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贯彻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进一步推动诗词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进一步发挥诗词文化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富学尚品文化艺术传媒等单位住成功举行:“首届中华诗词踏春行暨2011年春季中华诗词洞庭采风交流会”的基础上,今特筹划本次:“第二届中华诗人踏春行暨2012年春季中华诗人鄱阳采风交流会”。以此践行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政策方针。

  • 标签: 中华诗词 交流会 鄱阳湖 诗人 采风 《决定》精神
  • 简介:当前,因缺失专用设施,治安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公安机关警务保障有限,鄱阳生态经济区水域治安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需政府牵头、理顺关系,加强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整治,保障水上治安管理经费以及加强情报信息预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鄱阳生态经济区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标签: 鄱阳湖 水域治安 调查 思考
  • 简介:近年来,从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黑恶势力"已经大量地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之中,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江西"黑恶势力"犯罪呈现主体人员成分复杂、犯罪手段从公开暴力向隐性暴力转化、控制区域具有明显的特定性与行业性、犯罪组织多方位渗透等特征。其产生原因主要在于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管控相对滞后、对暴利行业利益的追逐、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人力资源市场、法制不健全。为此,一是应完善制度、建立"打黑除恶"长效机制;二是依靠党委政府,严查"黑恶势力""关系网",铲除其"保护伞";三是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四是强化情报信息、提高发现控制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打击"黑恶势力"犯罪,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黑恶势力 群体性事件 影响
  • 简介:建设鄱阳生态经济区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新余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只有抓住机遇,融入鄱阳生态经济区,新余才能科学发展,率先崛起。当前,我市正在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这是市委、市政府为我市对接和融入鄱阳生态经济区作出的一项前瞻性决策,必将极大改善我市生态环境,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城市环境支撑。现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就我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谈些粗浅的看法。

  • 标签: 生态经济区 生态环境 鄱阳湖 园林城市建设 新余 支撑
  • 简介:长期以来,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鄱阳南矶湿地生态系统,开展该生态系统的野外监测和提升监测水平十分必要。201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鄱阳南矶湿地野外综合试验站建设了野外监测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一个大气通量观测系统、三个常规水质和气候监测浮体以及相应的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围绕该区典型湿地的气、土、水、生四方面的多项指标,开展了有序监测。每年共采集、分析和整理各类数据超过1GB,大量的监测数据和信息为鄱阳南部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研究和区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了支撑服务。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①南矶湿地作为碳汇,其CO2通量月变化受季节性淹水和气温变化双重影响,年内吸收与排放具有周期性变化特征;②在垂直分布方向上,在0-50cm深度土层中,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所占比例急剧减小,0-15cm深度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占0-50cm深度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50%以上,且其主要受土壤水分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南矶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也高于鄱阳周边区域土壤;③鄱阳湿地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高于开阔水面,而且南矶湿地可能是鄱阳水体中有机碳的重要来源;④水位变化引起的湖泊底质变化是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人类活动对于碟形湖水位的控制会对底栖动物结构组成产生影响。野外综合试验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应该在制度建设、数据挖掘和开放合作三方面持续提升,以期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 标签: 鄱阳湖 南矶湿地 生态系统 监测 管理
  •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收集的鄱阳区民间文书,记录了清代中期江西都昌县曹氏与鄱阳县杨氏之间的一桩官司。两姓就两县交界处三片湖面的产权,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一直争讼到嘉庆四年(1799),从鄱阳一路打官司到北京城。通过对相关58件文书的分析,结合其他材料,我们发现:虽然原告方曹姓将自己描绘为受害者,但实际上对争议产不具有充分的产权依据,是利用各种借口来侵占杨姓产。这个案例表明,清代民事司法具有积极保护民人产权的一面:正是官方对民人产权的保护,才迫使强势的曹家承认弱势的杨姓的产权。更重要的是,官方对这个纠纷的解决颇有创意:先根据证据判明是非,认定权益归属,然后引入市场机制,促使双方达成双赢的共识。这种法律与市场的双管齐下,比仅仅依法判定是非,更能抓住产权纠纷的根本。

  • 标签: 鄱阳湖 产权 民间文书 清代 纠纷
  • 简介:鄱阳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改变湖内水动力特性,进而影响鄱阳的水环境质量。采用水深平均的二维水动力一水质模型对鄱阳现状水动力和水质进行模拟验证,水陆边界模拟采用动边界技术,摸拟“高水相,低水河相”的湖泊水域变化特征,水质特性为枯水期水质较差,丰水期水质较好,靠近入河口的湖区劣于湖心水质,北部出湖水质较好的现状。模型模拟预测在现状外部人流边界和现状污染负荷条件下,3种不同运行方式下,鄱阳湖流的时空形态相应发生的变化和相应水质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枯水期大部分区域的水质浓度下降,但尾闾等部分区域有所升高,开闸泄水期前后,水质较现状水质下降,敞泄期的大部分时间,较现状水质基本相似,蓄水期水质变化不大。水动力特性综合水质浓度的改变,增加了局部水体的富营养化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枢纽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鄱阳湖 水利枢纽工程 数值模拟 水动力特性 水质变化 空间分布
  • 简介:本文针对鄱阳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后将发挥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影响,采用现场调研、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研究手段,从鄱阳流域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开发利用状况,三峡水库运用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及江湖关系的影响,枢纽工程对水资源、防洪、湖区水环境和鱼类的影响,枢纽工程合适的下闸蓄水时期和蓄水位,工程闸门型式及鱼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为鄱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立项和规划设计提供科技支撑。

  • 标签: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江湖关系 运行方式 工程的作用与影响
  • 简介:生态农业是根据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运用生态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态的优化模式,主要手段是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使物质在系统内得到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以高效和无废物来组织和发展农业,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质和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增加农民收入。

  • 标签: 生态农业发展 鄱阳湖区 低碳 强化 现代科学技术 循环再生
  • 简介:摘要从环鄱阳地区采集83个蔬菜地土壤样品和108个蔬菜样品,测试其中Cd、Cr、Cu、Pb、Zn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空间分布、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特征以及其潜在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地土壤中Cd、Cu和Zn含量均大于江西省相应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Cd(2.1~0.05mg/kg)、Pb(83.33~0.42)、Zn(279.0~39.67)含量分别超标1.6和0.22,0.44倍。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II级标准(pH6.5~7.5)比较,土壤Cd、Cu、Pb和Zn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69.12%、4.42%、3.0%、4.42%,表现为以Cd为主的多种重金属混合污染.蔬菜Cd、Zn含量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5.62%和69.66%;

  • 标签: 环鄱阳湖区 菜地土壤 蔬菜 重金属 污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学校体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与教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手段。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学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中学体育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就环鄱阳区农村中学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和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环鄱阳区农村中学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农村中学 体育现状 鄱阳湖区 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 体育事业
  • 简介:为使鄱阳区发展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世界知名的旅游区和度假目的地,重点打好名山、胜水、候鸟、名城牌,建设以庐山、鄱阳、南昌为核心的鄱阳大旅游网络,带动湖区旅游业发展,振兴湖区经济,为湖区农民脱贫致富,为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休闲旅游的“后花园”服务,必须合理规划鄱阳区旅游生产力布局:建立以庐山、九江为中心的文化观光与山水揽胜旅游区,以吴城为中心的水域风光与湖泊生态旅游区,以南昌为中心的革命胜迹与文化观光旅游区,以波阳为中心的农渔生态与水乡休闲旅游区。

  • 标签: 鄱阳湖区 旅游生产力 旅游区 布局
  • 简介:从水文水力学特性、闸址地形、枢纽布置和运行方式等角度分析了鄱阳水利枢纽过鱼设施建设方案。针对鱼类从江到的溯河阻隔问题提出了枢纽左右岸均修建鱼道和船闸过鱼的解决方案,针对鱼类从到江的降河阻隔问题提出了泄洪闸的生态调度和选用鱼类友好型水轮机的解决方案。同时建议,在系统调查研究鄱阳的江湖交流鱼种及其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鄱阳鱼类的鱼道型式和其他鱼类保护措施,尽量降低枢纽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 标签: 鄱阳湖 水利枢纽 过鱼设施
  • 简介:鄱阳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与运行将季节性地阻隔鱼类的江湖交流。为维持鄱阳与长江鱼类资源的正常交流,通过分析鄱阳鱼类资源和长江、鄱阳鱼类交流现状,研究鄱阳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造成的江湖阻隔、水文调控等对湖泊鱼类“三场”以及江湖鱼类交流的影响;为有效消减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鄱阳湖 水利枢纽工程 鱼类 影响 对策
  • 简介:以江西鄱阳流域即“五河一”为研究对象,利用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上饶等10个沿流域主要城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连续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关系模型并计算出污水排放理论与实际的差值,获得各城市超标排污权或未使用的排污权,通过人均工业废水排量与人均工业总产值之间的效益关系确定排污权价格,算出各个城市相应的补偿或者受偿金额。结果表明,2009年南昌、新余、赣州、吉安、宜春、抚州等城市使用的实际排污权大于理论的排污权,理论上应当要付出的补偿资金分别为152亿元、9亿元、103.8亿元、114.9亿元、7亿元和23.2亿元;景德镇,九江,鹰潭,上饶4个城市的实际排污权要小于理论排污权,理论上应当获得补偿资金分别为31.7亿元、55.6亿元、102亿元和68.9亿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鄱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对策。

  • 标签: 鄱阳湖流域 排污权 生态补偿标准
  • 简介:鄱阳水域因边界纠纷、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不稳定因素,较易引发跨行政区划群体性事件。其主要特征为利益性、聚合性、复杂性和暴力性,其引发的纠纷类型为捕捞纠纷、水上交通事故纠纷和采砂卖砂纠纷。目前,鄱阳水域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面临以下现实困境湖区管理体制不顺、各职能部门未形成合力、缺乏科学高效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对群体性事件更多强调维稳处置而未凸显有效预防、尚未建立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相应保障机制、情报信息不畅通且各部门间信息资源难共享等。构建鄱阳水域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的机制的重点在于组建鄱阳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鄱阳水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 标签: 群体性事件 跨行政区划 鄱阳湖水域 应急处置机制
  • 简介:赣北鄱阳地区土塘剖面发育第四纪红土,自下而上可分为强网纹红土层、弱网纹红土层、微网纹红土层、均质红土层和下蜀黄土层。基于常量元素、粒度分析数据以及前人年代框架,初探土塘剖面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1)土塘剖面粒度组分均一,常量元素含量相近,风化淋溶强烈。(2)土塘剖面各地层间化学风化强度存在差异:下蜀黄土层为初期的去Na、Ca阶段;均质红土层为中期的去K阶段;微网纹红土层由去K阶段向去Si阶段过渡;网纹红土层已完全进入晚期去Si阶段。剖面常量元素的相对迁移能力为:Na2O>MnO2>CaO>P2O5>MgO>K2O>SiO2>Al2O3>TiO2>Fe2O3。(3)中更新世以来赣北鄱阳地区气候总体上由暖湿趋于干冷,期间伴随多个明显的干湿旋回佐证强烈的淋溶与干湿交替作用是网纹红土发育的重要驱动因子。

  • 标签: 赣北 鄱阳湖地区 第四纪 常量元素 古气候演变
  • 简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集成技术在动态变化监测中应用非常广泛。以两个时相的ENVISAT-ASAR图像为例,在对不同时相进行精确配准等必要图像预处理基础上,通过消除雷达影像山体阴影影响,提取出每个时相上水体区域分布,并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实现了鄱阳水域随季节变化监测的目的。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水域 动态变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