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门诊护士提升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将100例静脉采血患者分成两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将常规护理措施用于对照组,将针对性干预措施用于研究组,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后不良事件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门诊护士 静脉采血穿刺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减轻体检者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入组研究体检者,用乱数表法分成对照组(200例,常规静脉穿刺)与观察组(200例,护理干预下静脉穿刺),观察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穿刺成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轻度疼痛发生率69.00%,高于对照组30.00%,重度疼痛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97.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护理内容、操作行为、护理结局、教育沟通)评分[(8.98±0.22)分、(8.95±0.43)分、(8.87±0.32)分、(8.96±0.46)分、(8.99±0.25)分]高于对照组[(8.21±0.07)分、(8.33±0.11)分、(8.35±0.24)分、(8.26±0.34)分、(8.19±0.18)分](P<0.05)。结论:为体检者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静脉穿刺疼痛,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给予患者满意护理体验。

  • 标签: 护理干预 体检者 静脉穿刺 临床护理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提高门诊护士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 在我院门诊采血室 2016 年 1 月—3 月随机抽取 100 例静脉采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 例。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 2 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采血穿刺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96.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00%, 差异显著(P

  • 标签: 门诊静脉采血 穿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在我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接受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中,选取96例穿刺失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可有效避免穿刺失败的情况发生。结论:护理人员提升专业技术、强化责任意识,减少工作疏漏,可提升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穿刺失败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人工肝治疗中静脉置管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1年3月,截止时间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位结扎隐静脉交接处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0 年 3月~2021年 3 月我院收治的72 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n=36),参照组按照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

  • 标签: 高位结扎 隐股静脉 腔内激光闭合术 大隐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的效果。方法:选取需于本院长期输液的68例高龄患者(2020年7月-2021年7月),随机均分患者,对照组(34例,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观察组(34例,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对比分析两组静脉置管导管留置率、导管并发症发生状况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第3、6、12个月,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导管留置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的静脉穿刺病例开展培训,观察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发挥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在临床科室随机抽取40名岗前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均已获取护士资格证)开展培训,通过系统自带软件在培训前、培训后分别对40名学员进行虚拟静脉穿刺技术理论与操作考核。采用训练前、训练后自身对照进行研究(随机抽取病例考核)。培训结束后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40名护士参加静脉穿刺虚拟培训,均顺利通过考核。培训前、培训后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岗前护士接受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培训后,在操作的灵活性、准确性方面都比训练前有显著提高,都能熟练、迅速完成静脉穿刺操作。

  • 标签: 静脉穿刺 技能培训 操作考核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动静脉内瘘穿刺临床中的应用加以分析。方法:本文选择的是医院在2019年9月-2021年4月间收治的60例患者,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盲穿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在近6个月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因为内瘘穿刺失误导致皮下血肿、渗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一次性穿刺中的成功率,观察组患者要高于对照组,存在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内瘘穿刺失误导致皮下血肿、渗血、疼痛等治疗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工作开展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新动静脉内瘘穿刺起到了促进意义,能够提升穿刺开展的成功率,减少因为穿刺失败导致出现不良事件,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静脉内瘘穿刺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细节护理对小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1年03月108例在我院门急诊治疗中心接受静脉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例序号单双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儿科整体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优化细节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静脉穿刺时间及患儿静脉穿刺依从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4.44)vs(74.07)]%、穿刺成功时间[(300.33±25.38)vs(357.65±30.71)]s及患儿治疗依从率[(92.59)vs(75.93)]%均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静脉穿刺护理工作中优化细节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还可促进患儿的治疗依从率。

  • 标签: 细节护理 小儿静脉穿刺 治疗依从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儿科静脉穿刺中采取细节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2021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3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原则以对照组(n=68,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68,细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脱管或者堵塞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有着更高的治疗依从率(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脱管或者堵塞率更低(P<0.05)。结论:儿科静脉穿刺中采取细节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明显提高患儿的依从率以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还可降低脱管以及堵塞率,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儿科 静脉穿刺 细节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休克患者采取不同深静脉穿刺方法治疗时的价值。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4月,选择86例我院接收的急诊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组(n=43例)和B组(n=43例),B组采取颈内静脉穿刺,A组采取静脉穿刺,于治疗后比较疗效、并发症状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7.67%,B组总有效率86.05%,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深静脉穿刺 急诊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奖励小红花对提高儿童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静脉穿刺的儿童8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对A组儿童进行沟通,以阿姨、XX妈妈的态度与其对话,对患儿进行表扬,穿刺前给予小红花奖励;B组也以阿姨、XX妈妈对其表扬,但无小红花奖励,对其进行静脉穿刺。运用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奖励小红花在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结果:A组患儿在奖励小红花后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94.25%较B组患儿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85.75%有明显提高,同时A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93.25%较B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84.00%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首次静脉穿刺儿童进行奖励小红花制度,有利于提高患儿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

  • 标签: 奖励 小红花 儿童 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无论是在临床抢救还是治疗病人的过程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该项技能也是护士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从目前的情况而言,要想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静脉穿刺技能,特别是在儿科,对于该科室的实际护士而言,如果想要独立完成静脉穿刺是比较困难的。而通过相关研究再加上与患病儿童家属的交流发现,通常患儿家属有着十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且大部分都有从优心理,认为实习生不具备熟练的技能,所以不易接受实习生实施操作。本篇文章重点围绕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儿科 实习生护士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对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8例静脉穿刺患儿作为研究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细节护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18%,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2.73%(P

  • 标签: 细节护理 静脉穿刺 儿科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临床护理管理中通过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97.37%,对照组为86.84%,P<0.05;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5.26%,对照组为18.42%,P<0.05;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9.47%,P<0.05。结论:通过运用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提升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可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持续质量改进 小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肺动脉联合下腔静脉CT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并急性髂静脉血栓患者的肺栓塞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66例急性左髂静脉血栓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站式”肺动脉联合下腔静脉CT血管成像。按有无IVCS分为IVCS组(101例)和无IVCS组(65)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左髂总静脉狭窄率,下腔静脉漂浮血栓、盆腔粗大侧支静脉、肺栓塞发生情况,肺动脉栓塞指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VCS组肺栓塞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IVCS组与无IVCS组左髂总静脉狭窄率[分别为(68±8)%、(25±14)%,t=-25.300,P<0.001]、下腔静脉漂浮血栓的发生情况[分别为25/101、31/65,χ²=9.310,P=0.002]、下腔静脉漂浮血栓长度[分别为17.2(10.9,27.8)mm,27.4(20.1,55.9)mm,Z=-2.316,P=0.021]、肺栓塞发生情况(分别为43/101、41/65,χ²=6.651,P=0.010)、肺动脉栓塞指数[分别为10.0%(5.0%,17.5%)、22.5%(10.0%,30.0%),Z=-3.49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VCS组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髂总静脉狭窄率[β=-1.964,OR(95%CI)0.140(0.031~0.638),P=0.011]、下腔静脉漂浮血栓[β=1.212,OR(95%CI)3.360(1.566~7.209),P=0.002]是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下腔静脉漂浮血栓对肺动脉栓塞指数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b=0.352,t=2.410,P=0.021)。结论IVCS并急性左侧髂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低于无IVCS患者,有无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是影响肺栓塞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肺栓塞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中经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经动脉行心脏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8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动脉穿刺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中经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经动脉行心脏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8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动脉穿刺 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