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中经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经动脉行心脏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8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动脉穿刺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应用风险管理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接收的46例(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甲组(23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乙组(23例)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对比组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乙组风险发生率低于甲组,且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对接受PICC置管的早产儿,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满足家属对护理的需求,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风险管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静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静脉采血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选择传统护理,观察组选择心理护理,对比两组静脉采血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晕针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晕针发生率为2%、护理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2%、晕针发生率为8%、护理满意度为76%,两组静脉采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确保患者采血时的安全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静脉采血 心理护理 一次性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指并拢拱背法应用于手背静脉穿刺输液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分娩需静脉输液治疗的产妇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62例。产妇年龄范围为23~35岁,体质量(120.0±3.7)kg,身高(160.0±4.1)cm。观察组产妇采用五指并拢拱背法进行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握拳法进行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对比两组产妇静脉穿刺时间、输液治疗时间、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率、疼痛程度、满意度、焦虑负面心理评判分值和抑郁不良心理调查值、对于静脉穿刺依从占据百分数。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静脉通路建立时间[(2.22±0.48)min比(2.45±0.25)min]、输液治疗时间[(1.96±0.50)h比(2.20±0.30)h]、焦虑评分[(31.24±2.30)分比(42.80±4.12)分]、抑郁评分[(32.50±3.59)分比(43.68±5.10)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静脉穿刺依从人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五指并拢拱背手背静脉穿刺法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输液治疗时间,提升静脉通路建立速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产妇焦虑负面心理及抑郁不良心理情况,提升产妇对于静脉穿刺的依从性,是理想的手背静脉穿刺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穿刺 五指并拢拱背 手背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人造血管内瘘联合外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的护理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院2020.1-7月期间,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择10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结果 10例患者每7天需做两到三次血液透析,半年期间共做人造血管内瘘穿刺300次左右,其实验组成功率达到 100% ,且护理满意度显高(P<0.05)。结论 采取外周静脉血管穿刺加以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人造内瘘使用次数,并延长了人造内瘘使用时间。

  • 标签: 人造血管内瘘 外周静脉穿刺 血液透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手术室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时效性。方法:选择了2020年1月至4月在某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为了保证本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实验组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每组患者30人分别在静脉穿刺留置针的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之前对患者手背处涂抹了大小为2.5cm2,厚度为1mm的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而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处理,对比患者视觉模拟疼痛分法进行评分。结果: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则都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手术室静脉穿刺中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中在实验组中以B组和C组的效果较为明显,由此可见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手术室应用中需要提前45分钟涂抹。

  • 标签: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 手术室 静脉穿刺 留置针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年轻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中的价值。方法:从我血站2019年6月-2020年2月献血者中随机选取120名,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名。观察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模式。而后比较两组献血者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评分。结果:对照组献血者在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后成功率高于观察组,而有痛感低于观察组。结果: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献血者及年轻护士的紧张情绪,且有效按压穿刺点,能有效防止穿刺部位淤血。因此,在临床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年轻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年轻护士 静脉穿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经皮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接受经皮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双盲法对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作为参照组,接受循证护理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术后生活质量,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果 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经皮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可以对并发症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经皮股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术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应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我科收治6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并分别采用PICC导管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对两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置管时间比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对照组置管维护操作时间比观察组长,观察组置管后生活质量评价比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比于PICC置管,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提高置管效果,延长置管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符合临床需求,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化疗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 简介:[摘要]目的: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输液港(IVAP)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患者80名,对照组(40例)传统护理,观察组(40例)循证护理,观察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满意度更高组, P

  • 标签: 循证护理 乳腺癌 PICC 静脉输液港(IVAP) 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髂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术后支架闭塞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78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下肢深静脉导管溶栓或者机械吸栓联合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3年以上,使用彩超随访支架通畅率。根据支架通畅情况将患者分为试验组(支架闭塞)及对照组(支架通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现病史、既往史、血栓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短期及中期支架闭塞的高危因素。结果随访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83.7%,体质量指数(OR=1.245,95% CI: 1.097~1.413)、病程>2周(OR=3.899,95% CI: 1.147~13.257)、血栓清除率低(OR=0.238,95% CI: 0.117~0.486)是术后短期支架闭塞的高危因素。3年支架通畅率为75.3%,体质量指数(OR=1.225, 95% CI: 1.076~1.394)、病程>2周(OR=11.777, 95% CI: 2.576~53.832)、肿瘤(OR=4.444,95% CI: 1.153~17.127)、弹力袜治疗(OR=0.332,95% CI: 0.113~0.977)、血栓清除率低(OR=0.184,95% CI: 0.089~0.381)、长段支架(OR=8.427,95% CI: 2.329~30.488)是术后中期支架闭塞的高危因素。结论肥胖、血栓病程>2周、血栓清除率低是支架早期闭塞的高危因素,而肿瘤、未正规压力治疗以及髂静脉长段支架可能导致支架的中远期通畅率降低。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支架 闭塞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小儿静脉输液的4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数表法方式将其分为两组。针对研究需要,对两组患者进行区别护理。其中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心理护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一次成功率为63.64%,其中一次成功者14例;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0.91%,其中一次成功者20例;对照组满意率为86.36%,其中非常满意者8例,基本满意者11例,不满意者3例;观察组家长对护理满意度为95.45%,其中非常满意者14例,基本满意者7例,不满意者1例,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过静脉输液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其主要表现在可显著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还可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静脉输液 一次穿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细节护理应用于静脉留置针患者后其穿刺部位的并发症情况;方法:研究所选取的100例患者的问诊时间均为2020年1月-12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静脉留置针治疗,将所有患者分到两个小组中——研究组、对照组,两组人数相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接受细节护理,对比两个小组的并发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通过对比P值、0.05的大小来确定数据的统计学意义;结果:数据表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要低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更高一些,其中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来说,其穿刺部位存在着许多细节问题是需要注意的,本次研究的数据可表明细节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来说具有一定优越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细节护理 穿刺部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通过输液治疗的患儿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穿刺成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穿刺 临床护理路径 小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在CT增强检查中对比研究使用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与贝朗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时患者疼痛度、护理人员难易度及首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9月在我院放射科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50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52例(H组)患者使用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252例(C组)患者使用贝朗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均选取右上肢静脉,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护理人员的操作评价、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据患者反映:使用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无痛或轻度疼痛占90.5%,使用贝朗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无痛或轻度疼痛占83.7%。据护士反映: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更方便简单。使用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98%,贝朗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92%。结论 在CT增强检查中,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在患者疼痛评分、操作难易度及穿刺成功率方面明显优于贝朗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也显著高于贝朗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P<0.05)。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 患者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白血病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Scopus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等中文数据库,搜集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CCS)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5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独立筛选,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3篇CCS文献,共计纳入2 147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将其分为研究组(n=360)和对照组(n=1 787)。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OR=2.35,95%CI:1.75~3.14,P<0.001),年龄≥65岁(OR=24.81,95%CI:5.21~118.14,P<0.001),合并糖尿病(OR=5.92,95%CI:3.60~9.74,P<0.001),合并其他基础疾病(OR=2.79,95%CI:2.06~3.78,P<0.001),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OR=4.99,95%CI:2.15~11.59,P<0.001),免疫功能低下(OR=6.61,95%CI:2.02~21.66, P=0.002),化疗次数≥6次(OR=3.10,95%CI:2.22~4.33,P<0.001),PICC穿刺次数>2次(OR=3.31,95%CI:2.23~4.92,P<0.001),PICC置管季节为夏季(OR=6.44,95%CI:3.67~11.31,P<0.001),PICC置管时长≥2个月(OR=3.42,95%CI:2.11~5.55,P<0.001),导管脱出(OR=2.46,95%CI:1.47~4.11,P<0.001),PICC置管期间换药时间间隔>8 d (OR=3.05, 95%CI:2.14~4.35,P<0.001),医护人员PICC置管经验<50例(OR=2.95,95%CI:1.89~4.59,P<0.001)。结论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在PICC置管前、后,应尽量避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如控制糖尿病和其他基础疾病、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穿刺次数、固定导管防止脱出、及时换药,以及增加医护人员置管经验等,从而减少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白血病 导管插入术,外周 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为探讨采用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联合经皮穿刺硬化方式治疗颌面部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介入科门诊的20例颌面部AVM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26.8±3.0)岁(18~36岁),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为AVM,并按照外周AVM的Yakes分类进行分型,介入术中采用球囊临时阻断责任动脉主干,使高流量AVM变为低流量静脉畸形,再经皮穿刺畸形血管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影像学变化,参照Achauer标准评价疗效。其中Ⅱa型AVM占60%(12/20),且治疗均有效;Ⅲb型和Ⅳ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20例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5%(17/20),临床治愈率为50%(10/20),无皮肤坏死、器官功能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存在主要责任供血动脉的颌面部AVM病例适合用球囊临时阻断对应责任动脉主干,再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处理,此种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静脉畸形 颌面部 球囊临时阻断 硬化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小儿静脉输液者60例开展研究,其中30例是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30例患者是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研究时间是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P

  • 标签: 小儿 静脉输液 依从性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小儿静脉输液穿刺中使用心理护理对一次穿刺成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4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以及情绪评分。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参照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提升患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患儿的影响,消除她们所出现的不良情绪,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 一次穿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