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鲁迅是一个人,而是人就得让别人说,说好说坏是一回事,让不让说则又是一回事。鲁迅是伟大的,但正因为他伟大,所以才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 标签: 鲁迅研究 学术问题 中国 文学
  • 简介:2017年6月3日至4日,“杜甫与长安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杜甫读书会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举行。会议由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西北大学汉唐文学研究院、杜甫读书会联合主办。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长安文化 读书会 杜甫 学术论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简介:红学研究一直存在一个学术规范与学术门槛的问题。选择最近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比较与分析,意在说明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学者,如果漠视研究历史,也难免会做出外行的研究。已有的成果被当作新发现来重提,尚有争议的内容又当成共识来使用,这样的研究是不利于学术发展的。了解并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开展有效研究的前提,这本是学术研究的应有之义。现阶段的研究中却存在一些自觉不自觉地简化学术史的现象,轻者叠床架屋,重者混淆是非,这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

  • 标签: 红楼梦 学术规范 学术史
  • 简介:诸如抄袭之类的不正学风在当前整个学界腐败中只是末流,而学界腐败又与政治腐败、经济腐败相勾连并以之为根基。故而,仅仅惩治一些学术不端者,对于中国大陆“不正学风”的“改正”,只能是杯水车薪。进而言之,中国大陆要有良好的学术秩序和风气,还须走很长很长的路。林毓生教授关于“汪晖涉嫌抄袭”事件的意见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其基本精神值得高度肯定。相反,王斑教授、陈晓明教授等先生的看法“负价值”大而“正价值”小。诚然,对作为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以及仓促写成的公开信或短文,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像对待学术论文那样要求它达到论证充分、措词严谨、结构完整的水平。但既然是学术者针对“文艺学学术事件”的言说,其言说就必须首先做到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不背离“科学精神”,能遵循学理和相关的规范,不然,便会给学术界添乱。

  • 标签: 学术批评 文艺学学术事件 学术规范 学术道德 汪晖涉嫌抄袭 国家学术形象
  • 简介:<正>清初康乾时代,学术思潮奇变迭起,先是“程朱陆王之争”,继又“汉宋之争”,①依次递嬗隆替。生活于这个时代的李绿园及其小说《歧路灯》受到了清初这两种学术思潮的深刻影响。晚明陆(九渊)王(守仁)心学兴盛,“好货好色”说②和“私心”说③等“异端邪说”风行一时,强烈冲击程朱理学。但到“清康雍间,王学为众矢之的”④。许多封建学者深恶心学的空疏无用和败坏礼教,甚而在总结明亡原因时也归罪于心学。如顾炎武就愤慨抨击心学“以明心见性之

  • 标签: 《歧路灯》 李绿园 清初学术 程朱理学 文艺思想 小说
  • 简介:从《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到《中国现代诗学》,从《给新诗的爱好者》到《一得诗话》,《从新诗文体学》到《吕进诗论选》,从《对话与重建》到《现代诗歌文体论》……吕进先生的诗学著作或编著体现出来的学术思想和品格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在诗歌的沃土上耕耘了几十年的吕进教授结集自己毕生的心血.铸造了这套厚实的四卷本的《吕进文存》。作为著名的诗学批评家,他的“新诗文体学”、诗学“转换性”思想、“二次革命”、“三大重建”等无不是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成为今日诗歌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 标签: 《新诗的创作与鉴赏》 吕进 出版意义 学术价值 《对话与重建》 现代诗学
  • 简介:2012年8月27至29日,“2012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词学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马来亚大学华人研究中心和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武汉大学文学院具体承办。来自两岸三地及日本、韩国的近130名专家学者云集珞珈山下、东湖之滨,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商讨热点难点问题,分享学术盛宴。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词学研究 研讨会综述 武汉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 简介:综观刘再复30年的学术历程,前半段扮演着一代文学的启蒙者的角色,后半段则悄然隐退社会中心,成为一个独立不移的“学术中人”。刘再复八十年代的学术思想,一定程度上表征了该时代的文化诉求和文化走向,对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学术中人”不是“学界中人”,其标志是研究主体始终处于一种“学术状态”。所谓“学术状态”即学术研究完全超越功名利禄和“稻粮谋”等现实层面的目的,“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将之视为内在心灵和个体生命的需求,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原则,以创造思想、发扬真理为最终目标。

  • 标签: 刘再复 启蒙者 学术中人 学术状态 创造思想 发扬真理
  • 简介:武夷山辛疾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11日至15日在辛弃疾仕闽810周年之际,在其晚年奉祠的所在、风景名胜地武夷山市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福建文学会、福建旅游学会联合倡办,与会代表110多人,来自韩国、日本及大陆的20个省市与港、台地区,共提供学术论文60馀篇、著作5本,诗词111首.会议期间,大家各抒己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

  • 标签: 武夷山 辛弃疾 学术研讨 政绩观 文学创作 文体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大众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对于文化艺术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地增强,群众文艺团队也因此备受青睐。本文从群众文艺团队的作用出发,立足于当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供考。

  • 标签: 社区文化 群众 文艺团队 激励
  • 简介:1906年,后世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鲁迅(1881—1936)从医学专门学校退学,回到东京,开始着手研究文学并撰写五篇较长的文言论文。论文的复古文体受反主流的反清语言学家章太炎(章炳麟,1868—1936)在其主持的《民报》上发表的文章的影响。鲁迅在1936年仍曾公开表达对章太炎的敬仰之情,主要缘于章直面当时的中国强权,始终坚持毫不妥协的反对立场。

  • 标签: 论文 鲁迅 文言 中国现代文学 反应 学术
  • 简介:成都大学建校三十周年之际,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持召开的“钟树梁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文系校友座谈会”于2008年12月8日在学校学术交流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与会者有早年钟先生的学生、成都大学建校之初的中文系毕业生、以及退休和在职教师代表五十余人。会议由文新学院院长谭平主持。著名语言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铎先生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详细回顾了早年师从钟先生研习声韵学的不平凡经历,介绍了钟先生在该学术领域的高深造诣和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成都大学青年教师刘咏涛介绍了钟先生近年来的学术成果和诗歌创作的情况;

  • 标签: 学术思想 成都大学 博士生导师 学术交流 新闻传播 教师代表
  • 简介:摘要阿拉伯人长期对外扩张,收容了大批俘虏及和平居民,他们是释奴的一大来源。随着阿拔斯王朝军事扩张基本结束,社会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开展,此时释奴已经占据阿拔斯王朝社会大部分,他们相对阿拉伯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凭借着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融合,他们为阿拔斯王朝的学术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从释奴的来源谈起,列举阿拔斯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及其著作,浅析释奴这一特殊群体在阿拔斯时期在学术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其贡献的原因。

  • 标签: 释奴 阿拔斯王朝 学术贡献
  • 简介:一向喜欢读徐学的文字,包括他的学术文章和著作。这是因为读他的文字从来没有枯燥与艰涩之感,字里行间透着鲜活和灵动之气,脱俗于眼下不艰深不枯涩似乎就不学术的庸俗风气。即便是正儿八经的学术评论,正人君子般的学术论著,在徐学笔下也能深入浅出、兴味无穷。无论是他早期的《隔海说文》、前几年的《火中龙吟——余光中评传》,还是新近出版的这本《悦读台北女》,可以说都是我所见到的最具美感、最具文学性和感染力的学术文字。能将文学性与学术性结合得如此完美,如此相得益彰,徐学当仁不让地可以成为这一方面的典范。一路读着他的文字,也许会产生短暂的疑惑:“这也是学术么?”“学术文章也可以这样写么?”然而,答案却是肯定的。因为,在徐学的笔下,诸种学术的要素一样都不缺少,学术的严肃态度、学术的理性精神、学术所需要的思考深度和独到见地各各兼具,在通常意义的学术之外,更添了一分情趣、感性和愉悦。

  • 标签: 学术文章 徐学 台北 愉悦 感受 学术评论
  • 简介:2018年7月7日至8日,首届周作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基础资料的钩沉与整理”在日本早稻田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日、英三国的34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主办方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小川利康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说,他指出,基于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日本研究界历经几代学人的努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本次会议正是在秉持此文学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 标签: 日本早稻田大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周作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 纪要 基础资料
  • 简介:为纪念已故著名教授、诗人、学者、翻译家穆木天诞生九十周年,在吉林市召开了全国首届穆木天学术讨论会。这个学术讨论会是经北京师大等十几个单位发起而由吉林师范学院、伊通满族自治县主办的。参加会议的有六十多人,提供论文二十多篇。会议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①穆木天的生平和思想;③穆木天的诗歌和诗论;③穆木天与外国文学、儿童文学等。穆木天的

  • 标签: 穆木天 学术讨论会 伊通满族自治县 外国文学 北京师大 蒋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