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鄱阳地区农村拥有极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是当前江西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在鄱阳生态经济区规划成为国家战略的条件下,环鄱阳地区农村民俗文化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环鄱阳地区有着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有利条件,针对当前制约农村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环鄱阳地区农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 标签: 环鄱阳湖地区 农村 民俗旅游 策略
  • 简介: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是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的基础,当前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较多使用公式的解析解法,计算结果较为粗略。选取鄱阳九江工业用水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析解法和数值解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鄱阳九江工业用水区纳污能力进行联合求解,利用解析解法计算水域纳污能力初值,再以此作为模型启动条件,通过数值模型对解析解法获得的初始值进行试算检验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鄱阳九江工业用水区的最优水域纳污能力COD为9776t/a,氨氮为142t/a。研究统筹考虑了河道形态、岸边流速变化、丰水期长江江水顶托和倒灌等因素,弥补了解析解法的局限性,结果更具合理性,可为鄱阳九江工业用水区水质管理和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水域纳污能力 解析解法 数值解法 鄱阳湖 工业用水区
  • 简介:鄱阳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鄱阳生态经济区,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挥江西优秀的文化资源的优势,彰显其文化魅力,实现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共生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创造具有特色的赣鄱新文化,而且有利于增强江西区域竞争力。

  • 标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经济 文化资源 开发与保护
  • 简介:目的观察环鄱阳地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感染情况,为当地开展禽流感风险评估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环鄱阳地区选取县区为研究地点,在每个县区中选取地理位置临近鄱阳的自然村作为采样点,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期间,采集禽类粪便、禽类饮用水、禽类羽毛、笼具表面擦拭物和蛋表面擦拭物等标本,并对标本进行鸡胚接种后进行禽流感检测。结果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期间,两次采集环鄱阳地区外环境标本均为2500份,秋季采集标本的阳性率(9.04%)显著高于春季(3.96%);两次采集的活禽市场的阳性率(41.80%和26.33%)均高于养殖户(3.96%和9.09%);笼具表面擦拭物的阳性率(9.43%)高于其他类型标本的阳性率。结论秋冬季节环鄱阳地区禽流感疫情发生危险增高,要重视秋冬季节禽流感外环境和高危职业人群的监测工作。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外环境 监测 鄱阳湖
  • 简介:鄱阳的夜晚寂静异常,在关押着勇敢鲤鱼的池塘附近,一群螃蟹四处巡逻着。背着枪的调皮白鹤和白鹭飞在池塘上空盘旋,下面灯光点点,树上写着鸟禽宾馆。白鹭果断地说:“就是这,降落。”

  • 标签: 鄱阳湖 白鹤 池塘 白鹭
  • 简介:调皮白鹤躺在病床上,输着氧气。看来它现在没事了。在被捞上来之后,它在母亲的怀里吐了好多的水,而白鹤母亲也被吓坏了,此刻她已疲惫地趴在床边睡着了。

  • 标签: 白鹤 鄱阳湖 母亲
  • 简介:鄱阳生态经济区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综合采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归纳了湖区旅游资源具有级别高、赋存密度大、种类齐全、文化底蕴深厚、所处地理位置极佳等五大特色,分析了以特色旅游带动鄱阳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精心设计旅游线路、以特色旅游带动湖区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环境建设等具体措施。

  • 标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特色旅游 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经济外向度
  • 简介:一、低碳农业的本质低碳农业是以低消耗(能源、资源)、低污染(环境、产品)、低排放(废弃物、CO2等温室气体)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实质是能源和资源利用高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以及清洁生产问题,核心是能源和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 标签: 现代农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低碳 能源结构 资源利用 人类发展观
  • 简介:于2015年11月25日,在鄱阳湿地灰化薹草(Carexcinerascens)集中生长区,采集0-10cm深度土壤和植物样品。于2015年12月15日-2016年3月21日,在河南大学环境科学实验室,进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恒干、恒湿、干湿交替、水位上升、水位下降及添加灰化薹草碎末处理下,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初始平均质量比为1403.7mg/kg,实验结束时,在未添加灰化薹草碎末的恒干、恒湿、干湿交替、水位上升和水位下降处理下,土壤全氮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413.3mg/kg、1358.0mg/kg、1325.0mg/kg、1414.7mg/kg和1446.0mg/kg;添加灰化薹草碎末的干湿交替、水位上升和水位下降处理下,土壤全氮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612.3mg/kg、1329.3mg/kg和1395.7mg/kg。与实验初始相比,添加灰化薹草的恒湿和干湿交替处理下,0-2cm深度土壤全氮含量减小了10.9%,恒湿处理下,0-2cm深度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幅最大。在灰化薹草分解过程中,2-5cm深度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都增大,但是,在添加灰化薹草碎末的各处理下,0-2cm深度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小于未添加处理,灰化薹草分解提供了丰富的碳源,使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增强。

  • 标签: 土壤 含水量 灰化薹草分解 鄱阳湖湿地
  • 简介:鄱阳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大型连河浅水湖泊。洪水期最高水位(圩堤外)面积达3210.22km~2,容积为252亿立方米,居全国各淡水之首。鄱阳汇集了江西省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之水,构成了完整的鄱

  • 标签: 湖泊流域 鄱阳湖 地图集 制图理论 制图区域 邻近地区
  • 简介: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既有广泛共识与合作又有深层较量与博弈的大背景下,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低碳城市,对于推进鄱阳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江西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 标签: 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 低碳 城市 行为特征 气候变化
  • 简介:采用卖地考察、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环鄱阳城市圈生态体育运动项目展开调查,发现鄱阳城市圈生态体育资源合理利用,皮划艇、龙舟、定向运动及传统生态体育运动等项目有待挖掘,生态体育运动项目建设尚待开发,鄱阳城市圈生态体育与生态环境共融发展。

  • 标签: 生态体育 环鄱阳湖 运动项目
  • 简介:为推动鄱阳生态经济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以建立适合该地区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找准该地区发展中体育公共服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特进行了该项研究。研究认为体育公共服务应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服务,引领江西全省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帮助该地区群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该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拉动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得到发展。并提出了重基本、推精品、抓特色创新,提供优质体育公共产品,推出不同类型的体育公共服务,扩大服务领域等发展建议和策略。

  • 标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体育公共服务 定位 发展策略
  • 简介:产业结构是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的实施,以及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自身作用,南昌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差距。以环鄱阳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背景,以南昌市产业结构调整为研究对象,对南昌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相关对策。

  • 标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南昌市 产业结构调整
  • 简介:人才信息网络共享机制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助力器。根据鄱阳生态经济区的人才合作现状,要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区人才信息网络共享机制建设:找准定位,明确目标;确定原则,规范运作;建立机制,实现共享。

  • 标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人才信息 网络共享机制
  • 简介:为充分发挥法律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鄱阳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应拿入法制轨道。目前鄱阳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法律保障理论研究薄弱,立法实践滞后;法制观念不强、立法理念落后。鄱阳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法律保障的创新,包括创新立法理念,创新立法目的和创新实施机制。应由省人大或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实施鄱阳生态经济区规划保障条例》作为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完善鄱阳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组织与协调机制、促进与保障机制、评估与监督机制。

  • 标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规划实施 保障机制
  • 简介:鄱阳生态经济区大部分地区是农村,是江西省水稻、棉花、油菜和淡水产品等的主产区。要实现《鄱阳生态经济区规划》中"坚持用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巩固和加强粮食主产区的地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农村建设目标,除了引进人才之外,还必须要通过农村中学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中学教育本土化的改革来培养农村建设人才。否则,发展鄱阳生态经济区农村高效生态农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 标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村中学 教育本土化 改革 粮食主产区 现代农业
  • 简介: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环境因素越来越成为评价工业效率的重要指标。在对环境管制约束强度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DEA分析法对环境管制背景下鄱阳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效率进行实证检验和评价,得出了当前鄱阳生态经济区工业发展纯技术效率偏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协调等结论。要提高鄱阳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的效率,必须采取加大科技投入和引进科技人才力度等措施。

  • 标签: 环境管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新型工业化效率
  • 简介:于2014年11月10日、2015年1月17日和4月12日,在鄱阳区南矶山湿地和常池湿地,采集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群落、南荻(Triarrhenalutarioriparia)群落、茭白(Zizaniacaduciflora)群落、灰化薹草(Carexcinerascens)群落土壤和光滩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各形态的碳含量和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南叽山湿地,2015年1月17日,南荻群落土壤微生物呼吸CO2量最大,2014年11月10日和2015年4月12日,茭白群落土壤微生物呼吸CO2量最大;2015年1月17日和4月12日,南荻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最大,2014年11月10日,茭白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最大;2015年1月17日,南荻群落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大,2014年11月10日和2015年4月12日,灰化薹草群落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大。在常池湿地,2015年1月17日,南荻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都最大;2014年11月10日和2015年4月12日,各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不显著;2015年4月12日,灰化薹草群落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2015年1月17日,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且显著低于4月12日(p〈0.05);2015年1月17日,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最高;在南矶山湿地,2015年1月17日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都显著高于2014年11月10日(p〈0.05),在常池湿地,脲酶活性差异不明显,2015年1月17日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4月12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与土壤pH显著相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

  • 标签: 植物群落 碳含量 酶活性 鄱阳湖湿地
  • 简介:鄱阳湿地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进一步加剧鄱阳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在总结了鄱阳地区过去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并对未来进行预估后,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湿地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脆弱性 适应性 鄱阳湖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