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讨论了描写大东亚战争的文学作品中将个人受害经历进行国家化的例子,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着重分析了中日两国的战中与战后文学叙述中对女性身体创伤的揭露和压迫。通过对数篇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受害者的身体政治的关注,本文提出,在中日两国的战争言说里,由国家自称的国难均被刻上了性别记号,经由女性遭受的苦难表现出来。这种实践通常牺牲了对女性创伤的细致而具有感情的解读,为的是达到一个为父权社会服务的更高目的。

  • 标签: 创伤 女性身体 大东亚战争 国民国家 性别压迫
  • 简介:创伤者对过去创伤性情景的强迫性召回常常以记忆的变形、扭曲和伪装的形式出现,这就给如何评价创伤叙事带来了难度,也把创伤研究和历史叙事及文学叙事联系在了一起。本文讨论一种被认为适合于创伤叙事的写作方法,即“不及物写作”,对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贝雷尔.兰(BerelLang)、海登.怀特(HaydenWhite)、多米尼克.拉卡普拉(DominickLaCapra)、卡西.卡鲁思(CathyCaruth)、安妮.怀特黑德(AnneWhitehead)等学者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探讨了创伤研究的文学意义。

  • 标签: 创伤 不及物写作 证词 中间语态
  • 简介:本文对弗尔的9·11小说《特别响,非常近》中所出现的“创伤迁移”现象、主要特征、在小说中的表征、以及透过这一现象所反映出来的美国后9·11时代的文学思潮等方面予以梳理和探索,以引起学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 标签: 9·11 历史创伤 创伤迁移 互文性
  • 简介:9·11后产生新的社会形态与个人及文化想象的互动,为9·11小说的创伤叙事文本注入了新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9·11小说创伤叙事对9·11事件作为跨国的“疾病的隐喻”给予了充分再现,是对美国集体创伤及集体记忆的构建,同时9·11小说自身就是具有治愈功能的叙事,通过文本叙事伦理自身所具有的治愈功能实现.此外,9·11小说还再现了政治事件对个人空间的介入及其影响,在构建文化创伤的过程中,9·11小说家既无意识地迎合了美国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也对美国政治进行了反思.

  • 标签: 11小说 创伤叙事 治愈 政治指向
  • 简介:"我的华沙不是你的华沙",在辛西娅·奧芝克的《大围巾》中集中体现的是因文化创伤造成的认同危机。主人公罗莎所受创伤并不仅是纳粹种族大屠杀所导致的个人创伤,还暴露了犹太人深层的集体认同危机的文化创伤。历经从叙述创伤到恢复关联再到修整认同的"创伤过程",罗莎最终打破自我封闭,抚平心理创伤。然而,建构这一文化创伤的意义不只在于从道德上谴责种族迫害的残忍、博得普通受众的同情,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以言行事",审视认同危机,激发行动力量。

  • 标签: 《大围巾》 文化创伤 犹太裔美国人 认同
  • 简介:寅恪先生这首诗作于1946年。上引诗题见于《吴宓与陈寅恪》一书。在《寅恪先生诗存》中,这首诗题为《南朝》。前者比较切实,突出诗的背景与本事;后者重在抒情咏叹,在身世感怀中隐喻对时局的忧念,比较微婉。就诗论诗,应该说,两种诗题都是可以的:第三句诗中的“青成神”,既是南朝的典故,也跟南京有密切的关系,都切题。

  • 标签: 诗题 本事 中隐 南朝 诗论 引诗
  • 简介:本文从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年轻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中的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问题,说明这个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将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编织到一起的民族寓言”。此外,本文还就美国学者菲立帕·卡夫卡对《》的二元对立式阅读提出质疑,认为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在两种冲突(文化、身份、性别等)之间寻求消极的妥协与调和,从而获得“自我的整合”,而是超越了妥协与调和的模式,建立了自己新的话语方式。她所代表的是新一代美国华裔女性的形象。

  • 标签: 女作家 小说 二元对立 自传性 美国华裔 民族寓言
  • 简介:路易斯·厄德里克是当代美国创作得奖最多的本土裔女作家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她不仅书写了印第安人和混血族群的苦难历史和心理创伤,还细致描述了部分白人在这段历史记忆中复杂的心理纠葛,引发人们对印第安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本文立足于杰弗里·亚历山大的文化创伤理论,试图解读作品中印第安人和混血族群经历的集体创伤,分析其产生的过程以及给不同族群带来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作者本土裔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 标签: 《鸽灾》 路易斯·厄德里克 文化创伤理论
  • 简介:千百年来,爱情与婚姻的剥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说过:“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如果说在自由民男女之间确实发生过爱情关系,那只是就婚后通奸而言。”一般来说,既有爱情又有婚姻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情况是,有爱情无婚姻、有婚姻无爱情。

  • 标签: 盛可以 婚恋 爱情与婚姻 存在 解读 历史现象
  • 简介:冯尼古特的《五号屠场》表面上看是一部“时空旅行”小说,讲述主人公毕利·皮尔格利姆在过去、现在和541号大众星之间的旅行。但是,通过元小说和互文性叙事策略,作家实际上也同时解构了毕利的“时空旅行”,使之成为主人公精神错乱的表征。通过这种建构和解构主人公“时空旅行”的过程,作家试图表现创伤、反战和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等主题。

  • 标签: 时空旅行 元小说 互文性 创伤
  • 简介:短篇小说《手术》的作者盛可以是近年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她的长篇小说《水乳》获得了深圳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短篇小说《手术》登上了“二00三年全国短篇小说排行榜”。

  • 标签: 短篇小说 盛可以 文学奖 长篇小说 文坛 作者
  • 简介:本文通过对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泉镜花的短篇小说《外科手术室》中反讽叙事的考察,探讨一种值得关注的文体创作。《外科手术室》将小说世界里的"美"反讽为"矫情"与"表演",以此揭示"美"的相对性和伪善性;将"爱"描画为实质上的"逃离",实现了对"爱"的反讽叙事。该小说通过对"美"与"爱"两个层面的本质性反讽书写,构建了一个精妙的反讽时空体系,实现了对文本表层浪漫主义叙事的超越。

  • 标签: 泉镜花 《外科手术室》 反讽 时空建构
  • 简介:读完《手术》(《名作欣赏》2004年第9期),许多人可能会心存疑惑:这篇名为《手术》的小说,究竟意在记录唐晓南左乳良性纤维腺瘤的切除手术,还是要讲述她的婚恋故事?这显然是被作者有意交织在一起的两个事件。它们之间有无关联?若有,又是怎样的关系?读者难得其解,而作者不仅不施以援手,

  • 标签: 小说 盛可以 婚恋故事 作者 讲述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