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3 个结果
  • 简介:萧公权先生是一位仙风道骨的学人,颇有些道家的风采,个头不高,'麻雀般的精神,总是跳跳跃跃的'。他出身哲学,研究政治学,又能兼及历史,自然较传统派更上层楼。他以所受的西方政治学训练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后来居上,成就一学科的扛鼎之作。研究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政治学,他没有像同时代很多人一样涉身政界,却常有政论见诸报端,自嘲曰'是亦为政'。

  • 标签: 中西学术 传统萧 公权先生
  • 简介:<正>本文集收入作者解放前后所写的三十篇学术论文,最早的一篇发表于1935年,最晚的发表于1979年,有十二篇未标明发表年份和所见报刊,可能有旧作,也有新作。三十篇论文分为四组:第一组是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及历史分期问题的研究;第二组是关于中国古代哲学与经学的研究;第三组是探究墨子的思想及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第四组是关于小学和训诂方面的。作者是著名的古史专家。当年顾颉刚先生发动古史讨论时,他曾以“杨守”的笔名与

  • 标签: 杨向奎 分期问题 社会性质 顾颉刚 古史 学术文集
  • 简介:陶宗仪(1329-1412),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浙江黄岩陶阳人(今路桥峰江),自称天台陶宗仪。他是温台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是宋至明清承前启后的学术大家,也是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卓著贡献的重要人物。他立身高洁,才华横溢,博闻多识,卓有创见。他在人文学科,以至自然学科的探索和研究,思路开阔,著述极多,是带有开拓性的一代学者,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故赢得历代文史大家的高度关注和赞誉。称其为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学家、人文学家;也还有称他为我国出色的百科全书大家。他的《辍耕录》、《书史会要》、《说郛》等著述,可和洪迈《容斋随笔》、沈括《梦溪笔谈》、赵汝适《诸蕃志》、宋应星《天工开物》、李自珍《本草纲目》等相比美,堪称宋明以来的海内一代名作。

  • 标签: 学术文化 陶宗仪 《容斋随笔》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本草纲目》
  • 简介:余振贵赴台湾参加学术交流1995年8月1日至7日,本刊副主编、宁夏社科院副院长余振贵研究员前往台湾参加了“第三届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了题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穆斯林少数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论文。主会场在台北市福华饭店举行。会后,又应邀...

  • 标签: 清真寺 台湾 学术交流 台北市 青年服务队 新竹科学园区
  • 简介:类书释义类书是中国古代博采众书原始材料分门别类纂辑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它既是查阅各个专门知识的工具,又是兼容博纳古代文献资料的渊蔽。类书的创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类书,是三国曹魏初年编纂的《皇览》。魏文帝曹王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就在它废汉建魏的前几个月,于延康元年(220)令儒臣王象、缪袭等人,纂集经传,随类相从,分为四十余部,每部载文数十篇,共一干多篇,八百余万字,数年编成,名为《皇览》。《皇览》开创了类书的编纂体例,成为类书的始祖。

  • 标签: 学术源流 《四库全书总目》 四部分类 《皇览》 分类方法 《四部丛刊》
  • 简介:刘大年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集"战士"与"学者"双重品格于一身,一生秉持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的理念,强调学术与政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史学成就与新中国50年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演变密切关联,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学术与政治是具有各自实践理念和独立活动领域、在观念上不可混而为一的两大系统。学术和政治意识形态结合并不必然地会损害学术,恰当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意识形态出发,同样可以有学术发现,可以取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史学成就,这是刘大年史学留给后人的重要学术遗产。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革命意识形态及其规约下形成的革命史范式是学术与政治结合在观念和实践上的产物。研究刘大年史学风格有助于理解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张力与融合。

  • 标签: 刘大年 史学成就 革命意识形态 史学风格
  • 简介:2010年5月17~18日,上海大学文学院族群研究中心主办了“都市与族群学术研讨会”,这是我国首次以“都市与族群”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心主任巫达教授主持,来自上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广东省民族研究院等院校的族群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30篇。研讨会围绕都市族群概念、城市与族群、民族、社会组织和都市民族等专题进行了讨论,既宏观论述,也有微观探讨;既有侧重于理论的分析,也有结合具体实践与田野的阐述。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族群研究 研讨会综述 都市 中央民族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 简介:<正>蒋礼鸿教授,字云从,当代著名训诂学家、敦煌语学家、汉语词汇学家,在古籍整理与辞书编纂方面亦有突出贡献,成绩卓著.1916年他出生于浙江嘉兴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幼始知学,少年就读于嘉兴秀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杭州之江文理学院国文系受业于夏瞿禅、钟钟山、徐益修诸师,而深得诸师治学三昧.在之江他沈潛经史子集,兼攻旧体诗词,夏瞿禅师曾评论:考据词章不妨兼治,锲而不舍,可到陈兰甫,

  • 标签: 学术特点 辞书编纂 语源 词义 《通释》 校释
  • 简介: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生于清雍正八年十二月十日(1731年1月21日),卒于嘉庆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1807年4月1日),终年78岁。他是清乾嘉时期一位名人,既是饮誉全国的绍兴师爷、幕学与法律专家,又是廉洁奉公、声名远扬的清官良吏,同时在学术上颇有

  • 标签: 汪辉祖 雍正 乾嘉时期 嘉庆 吏治思想 学术成就
  • 简介:章太炎《儒术真论》将真儒术的本质界定为“以天为不明及无鬼神”。这一诠释在理论与方法上是一个自洽的体系,并且以西方传入中国的近代科学为知识基础。章氏一方面从墨家批儒记录中落实界定真儒术的文献依据,对儒墨之差异提出了独到的分析,他试图走出一条迥异于孙诂让“本说经家法,笺释诸子”的路子,强调治子乃“寻求义理”的“主观之学”,从而为国学旁采远西新学打开了空间。而另一方面,《儒术真论》的两篇解说性附文《视天论》和《菌说》,经受斯宾塞进化学说、《谈天》等西学影响,采纳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新的宇宙、世界支配及运行原理,并将之作为诠释真儒术的知识支撑。章太炎儒术新诠,无论从科学革命导致“范式转换”的普遍视角来审视,还是察之以中国传统学术的自我调适以及西学东渐从明末到清末的复杂历史轨迹,都折射出近代中国学术嬗变的某些动态图景。

  • 标签: 章太炎 儒墨差异 治子之学 牛顿定律 西学东渐
  • 简介:余嘉锡(1884--1955)是著名文献学家,所著《四库提要辨证》一书,订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舛错讹失,是研究古籍和学术史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余嘉锡还对学者撰述之时引用古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关于引用古书记卷数起于何时、引用古书不规范导致的错误、引用古书所应遵守的学术规范和如何根据古书引文进行考辨等,都具有卓见特识。

  • 标签: 余嘉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提要辨证》 引用古书
  • 简介:国际蒙古学协会秘书长比拉于1927年9月2日,作为阿拉特沙格德尔的幼子出生于乌兰巴托市。他从小追求知识和文化。1946-1951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习期间,他掌握了自己的主要专业———历史学的基础知识。从1953年开始,他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同时...

  • 标签: 历史文献学 蒙古历史 蒙古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蒙古帝国 历史编纂学
  • 简介:学术著作书稿,指的是有系统的比较专门的学问的书稿。在书籍编辑活动中,每个初审人员,或多或少都会面对学术著作书稿。面对各学科多姿多彩的学术著作书稿,初审人员怎样着手编辑的职业审稿工作,或者说,从哪个环节开始切入编辑工作过程?笔者以为,从学术著作书稿的结构着手开展分析、研究和判别,进行初审编辑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学术著作 书稿初审 结构意蕴 编辑工作 出版工作 学术质量
  • 简介:“域外汉籍”,既包括流传到域外的中国典籍的抄本、刻本,也包括在域外传抄和刻印的中国典籍,此外,还可以指外国人用汉文写作的创作和研究著作。最后这一类文献也称之为“准汉籍”。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中国典籍就已传到了朝鲜和日本。

  • 标签: 汉籍 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典籍 文献馆 联合报 台湾
  • 简介:人类学传人中国虽然已超过整整一个世纪,但人类学学科建设的真正发展则是近年的事,而学科建设中最具有显示度的是博士点的建立。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从1981年复办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是大陆人类学唯一的博士、硕士和学士授予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也招收人类学博士班学生),直到1998年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建立起人类学的博士点,才改变这种局面。几乎是同时,台湾的清华大学(1997年)、台湾大学(1998年),香港科技大学也开始招收人类学博士班学生。

  • 标签: 中国人类学 学术关怀 香港中文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学科建设
  • 简介:张承志在南京大学作学术演讲应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伍赔业先生和南京大学外国学者留学生研修部的邀请,3月25日至29日,我国著名回族学者、作家张承志先生在南京大学作学术访问和演讲。张承志报告会计两场,讲演题目分别是《内蒙古游牧民的生活与...

  • 标签: 张承志 南京大学 伊斯兰教 文学创作 学术演讲 内蒙古
  • 简介:<正>容庚先生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省东莞城人。生于1894年9月5日,卒于1983年3月6日,终年九十岁。先生少年即醉心于金石之学,壮而弥笃,由文字而及器物,进而及于史迹。毕生著书二十余种,论文及其它述作近百篇,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和收藏家。容庚先生出身于晚清书宦世家,其高祖、曾祖分别是道光年间的贡生、举人、祖父鹤龄系同治恩科进士,外祖父邓蓉镜官至翰林,父亲为光绪丁西科拔贡,世代皆习举子之业。但先人早逝,直接给他以亲炙的是四舅邓尔雅和从叔容祖椿。邓尔雅是广东有名的书法篆刻家;容祖椿工于绘画。先生从小就受到长辈学术与艺术的熏陶,这对他一生的治学影响极大。1913年,当他还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就已经对金石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开始研习吴大徵的《说文古籀补》和桂馥的《缪篆分韵》时,即萌发补辑之意。1917年中学毕业,不复升学,与弟妹策划共同采集篆籀之见存者为《商周秦汉文字》一书,后因种种原因而未果。1922年,先生与三弟容肇祖北上求学,路过天津,挟

  • 标签: 容庚 彝器 治学特点 《金文编》 图录 吉金
  • 简介:美国大学学术独立的8项原则:1.学术自由,并以职业安全保障学术自由。2.不允许商人学者或学者商人存在。3.官员不能读在职博士。4.不允许政府官员任兼职教授。5.不允许称导师为领导。6.不允许给人提包和开车门。

  • 标签: 美国大学 学术独立 学术自由 不允许 安全保障 政府官员
  • 简介:《满江风雨一帆归》是三十多年前潘韵先生赠送我的一幅山水画。当年,我还是一个下乡知青,每天忙于农活,虽然很劳累,但一有时间还是很喜欢画画,自得其乐。一次偶然机会,通过杭州西泠印社丁茂鲁先生(原西泠印社主任,全国著名人物画家、书法家)牵线,我认识了潘韵先生。那时候我是个世事不知的“小鬼”,潘先生头上顶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饱经风霜的面庞,浓墨眉毛下的睿智的双眼却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认识潘先生,我开心死了,哪里忌讳他的“反动”,而是用一双稚嫩的眼睛真诚地羡慕地仰视他。

  • 标签: 学术权威 西泠印社 著名人物 山水画 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