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视网膜病变(DR)分级与其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将412例糖尿病患者按照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观察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候要素与DR分级之间的关系。比较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肝虚证、阴虚证、气郁证、阳虚证、脾气虚证、痰湿证、肾虚证在DR各级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出现较多的前10个中医证候要素为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肝虚证、阴虚证、气郁证、阳虚证、脾气虚证、痰湿证、肾虚证。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气郁证、脾气虚证在DR各级之间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肾虚证在DR各级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2级、3级、4级、5级(P〈0.005)。阴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5级(P〈0.005)。阳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3级低于4级、5级(P〈0.005)。痰湿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肾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结论DR患者中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肝虚证、阴虚证出现较多,其中肝虚证在中晚期较重,阴虚证晚期较重,气虚证伴随疾病整个过程;气郁证、阳虚证、脾气虚证、痰湿证、肾虚证出现略少,但阳虚证、痰湿证和肾虚证晚期明显加重。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关因素 中医证候要素
  • 简介:  目前糖尿(diabetesmellitus,DM)患者正日趋增多,DM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之后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疾病.糖尿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DM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2002年全世界DR患者总人数为644~805万.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DM患者人数不断增加,DR患病率也逐步提高.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地10家医院1991~2000年住院的3469名2型DM患者,DR并发症的患病率为31.5%,已接近或部分超过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2].……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早期糖尿病/中医药疗法
  • 简介:中医眼科学强调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所以不仅要重视全身表现和舌脉,更要重视局部体征。目前的教学,对于有辨证意义的糖尿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均使用单纯的语言描述,或只结合单纯的眼底图片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缺少直观的感受,难以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在教学中尝试根据教科书上列举的各种糖尿视网膜病变的辨证分型及眼底表现,配上相对应的眼底图片,并结合目前眼科领域常用且较为先进的相干光断层成像(OCT)的图像,三者结合,展示给学生。既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和教科书的一致,又能直观地让学生看到糖尿视网膜病变各种证型对应的眼底表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标签: 糖尿病 眼底 图像库 中医辨证 教学
  • 简介:【摘要】研究羟苯磺酸钙对糖尿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眼科收治的,100例患有糖尿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72眼)和对比组(74眼)。对比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片及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裸眼视力、眼底微循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裸眼视力、眼底微循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羟苯磺酸钙在治疗糖尿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中,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眼底微循环情况明显改善,同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羟苯磺酸钙 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 眼底微循环
  • 简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是眼科最常见的视网膜疾病之一,其发生率与RVO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VO是由于视网膜动静脉管腔狭窄和舒张限制,造成血液流通受阻,或血管发生血栓栓塞所引起。根据阻塞的部位不同,Hayreh[3]提出将RVO分为三大类,

  • 标签: 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20例,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采用诺迪康胶囊治疗,并联合西医药针对病因治疗、防治血栓形成和激光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西医药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总显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86.6%,西医组为73.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优。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62例(66眼)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36眼)和对照组(30例,30眼).治疗组以活血化瘀中药分期辨证治疗,对照组以西药尿激酶为主治疗.结果:在开始有效日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活血化瘀中药对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疗效显著.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分期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明显.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活血化瘀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引起患者视力丢失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其并发的黄斑水肿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部分中央静脉阻塞的患者继发的视盘水肿还会引起患者视野的丢失及病程的迁延反复。在目前临床中,现代医家根据中医四诊辨证,提出对静脉阻塞继发水肿的病因病机不同观点,并应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针刺,注射剂等中医治疗取得了可观的疗效,且联合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曲安奈德等西医常规疗法,可以在有效抑制水肿的同时,降低疾病复发概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常规疗法带来的副反应。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水肿 中药 中成药 针刺 中药注射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糖尿视网膜病变致视野损伤患者应用羟苯磺酸钙 联合复方血栓通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收治的 106例糖尿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复方血栓通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应用羟苯磺 酸钙 联合复方血栓通的治疗方式。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疗效率为92.4%,对照组的则为 67.9%;且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率均较高与对照组,两组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羟苯磺酸钙 复方血栓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野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2型糖尿老年患者视网膜病变(DR)进程及机理的关系,并探讨其中医治疗方剂。方法选择经诊断为2型糖尿老年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35例;背景期DR组33例;增殖期DR组36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做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DR患者血液中的visfatin、SAA、TNF-α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视网膜病变患者的visfatin、SAA、TNF-α表达显着上调,较正常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与胰岛素的浓度成负相关。结论DR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升高,能反映患者眼底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情况和微动脉硬化严重程度,提示血浆visfatin水平可能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SAA能刺激内皮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组织因子的表达,促进血栓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visfatin、SAA都能促进TNF-α分泌并在介导炎症反应中起到了媒介作用,三者的异常表达具有促进眼内动脉重塑和新生内膜的生长作用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酶联免疫分析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护理干预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激光、药物、手术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外治护理干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两组视力、眼压、视野、黄斑水肿等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视力、眼压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改善方面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辨证护理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疗效显著。

  • 标签: 视网膜 静脉阻塞 中医外治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