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以细菌、病毒和真菌为主,早期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进展快,致残和病死率高,早期合理抗感染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儿童中枢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策略,以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小儿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检测情况,从而认识到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呼吸道感染越来越突出。方法用胶体金法肺炎支原体抗体(MP-lgM)检测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24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102例MP-lgM阳性,阳性率41%,并且各年龄段患儿比例不同。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结论102例MP-lgM阳性患儿中,3-6岁年龄段占的人数最多,并有5-10%患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而延长治疗时间。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儿童呼吸道感染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支原体感染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对儿童的呼吸系统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支原体感染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儿童出现持续性咳嗽、发热等症状,并可能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此外,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 标签: 支原体感染 儿童 呼吸道感染 治疗策略 个体化治疗
  • 简介:EBV是一种亲人类B细胞的疱疹病毒.EBV可引起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疾病,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相关疾病[1].在儿童非肿瘤性EBV感染相关性疾病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最具临床意义.IM是良性自限性疾病,而CAEBV和EBV-HLH具有潜在恶性倾向,预后不良.本文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诊断的IM、CAEBV和EBV-HLH各1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北京儿童医院 EBV感染 相关疾病 非肿瘤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县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8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做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并对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年龄、不同季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阳性96例,检出率21.92%。按临床表现分组高热咳嗽21例(28.3%),只有咳嗽23例(23.96%),咳嗽气喘19例(20%),其它12例(12.50%);按年龄分1~3岁组感染率22.32%,3~6岁组感染率25.62%,6~10岁组感染率(23.11%),10~15岁组感染率13.70%;按季节分春季感染率25.90%,夏季感染率16.92%,秋季感染率13.79%,冬季感染率27.20%。结论MP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居多,与年龄、季节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呼吸系统感染 肺炎支原体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广泛存在,其治疗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疾病进程和预后。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合理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要全面考虑患者因素和药物因素,充分发挥医者的专业技能,努力提高病原检出率,使抗感染治疗精准、有效、低毒。

  • 标签:
  • 作者: 申昆玲 李兴旺 杨永弘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14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北京 100015,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已2年余,目前Omicron变异株已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其传染性、免疫逃逸和重复感染能力强,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现将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中的流行现状、临床表现、疫苗对其保护效果、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干预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揭示当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 标签: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急诊输液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1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急诊输液护理,并对输液情况、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60例静脉穿刺患儿除有6例过度肥胖的患儿两次穿刺成功外,其余154例患儿均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6.3%。同时,有7例患儿出现红肿,有5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结论通过对呼吸道感染需要进行急诊输液的患儿采取一系列的输液护理措施,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儿童呼吸道感染 急诊输液 护理
  • 简介:弗莱多日托中心座落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的郊区。作为“21世纪行动议程”下的一个项目,日托中心现在正苦于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帮助那些感染艾滋病的孤儿与其他无家可归、或父母无钱供养的儿童。这个日托中心于2001年成立,接收了一大批来自当地Mabibo地区、年龄在两岁至六岁的儿童。左图中和老师站在一起的小女孩名叫Maimuna,是个孤儿,父母四年前死于艾滋病。现在她就住在日托中心里,是中心接收的17个年幼孤儿中的一位。由于资源短缺,另外有些父母无钱负担孩子的住宿,所以学校的教室在下午的时候就被用作学生的宿舍。

  • 标签: 艾滋病 儿童 感染 资源短缺 坦桑尼亚 21世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EBV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确诊EBV感染的79例儿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B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有发热94.9%,咽痛73.42%,淋巴结肿大35.4%,咳嗽50.6%,肝肿大10.13%,皮疹12.66%,其他还包括腹痛、腹泻、头痛、眼结膜充血等。实验室检查肝脏、心肌受损率高。结论儿童EB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以呼吸系统为主,大多预后良好。

  • 标签: EBV感染 儿童
  • 简介:190例石蜡切片HP染色及58例同时胃黏膜印片HP染色结果46例HP阳性,而且1例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胃腺癌患儿为HP重度感染,而且1例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胃腺癌患儿为HP重度感染

  • 标签: 儿童幽门 关系探讨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我院120例EB病毒(EBV)感染儿童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特点,探讨其在EBV感染儿童意义,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诊断EBV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对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IM)与非典型EBV感染患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B病毒感染患儿发热97例(82%)、咽峡炎114例(95%)、咽部白膜38例(31.67%)、颈部淋巴结肿大102例(85%)、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常104例(86.7%)86.7%、外周血异淋巴细胞异常37例(30.8%)。IM中发热71例(93.4%)、非典型EBV感染发热26例(59.1%)、IM中咽峡炎75例(98.6%)、非典型EBV感染39例(89.4%)IM中颈部淋巴结肿大70例(92.1%)非典型EBV感染32例(73.6%)。结论EBV感染患儿多以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血液淋巴细胞增高为各种突出表现。其中IM和 非典型EBV感染在发热,咽峡炎等表现无差别。

  • 标签: [] EB病毒感染 IM 非典型EBV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提高对EBV感染的认识。方法对218例经实验室确定为EBV感染的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疾病诊断和治疗转归。结果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症状以支气管肺炎多见62例(28.44%),其他依次为支气管炎42例(19.27%)上呼吸道感染31例(14.22%)发热22例(10.09%)肺炎18例(8.26%)惊厥15例(6.88%)急性喉炎11例(5.05%)急性肝炎7例(3.21%)淋巴肿大6例(2.75%)猩红热4例(1.83%)。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作相应的检查减少误诊率,并进行合理治疗。

  • 标签: EB病毒 儿童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了解海口市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制订儿童蛲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3d早晨三次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周粘贴法进行蛲虫感染调查;对被调查儿童做问卷调查收集蛲虫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对调查资料进行字2检验分析.结果共检查842名儿童,3次连续检查累计总感染率为38.24豫.其中,社区、幼儿园、私立幼儿园等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高于城区、学校、公立幼儿园的儿童;5岁年龄组感染率较高达47.30豫,男女儿童感染率无差异.问卷调查显示校园卫生条件、个人卫生习惯及家庭状况均较好的儿童蛲虫感染率较低;反之感染率较高.结论海口市城乡儿童蛲虫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蛲虫感染与地区、托幼机构的卫生环境及其个人卫生习惯、家庭状况均有密切相关.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达到有效降低儿童蛲虫感染率的目的.

  • 标签: 海口市 幼儿园 儿童 蛲虫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儿童脓毒症发生院内感染相关的免疫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诊断脓毒症的15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在PICU期间有无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比较两组辅助性T细胞1和2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CD14+HLA-DR)表达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及治疗转归。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两组的病情严重度及治疗进行匹配,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或χ2检验,预测院内感染发生的免疫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无院内感染组104例,院内感染组51例,首次发生院内感染的时间为入PICU后(12±7)d。常见部位为肺部(26例,51.0%)、血流(15例,29.4%)。院内感染组PRISM-Ⅲ显著高于无院内感染组[8(0~31)比4(0~17)分,Z=3 913.00,P<0.0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创机械通气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无院内感染组[35.3%(18/51)比10.6%(11/104),χ²=13.77,P<0.01;86.3%(44/51)比38.5%(40/104),χ²=31.51,P<0.01];院内感染组PICU住院时间更长[20(3~94)比7(2~41) d,Z=4 585.50,P<0.01],病死率更高[29.4%(15/51)比6.7%(7/104),χ²=14.45,P<0.01];院内感染组白细胞介素(IL)-6、IL-10更高[37.83(2.23~7 209.99)比13.45(0.80~50 580.64)ng/L,Z=3 390.50,P=0.01;10.42(1.11~6 052.21)比4.10(0.16~409.28)ng/L,Z=3 212.00,P=0.03],CD4+/CD8+、CD14+HLA-DR比例更低[1.16(0.44~4.96)比1.61(0.15~6.37),Z=1 955.00,P=0.01;0.48(0.08~0.99)比0.67(0.09~0.98),Z=1 915.50,P<0.01]。PSM后,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各46例,院内感染组CD14+HLA-DR比例明显低于无院内感染组[0.44(0.08~0.99)比0.64(0.09~0.98),Z=758.00,P=0.02]。CD14+HLA-DR比例预测院内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截断值为0.39,95%CI为0.528~0.755。结论CD14+HLA-DR比例水平可能与儿童脓毒症发生院内感染相关。

  • 标签: 儿童 脓毒症 细胞因子类
  • 简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peatedrespiratoryinfectionofchildren,RRI)是一种常见病,国内资料显示,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病例占就诊总人数的60%左右,呼吸道感染中RRI比例占10%左右。现对我科2005年9月~2007年4月收治的8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和50例体检正常儿童的资料分析比较如下。

  • 标签: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症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并探讨PCR及高通量基因分析在新型隐球菌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测方法、治疗及预后。结果共计10例患儿入选本次调查,其中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6.28(4.08,12.02)岁;4例患儿有家禽/土壤/腐物接触史;7例患儿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例诊断为播散性新型隐球菌病;5例患儿存在基础疾病,其中2例通过高通量基因分析发现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头痛伴发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3例播散性新型隐球菌病患儿均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治疗均采用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诱导治疗,氟康唑巩固治疗;其中2例患儿诱导治疗期间出现低钾;1例患儿巩固治疗期间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治愈5例,放弃3例,复发1例,死亡1例。结论既往被认为免疫功能正常的新型隐球菌病患儿可能存在基因微突变所致的原发性免疫缺陷;PCR检测可提高新型隐球菌的检出率并缩短检测时间;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可能提示感染播散;水化及常规补钾可能减轻两性霉素B的毒性;控制颅内高压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播散性新型隐球菌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 继发性免疫缺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