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模式促排护理对于小儿肺炎患儿的呼吸功能与排量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我院所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1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儿57例。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以及排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VC、FEV1、FEV1/FVC%以及每日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有效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促排护理对于改善小儿肺炎患儿的呼吸功能,促进患儿排情况都有着显著影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多模式促排痰护理 小儿肺炎 呼吸功能 排痰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收集我科2021年220例培养标本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培养的合格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痰培养  标本质量  对策
  • 作者: 谭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401420
  • 简介:采集不同的临床标本的方法是不同的,如:临床酶学测定酶之前,标本还要经过采集、分离和储存等一系列处理过程。而酶在血中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血液离开机体后还会有一定变化。因此,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引起测定值的变化。采血后1—2小时必须及时离心,分离血清。除非测定与凝血或纤溶有关的酶,一般都不采用血浆而采用血清作为测定标本。必要时,可考虑使用肝素为抗凝剂,在常用抗凝剂中它对酶的影响最小。大部分酶在低温中比较稳定,分离血清如不能及时测定,应放入冰箱保存。

  • 标签: 临床血液标本;注意事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对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的影响,来探讨对不合格事件进行因素分析并实施干预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160例样均来自2020.10——2021.11之间,均为我院随机抽取的儿童入园体检中的儿童血液采集标本,于2021.5月实施影响因素分析干预措施,即为将2020.10至2021.4之间未实施干预措施的80例样本标记为实施前,将2021.5至2021.11之间实施了干预措施的80例样本记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结果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血液标本的合格率更高,组间相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筛查对于血液制品的安全至关重要。经过筛查合格的血液才能发往临床使用。血液标本是与血液采集同时留取的用于血液筛查检测的同源血。标本的质量对于血液筛查检测的意义不言而喻。只有控制好血站血液标本质量,才能保障输血者的安全。本文通过对实践工作的总结,浅谈血站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阐述血液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标本质量控制的对策,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血站 血液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病理标本的流程优化及其管理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到2021年1月我院实施标本流程管理以及没有实施标准流程管理的标本标本数量共128例,对标准流程实施前与实施后标本送检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包括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等,对比标准流程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标本问题发生率。结果 标准流程实施前,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数量分别为4例、5例和4例,占据比例分别为3.13%、3.91%和2.34%,标本问题发生率为9.38%;标准流程实施后,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数量分别为0例、0例和1例,占据比例分别为0.00%、0.00%和0.78%,标本问题发生率为0.78%。可以发现标准流程实施后,标本错误发生率基本上接近于0,对标本流程进行系统化以及规范化管理之后,送检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论 自全面实施标准流程之后,在细节管理方面进行全面调整,手术标本送检合格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临床上可应用该方法。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流程优化 工作质量 规范化管理
  • 简介:众所周知,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血液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时需要的重要诊断依据,临床医师可根据检 验结果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区分疾病的不同阶段,观察疾病的变化判断预后或观 察疗效!由于血液标本采集前,会有一些因素干扰甚至影响检查结果,可能会造 成医生诊断错误,所以,分析前阶段血液样本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能否 真实客观反应患者当前病情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以下为大 家简要科普血液标本采集检验前各种影响因素,让大家对此有所了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采取持续气管滴液联合机械振动排护理,预防栓的效果。方法:取86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实施机械振动排护理,观察组实施持续气管滴液联合机械振动排护理。对比两组吸次数、心理状态、满意度等。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吸次数、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汤加减治疗浊闭阻型胸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心病科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浊闭阻型胸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内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浊闭阻型胸痹患者治疗时增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汤加减治疗,可辅助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未升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瓜蒌薤白半夏汤 痰浊闭阻型胸痹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后,使用不同管道冲洗装置对冲洗液细菌菌落数、吸操作时间及更换吸用物所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入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气管切开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0~77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Micro Scan Walkaway 40细菌生化药敏鉴定仪及相关配套试剂的辅助下监测并记录气管切开患者吸后不同管道冲洗方法对冲洗液细菌菌落数、吸操作时间及更换吸物品所用时间的影响。采用t、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传统吸装置吸后,冲洗液开启后4 h、8 h和24 h细菌菌落数分别为0(0,0)cfu/ml、0(0,0)cfu/ml、4.50(0,258.00)cfu/ml,使用自制一体式吸装置吸后分别为0(0,0)cfu/ml、0(0,0)cfu/ml、0(0,1.75)cf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8、-2.549、-3.371,P=0.041、0.011、0.001)。使用自制一体式吸装置吸操作时间[(78.59±6.11)s]及更换吸物品所用时间[(11.27±0.86)min]少于传统吸装置[分别为(114.19±5.88)s、(17.22±1.0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47、-7.514,均P<0.01)。结论自制一体式吸冲洗装置可有效降低冲洗液的细菌菌落数、缩短吸操作时间和更换吸物品所用时间。该方法安全、经济、省力,同时优化流程,可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吸痰 冲洗装置 细菌污染 吸痰时间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吸管在灌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68例接受灌肠术的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4)和研究组(n=34),常规组采用一次性灌肠筒灌肠,研究组采用一次性吸管灌肠。对两组患者舒适度、耐受性、灌肠效果、操作简便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舒适度评分为(98.50±8.63)、耐受性评分为(99.20±4.30)、灌肠效果评分为(102.30±4.26)、操作简便程度评分为(113.60±6.59),常规组舒适度评分为(79.48±4.52)、耐受性评分为(80.13±3.96)、灌肠效果评分为(86.36±3.97)、操作简便程度评分为(82.36±4.01),研究组舒适度、耐受性、灌肠效果、操作简便程度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灌肠术中应用吸管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耐受性、灌肠效果,且操作简便,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吸痰管 灌肠术 肛管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健康体检人员;共1200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