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专科护理综合实践培训模式的实施与效果,为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49名护士,于2020年8~10月进行为期3个月的临床综合实践培训,应用柯式评估模型对护士培训的满意度、专科理论和临床技能考核、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抢救工作质量达标率等指标的对比,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价。结果在反应层,神经外科专科护理综合实践培训模式的满意度得分为(92.39±2.20)分,总体满意度较高。在学习层,培训后理论成绩为(85.08±7.93)分,操作成绩为(92.69±3.62)分,培训后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0/-7.830,P<0.01)。在行为层,培训后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得分为(88.77±8.15)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70,P<0.01)。在结果层,抢救工作质量达标率培训前为85.71%,培训后为97.96%,培训后的达标率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0,P<0.05)。结论神经外科专科护理综合实践培训模式对提高神经外科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效果显著,有助于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岗位胜任能力 神经外科专科护理 综合实践培训 柯式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老年外科手术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入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结果肝胆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14例(53.85%),泌尿系统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21例(48.84%),胃肠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23例(47.92%),肺与食道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生13例(59.09%);术中低体温发生总例数为71例(51.08%);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日运动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灌注液量均为影响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情况、灌注量、手术时间均为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心理情况、灌注量、手术时间均为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外科手术 术中低体温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康复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数字表法随机将2018年1~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亚低温康复护理,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使用Fugl-Meyer评分对患者运动能力进行比较,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比较,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康复护理可强化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亚低温康复护理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Barthel评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学科合作麻醉疼痛管理(pain multi-displinary team,PMDT)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行外科手术患者120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56.35±8.04)岁;研究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56.24±7.89)岁。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MDT。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4 h(T1)、12 h(T2)、24 h(T3)、48 h(T4)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变化;评估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 d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研究组T1、T2、T3、T4时疼痛程度分别为(2.05±0.69)分、(1.84±0.53)分、(1.55±0.49)分、(1.45±0.38)分,均低于对照组(2.44±0.71)分、(2.13±0.68)分、(2.01±0.69)分、(1.64±0.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12±4.53)h、(9.35±2.67)d,均低于对照组(24.11±4.49)h、(10.99±3.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 d,研究组睡眠质量主观评价、入睡开始时间、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状况、日间状态评分分别为(0.96±0.67)分、(1.01±0.65)分、(0.76±0.11)分、(0.80±0.12)分、(0.88±0.21)分、(1.01±0.63)分,均低于干预前(1.48±0.71)分、(1.44±0.70)分、(1.11±0.84)分、(1.47±0.87)分、(1.30±0.51)分、(1.40±0.77)分,且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3 d (1.45±0.69)分、(1.41±0.73)分、(1.05±0.24)分、(1.46±0.52)分、(1.24±0.35)分、(1.33±0.7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PMDT在FTS护理管理中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阈值,避免长期卧床,调节睡眠状态,帮助其尽快出院。

  • 标签: 多学科合作 麻醉 疼痛管理 快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减重代谢手术患者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接受手术的91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42例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49例纳入观察组,基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术后观察指标来看,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早,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早,进食时间比对照组早,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少,P<0.05;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可以促进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护理 减重代谢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显微外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的应急护理管理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采取应急护理管理措施:做好急诊患者的体温及肺部CT筛查,对所有在院患者及家属进行体温及指脉氧监测,高热或肺部CT异常患者的隔离与确诊,疑似及确诊患者病房的消毒与终末处理,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与培训,防护用具的规范使用与管理,病房人力资源的调配与管理,加强住院患者COVID-19的知识宣教以缓解焦虑等,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结果本科室持续发热患者4例,2例排除COVID-19;1例确诊后转诊;1例高度疑似,已居家隔离。医护人员培训完成率100%,合格率100%。支援一线医护人员共48人,后备人员17人。疫情初期1例医生感染,应急管理措施落实之后无人感染;科室防护用具使用得当;在院患者无过激情绪反应,口罩佩戴依从性100%。结论科室疫情期间所采取应急管理办法有效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安全,科学及时有效。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 防护 显微外科 应急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肠内营养(EN)组52例和肠外营养(PN)组51例。EN组常规治疗与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EN干预,PN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纯行PN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总结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EN组应激性溃疡、高血压、继发感染、反流误吸、胃管阻塞指标与PN组比较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内潴留、胃肠道出血、便秘腹泻指标与P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N组血清蛋白、血红蛋白高于PN组,血尿素氮、三酰甘油低于PN组,食欲、体重、活动能力、神经心理、营养改善等评分高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EN支持护理效果优于PN支持护理,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有良好应用价值。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危重症 继发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血管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准确、用药方法正确、情绪平稳、饮食结构合理、对病情进行自我观察例数均多于对照组(χ2=8.274、9.470、10.981、8.306、7.862,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总体健康评分为(73.85±12.75)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2.85±13.65)分、生理职能评分为(65.75±10.50)分、躯体疼痛评分为(72.55±11.45)分、活力评分为(80.65±14.80)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1.20±13.75)分、情感职能评分为(90.20±12.55)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6.65±13.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95±10.50)分、(66.55±10.35)分、(58.55±8.65)分、(65.50±10.75)分、(71.85±11.45)分、(74.70±11.35)分、(77.40±11.35)分、(66.75±11.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9、2.113、3.040、2.579、2.702、2.094、4.346、3.186,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χ2=4.332,P<0.05)。结论对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 标签: 血管外科手术 早期干预(教育) 手术后医护 日常生活活动 生活质量 病人满意度 临床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三乡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治疗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理念,观察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身体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融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全面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其临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180例神经外科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排痰不畅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常规护理相比,辅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
  • 作者: 袁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 简介: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对外科护理脊柱骨折微创手术患者所起到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脊柱骨折微创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并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脊柱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同时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也逐渐延长,住院时间有了明显的缩短,P值<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之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远远小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快速康复对外科护理脊柱骨折微创手术的患者起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脊柱护理;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外科领域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使非外科技术问题日益突显,光有外科技术不足以完全避免外科手术的失误。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但作为外科医师的我们,更需要扎实的非外科技术,如情景意识、决策能力、沟通与合作、引领导向能力。只有将优秀的外科技术与扎实的非外科技术相结合,才能助力外科手术的完美,最大程度地解除患者痛苦,使患者受益。

  • 标签: 外科手术 非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病例情景结合多元培训模式对护理人员神经外科重症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为观察样本,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5人,对照组接受神经外科重症护理常规培训,试验组在对照组培训基础上加用动态病例情景结合多元培训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神经外科护理工作者干预后神经外科重症护理理论与技能考核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重症护理培训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病例情景结合多元培训模式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开展重症护理培训,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专科重症护理理论与技能操作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情境培训 多元化培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制订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心脏外科高龄手术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按对等原则回顾性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行心脏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制订护理计划和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误吸率、跌倒率分别为1.79%(1/56)、1.79%(1/56)、0(0/56),低于对照组的13.73%(7/51)、15.69%(8/51)、9.80%(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0/56),对照组为1.96%(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切口感染率为0(0/56),低于对照组的9.80%(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068,P<0.01)。结论将老年综合评估运用于心脏外科高龄手术患者,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误吸、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外科 老年综合评估 高龄 护理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外科护理综合案例的BOPPPS教学[导言(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江苏省某高职院校2017级三年制高职护理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抽取2个班,按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观察组(54人)、对照组(53人)。观察组学生采用基于外科护理综合案例的BOPPPS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案例教学法授课。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学习感受、教师教学技能评价的差异性。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观察组综合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65.20±10.08)分vs.(60.97±10.41)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35);观察组的学习感受总得分高于对照组[(77.50±4.93)分vs.(72.21±7.15)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01);观察组对教师的导入、演示、提问、变化、组织、强化、结束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外科护理综合案例的BOPPPS教学能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

  • 标签: 外科护理 综合案例 BOPPPS教学 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由护理部与信息部共同开发护理不良事件网络分享平台,并应用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比较实施前(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普外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护理质量及普外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学习主动性、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记忆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及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安全、危重护理、环境护理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普外科标本采集错误、术中压疮、用药途径错误、导管护理不良、术中低体温、输液外渗、文书记录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均P<0.05),而实施后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可提高普外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从而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享教育 普外科教学 护理质量 综合护理能力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14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患者依从性、并发症、呼吸功能、VAS评分及QOL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改善其呼吸功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 心胸外科 护理效果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ICU心脏术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ICU心脏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质量及ICU记忆的变化。结果对ICU心脏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后,干预组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定量表(PTSD-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干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明显降低ICU心脏术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ICU心脏术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烦燥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进行胸外科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489例,于术后麻醉复苏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烦躁症状,同时记录其治疗、麻醉情况及疼痛程度,开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89例患者中,共计181例患者于麻醉复苏期出现烦躁症状,发生率为37.01%,患者烦躁评分为(2.23±0.17)分,以患者麻醉复苏期出现烦躁症状为因变量,以相关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尿道刺激、气管导管、麻醉药物残留、催醒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出现麻醉复苏期烦躁现象(均P<0.05)。结论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烦燥主要受疼痛、尿道刺激、气管导管、麻醉药物残留、催醒等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镇痛护理、气管导管护理、尿管护理及麻醉护理干预等措施,避免烦躁现象的发生。

  • 标签: 胸外科开胸手术 麻醉复苏期 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