采集骨髓标本,应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多参数分析技术的方法,进行MRD的检测并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5年。结果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已停药25例,维持治疗15例。停药的25例患儿中,诱导缓解结束时有18例MRD阴性,7例由阴性转阳性。15例维持治疗患儿中,缓解时至今MRD阴性者为8例,缓解时阳性者为7例。结论连续监测MRD对儿童急性白血病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滑膜肉瘤是一种起源未定的具有间质和上皮双相分化的软组织肉瘤类型,好发于年轻人四肢大关节附近的深部软组织。原发于消化管道的滑膜肉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35岁女性胃体的原发滑膜肉瘤,镜下表现为单相梭形细胞亚型,SYT断裂探针检测结果阳性。胃原发滑膜肉瘤罕见,易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认识其存在并熟悉相关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合细胞遗传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荧光试剂,在卵巢癌诊断中可检测出1毫米以下的微小肿瘤,有助提高卵巢癌手术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一个特殊亚型.是指癌灶直径不超过10mm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6%-35%。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浦东医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明M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门MC诊断方法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 简介: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9年5月采用经下腹自然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交通性)600例。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本术式具有方法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费用低廉,复发率低的特点,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腹股沟疝 切口治疗 床体 2009年 鞘膜积液 安全可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超声检查征象、特征与实用性,以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病理诊断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资料39例,对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早期筛查、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乳头状癌 高频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2015年于我院确诊为甲状腺微小癌的4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另选取同期48例影像特征类似的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微小结节检出率与声像特征。结果观察组超声微小结节检出率达100.0%,多为低回声甲状腺微小癌声像表现,内部回声呈不均匀表现,未见后部回声发生明显改变或轻微衰减,前后径与横径比值大于1,结节中能够清楚观察到微小钙化病灶的结节有22例,同侧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有19例。观察组钙化灶、前后径与横径比值≥1、低回声比例、边界清晰情况及边缘光滑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诊断甲状腺微小癌能有效检出微小结节,清楚反映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是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微小癌 病灶
  • 简介:微小RNAs(MicroRNAs,简称miRNAs)是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剪切mRNA、调节靶基因、抑制蛋白质翻译,进而调控多种生物学行为,如发育进程、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生。本文将介绍miRNAs作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人类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扩散转移的研究进展,并对人类现有miRNAs作为肿瘤基因诊治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述。

  • 标签: MICRORNAS 乳腺肿瘤 调控因子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全长约为20nt的非编码单链RNA,在翻译后水平调控人类1/3的靶mRNA。特异的miRNA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疾病状态下特异miRNA的表达水平出现明显改变。在肾癌细胞中,miRNA表达水平和对应的循环miRNA表达量均会出现特异性改变,而循环miRNA稳定性较好。多项研究显示通过检测循环中miRNA的表达量来诊断肿瘤及判断预后似乎是可行的,近年来对肾癌有了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现阶段miRNA与肾癌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MIRNA 肾癌 分子标志物
  • 简介: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病理科(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53)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经超声检查的特征,并且分析病理基础。方法:本次回顾性分析本院从 2015年 7月至 2017年 7月期间参与诊治的 3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将本院同期诊治的 30例最大直径低于 1.0 cm的良性结节进行对照分析,均实行超声检查,分析病理特征和声像图表现,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经检查之后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不清晰的边界,存在不均匀实性的低回声结节,存在微小钙化,并且附近不出现声晕,主要是内部血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理镜下检查显示出不规则的形态,不清晰的边,存在纤维假包膜以及砂粒体。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特征决定声像图的特点。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检查 病理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MTM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颐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4例甲状腺微小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微小髓样癌。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家族史或临床MEN-2表现,11例术前测定了降钙素及癌胚抗原(careino-embryonicantigen,CEA)水平,中位值分别为81.61(3.36~1187)pg/ml、7.42(0.81—90.75)μg/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4(8~63)个月,无死亡病例。8例(57.14%)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5例(35.71%)患者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降钙素异常升高的比率明显增高(P〈0.01)。6例(42.86%)患者术后降钙素持续或复发增高,其中5例术前基线降钙素水平〉100pg/ml。术后降钙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患者其降钙素基线水平及CEA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降钙素水平增高者(P〈0.05),而2组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检测降钙素可有效发现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ncer,MTC),对CEA增高患者,亦需排除MTC;较之肿瘤大小,基线降钙素水平更关乎于术式选择和术后效果,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基线降钙素〉100pg/ml的MTMC难以通过手术获得生化治愈。

  • 标签: 甲状腺微小髓样癌 淋巴结转移 降钙素 甲状腺髓样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超声定位小切口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经验体会。方法2008年6月一2012年12月采用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的方法,共为46例腹股沟疝的患儿实施了48侧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46例患儿均在超声定位小切口完成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除6例患儿因疝囊较大出现阴囊轻度水肿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无疝复发。结论超声定位微小切口治疗小儿疝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及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比较,更加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对精索保护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超声 小切口 小儿 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