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的方法。可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阻塞病变的位置、程度和范围,是检查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也可以为冠心病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但由于该项技术是一项有创操作,对病人的心理、生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好对病人的护理,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病可能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尤为重要。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在血管内科属于一种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这项手术的具体步骤为穿刺股动脉、置入动脉鞘管、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剂、观察是否发生病变。这一手术形式主要可以用来查看病人是否患有冠心病及其病变情况,用以确定治疗方法。也可以用这一方法来排除患病的可能性,治疗过程的风险比较小,有可能出现的症状有心律不稳、血压过低或者是少量的出血。所以为了促使手术能够顺利、成功,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多年护理经验浅谈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6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于术前、术后进行精心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检查,术后发生皮下血肿3例,均治愈。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术前进行精心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临床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1。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3月本院疑似有肾动脉狭窄的30例患者予以超声造影进行临床诊断,患者在接受超声造影检查之前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肾动脉峰值流速、患者肾内叶间动脉血流加速的时间、收缩早期加速判断肾动脉是否出现了狭窄的症状,将观察到的结果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患者予以超声造影诊断后2,30条肾动脉显影,其中出现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有18例,且采用常规超声诊断为双肾动脉狭窄患者为1例,对其进行超声影响诊断时发现患者肾动脉无异常变化,另外还有1例患者通过常规超声造影检查中发现左肾动脉狭窄,而在超声造影诊断后发现为双肾动脉狭窄。本次研究中,将超声造影诊断与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进行详细对比,总结出采用超声造影诊断比常规造影检查结果其吻合程度更高。结论在为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时,采用超声造影进行具体的临床诊断,其检查结果比较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并提高患者肾动脉狭窄的血流显示效果,因此,采用超声造影与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具有一致性,在临床上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有较高的价值,并获得了非常满意的诊断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超声造影 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5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过,并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100%,血肿5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皮下瘀斑、1例穿刺口感染。结论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术中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术侧肢体的观察护理,对于减少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围手术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径路与股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脑动脉造影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血管不同分为桡动脉组(n=48)及股动脉组(n=34),比较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制动时间相比于股动脉组更短,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与股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相比,经桡动脉径路行脑动脉造影安全性更高,且患者术后制动时间更短,患者更易于接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患有肺动脉栓塞的68例患者进行治疗,均给予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检出率、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显然较高,与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之间存在差异性,P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择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01例,男64例,女37例,平均年龄(56.1±9.8)岁,手术均顺利完成。结果本组101例患者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手部肿胀、麻木、疼痛,无1例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或其他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预防性护理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探究其对应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从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按随机的原则将上述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简单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情况都相对较好,而对照组则表现的较为差一些,且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可对比。结论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特殊的护理干预方法有例患者改善其焦虑、抑郁、紧张的心理,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的产生率,提高对应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干预 措施
  • 简介: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路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12月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住院伴有血压升高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52例,按不同的动脉路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造影组28例,经股动脉造影组24例,均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即刻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比较两组肾动脉造影期间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8例,肾动脉狭窄总发生率为15.4%。两组的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85.71%vs.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3.57%vs.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目前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大量开展的情况下,经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肾动脉狭窄程度,具有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可通过改进导管长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造影
  • 简介: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即冠状动脉开口解剖位置发生变异,是冠状动脉解剖变异较为常见的现象,其中右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报道不多。有研究报道,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右冠状动脉存在副支的很少见-([1-3])。但我们在实际介入工作中发现,右冠状动脉存在解剖变异的并不少见。本研究重点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所见右冠状动脉存在单独开口副右冠的情况,并分析该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4年1—10月,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解剖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介入行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138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3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穿刺部门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4例,桡动脉闭塞3例,前臂骨筋膜综合征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优质护理后,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拔管困难2例,对照组存在拔管困难6例,心室颤动2例,冠脉穿孔2例,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穿刺并发症和围术期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介入行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138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3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穿刺部门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存在穿刺皮下血肿4例,桡动脉闭塞3例,前臂骨筋膜综合征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优质护理后,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存在拔管困难2例,对照组存在拔管困难6例,心室颤动2例,冠脉穿孔2例,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经桡动脉介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穿刺并发症和围术期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CT肺动脉造影与MR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接受CT肺动脉造影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磁共振成像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单独与联合检查对于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结果:CT肺动脉造影联合核磁共振检查的敏感性为93.75%(30/32) 、特异性62.5%(5/8) 均高于单独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82.76% (24/29)、45.5% (5/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42,5.946,P<0.05)。结论:采用CT肺动脉造影联合核磁共振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相较于单独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检出率更加高,帮助医师有效的鉴别疾病,提高诊断价值,获得更好的诊疗结果。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栓塞 临床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开展的50例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术中血压变化并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稳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实施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均可以完成全脑血管的造影检查,相对于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可以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减轻患者心理焦虑,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 标签: 全脑 血管造影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对冠状动脉左主干(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的影响,为应用CCTA精确测量冠状动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54例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及常规方案团注CCTA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LMA中段管腔直径(d1)、左前降支(LAD)近段管腔直径(d2)、左回旋支(LCX)近段管腔直径(d3)和LAD与LCX分叉夹角(∠1)。比较2名医师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比较CACS和CCTA测量各指标的结果。结果2名医师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CCTA测量的d3一致性适中(组内相关系数= 0.717),余各指标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ACS和CCTA测量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按照CCTA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其中LMA及分支正常或狭窄程度<50% 25例,LMA及分支有1支或多支狭窄程度≥50% 29例。CACS和CCTA测量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中常规方案团注造影剂未对冠状动脉LMA分叉区管腔直径和角度造成确切影响。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造影剂团注 左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