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蛲虫感染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检验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实验室显微镜检查1例蛲虫感染患儿的肛周异物标本并查阅文献。结果 肉眼发现1条线头样白虫,头部钝圆,中部膨大,尾部尖细,低倍镜可观察到活体成虫排卵,高倍镜可观察到典型的蛲虫虫卵,确诊为蛲虫感染,临床予以对症杀虫治疗,两周后复查大便常规及肛周透明胶纸法均未见虫体及虫卵。结论 蛲虫为儿童常见感染寄生虫,需要做好卫生宣传及防护,对感染患者应做出早期的检验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蛲虫,蛲虫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Mp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完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基于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CH)开展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筛选2018-2021年在SCH住院的<16岁CAP病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等信息,通过医院检验信息系统查询研究对象的病原检测结果,比较Mp、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比较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对病情严重性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8 274名CAP住院病例,其中Mp阳性2 184例(26.4%);Mp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P<0.001),随月龄增加而升高(P<0.001),夏秋季高于冬春季(P<0.001)。喘息、气促、喘鸣音及肺部呈片状阴影的发生率,以及发热和住院天数等指标在Mp、细菌和病毒感染病例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月龄Mp混合感染病例出现喘息症状及痰鸣音和喘鸣音的比例高于单纯感染病例,≥60月龄混合感染病例较Mp单纯感染更易出现气促症状(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童(aOR=1.38,95%CI:1.15~1.67)、<6月龄(aOR=3.30,95%CI:2.25~4.89)、6~月龄(aOR=3.44,95%CI:2.63~4.51)、24~月龄(aOR=2.50,95%CI:1.90~3.30)、48~71月龄(aOR=1.77,95%CI:1.32~2.37)和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aOR=1.28,95%CI:1.06~1.55)为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Mp是导致儿童CAP住院的主要病原体,单纯Mp感染病例较细菌、病毒感染病例发热天数更长;Mp常与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男童、<72月龄和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是Mp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混合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CU住院期间死亡的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时机和特点。设计从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pediatricssystem,VPS,LLC)获得大型队列数据,分析其人口统计学,死亡时机,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数据,重点关注早期死亡(<1 d)患儿。场所前瞻性收集了北美130个PICU的临床记录。对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患儿,死亡时至少有1项感染相关诊断。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06 464名PICU住院患儿数据。死亡的4 240(4%)名儿童年长于PICU存活患儿。死亡前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1(2.1,21.3)d,其中635名(15%)儿童早期死亡(PICU入院<1 d)。相比于晚期死亡患儿,早期死亡者年龄较大,更易患脓毒性休克,也更易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晚期死亡患儿相比,早期死亡患儿放弃治疗可能性低。校正年龄、性别、脓毒症严重度、治疗方法(包括CPR,心、肺和肾支持)和每个PICU的入院次数后,本研究发现从急诊科、住院部或转诊医院收入的患儿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手术室入院的患儿。结论合并严重感染的PICU住院患儿有较大比例早期死亡,并且在诊断、治疗措施和入院地点上不同于晚期死亡患儿。急诊科是危重患儿的主要来源。了解早期死亡患儿特点可能会为纳入早期死亡高风险患儿的临床试验提供患儿招募依据。

  • 标签: 感染 脓毒症 儿科 病死率 死因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CU住院期间死亡的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时机和特点。设计从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pediatricssystem,VPS,LLC)获得大型队列数据,分析其人口统计学,死亡时机,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数据,重点关注早期死亡(<1 d)患儿。场所前瞻性收集了北美130个PICU的临床记录。对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患儿,死亡时至少有1项感染相关诊断。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06 464名PICU住院患儿数据。死亡的4 240(4%)名儿童年长于PICU存活患儿。死亡前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1(2.1,21.3)d,其中635名(15%)儿童早期死亡(PICU入院<1 d)。相比于晚期死亡患儿,早期死亡者年龄较大,更易患脓毒性休克,也更易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晚期死亡患儿相比,早期死亡患儿放弃治疗可能性低。校正年龄、性别、脓毒症严重度、治疗方法(包括CPR,心、肺和肾支持)和每个PICU的入院次数后,本研究发现从急诊科、住院部或转诊医院收入的患儿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手术室入院的患儿。结论合并严重感染的PICU住院患儿有较大比例早期死亡,并且在诊断、治疗措施和入院地点上不同于晚期死亡患儿。急诊科是危重患儿的主要来源。了解早期死亡患儿特点可能会为纳入早期死亡高风险患儿的临床试验提供患儿招募依据。

  • 标签: 感染 脓毒症 儿科 病死率 死因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 简介:摘要马尔尼菲青霉菌(PM)是青霉菌中唯一的温度双相型真菌,可引起全身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儿童PM感染多见于有免疫缺陷的宿主,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肺组织胞浆菌病、肺结核或侵袭肺曲霉病等。播散性的PSM进展快,并发症多,如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死亡率高,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诊断主要包括免疫功能检测、血清标志物、病原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目前尚未有标准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主要的一线用药包括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等。现就儿童PM感染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马尔尼菲青霉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及耐药性,从而为合理用药提高依据。方法通过数据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者进行血清学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对基层医疗机构常用的抗生素阿齐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500例血清样本中,阳性标本129例,阳性率为25.8%。分组使用抗生素治疗一个疗程,观察结果,其中对受试药物的耐药组依次为阿奇霉素(27.9%)红霉素(14%)罗红霉素(11.6%)。结论基层中儿童MP感染率较高并且大环内酯类药耐药率高,临床应重视药敏分析,切勿滥用抗生素。对于儿童感染MP应该加强实验室检测,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实验室诊断合理用药十分重要。

  • 标签: 儿童 肺炎支原体 耐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感染后咳嗽患儿采取家庭雾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感染后咳嗽患儿中选取70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35例,对参照组行基础治疗,如止咳、祛痰等;对实验组行家庭雾化治疗。分析70例感染后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咳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感染后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为97.14%相比于参照组感染后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为77.14%明显较优,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实验组感染后咳嗽患儿咳嗽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感染后咳嗽患儿行家庭雾化治疗,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使患儿咳嗽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家庭雾化治疗 儿童 感染 咳嗽
  • 简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RRTI)是指小儿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过于频繁,1年内超过一定次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RRTI患儿亦简称复感儿或易感儿。RRTI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6个月的幼儿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目前我国儿科门诊的患儿60%~80%是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30%的患儿为RRTI,该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学 外治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外周血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以及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间388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观察组)与同期40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儿童外周血中铜、铁、镁、锌、钙的测定,观察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铁、锌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呼吸道患儿各种微量元素缺乏者占65.20%,其中铁缺乏者最多,占27.83%,其次为锌,占22.93%;同时缺乏两种及以上的微量元素者占20.60%;两组铜、镁、钙缺乏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全血铁、锌平均水平低,微量元素缺乏者高,应及时有针对性的补充,提高患儿免疫力,降低患病率。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微量元素 儿童
  • 简介:2007年11月1日消息:据此间媒体1日报道,保加利亚南部哈斯科沃市已发现有46名儿童感染了沙门氏菌,目前尚未确定传染源。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负责人表示,自10月初发现首批沙门氏菌感染者以来,卫生防疫部门共对该市2450名儿童进行了检查.发现其中46名儿童感染了沙门氏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已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幼儿园的管理和监控,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沙门氏菌是通过食物传播的一种病菌,禽肉、禽蛋是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 标签: 沙门氏菌 儿童感染 保加利亚 卫生防疫部门 食品生产企业 食物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热儿童在流行的季节中出现肠道病毒感染的几率以及发病的特征等等。方法通过对2013年到2014年这两年之间的发热儿童一百二十例,其中男孩有七十七例,女孩有四十三例,并且都是发热的患者,并且通过检测他们的排出物以及脑脊液并且利用荧光定量的技术来确定肠道病毒的RNA。结果其中五十例患儿感染了肠道病毒,占了全部的百分之四十二点六,从排便物中检测出来肠道病毒的概率比通过脑脊液检测的概率要大得多。结论在肠道病毒感染高发的季节,发热儿童很容易感染肠道病毒,所以要加强对发热儿童的肠道病毒的检测。

  • 标签: 肠道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清开灵佐治儿童肺内感染的疗效进行循证评价。方法根据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清开灵治疗儿童肺内感染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清开灵佐治儿童肺内感染疗效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开灵佐治儿童肺内感染是有效的。

  • 标签: 清开灵 肺内感染 佐治 儿童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婴幼儿喘息、过敏性哮喘等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微生物感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均能通过免疫机制来调节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为加强理解呼吸道过敏与微生物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现就呼吸道过敏与微生物感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呼吸道 过敏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MP)在泗泾地区儿童中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与防治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本院患儿14周岁以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的血清MP抗体共1897例,并对MP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897例患儿中,MP阳性857例,阳性率为45.18%,其中男童930例中376例阳性,阳性率为40.43%,其中女童967例中481例阳性,阳性率为49.74%,男女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儿童阳性率高于男性儿童,MP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在本地发病率比较高。

  • 标签: 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感染 阳性率
  • 简介:摘要: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中感染后咳嗽位列为第三位,占有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比例为 21.73% 。感染后咳嗽为各种病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症状可持续大约 4 ~ 8 周,肺功能大致正常,胸片无明显异常,感染后咳嗽有一定自限性。目前感染后咳嗽病机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为病原体感染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广泛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敏感性增高及神经源性炎症等。中医古籍中未出现过与感染后咳嗽相对应的病名,现大多数医师将其归于“顽咳”、“久咳”“风咳”等病名中。祖国医学在治疗咳嗽方面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儿童 感染后咳嗽 中医药疗法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T、CRP、WBC在儿童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发生感染儿童,所有儿童入院后均有进行细菌培养,有明确的病原学标本。同时选择我院健康儿童,定义为对照组。对比(1)研究组患者入院24小时与对照组的PCT、CRP、WBC水平。(2)研究组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CRP、WBC水平。结果(1)研究组患者入院24小时与对照组的PCT、CRP、WBC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CRP、WBC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CRP、WBC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CT、CRP、WBC对于早期发现儿童炎症性疾病有较好价值,PCT对于区别革兰阳性菌感染与革兰阴性感染有较好特异性。

  • 标签: PCT CRP WBC 儿童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