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簧气管导管在肠梗阻手术肠管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弹簧气管导管应用于我院2016年的10月-12月中16例肠梗阻患者(即将弹簧气管导管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形成封闭的负压环境,必要时使用输血器做肠道灌洗)作为实验组,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期手术的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肠管减压按常规方法减压(即在需减压的肠管处用11号刀片打开肠管,周围用湿纱布垫包裹,保护周围脏器组织及皮肤。将传统的吸引器直接从打开的肠管处,吸出肠道内容物。如肠道内容物为团块状,用普通长镊将团块取出,置于弯盘内)。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簧气管导管在肠梗阻手术肠腔减压中的应用能避免腹腔污染和肠粘膜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预防切口感染。

  • 标签: 肠梗阻 肠腔减压 弹簧气管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2年7月间在我院ICU及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治疗中导管堵塞的患者40例,了解堵塞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部分阻塞者24例(60.00%),完全阻塞者16例(40.00%)。疾病特殊性、药物的性质、导管的类型、患者因素及护士因素等均是导管堵塞的参与因素。结论针对导管堵塞原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确保导管畅通。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堵塞 相关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强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的相关并发症、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透析中心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的血透患者4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导管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流量、静脉压、尿素清除率(Kt/V)以及感染、出血、血栓、动静脉反接等并发症。结果干预组动静脉反接发生率9.1%较对照组40.9%明显下降,静脉压92.18±18.72mmHg与对照组70.4±17.78mmHg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4.5%较对照组31.8%明显下降;同时干预组患者发生导管栓塞、血流量不佳的比例降低,静脉压、Kt/V等透析充分性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充分性,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

  • 标签: 带涤纶套透析导管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未闭是早产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与动脉导管闭合的早产儿相比而言,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更可能会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并且其死亡率也高于前者。本文旨在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总结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策略,为全面推进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进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手术治疗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Foley导管在促宫颈成熟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中、晚期妊娠达到引产指征但需促宫颈成熟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小剂量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简易Foley导管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促宫颈成熟成功率为96.0%,对照组的促宫颈成熟成功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8.0%,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促宫颈成熟引产中采用简易Foley导管干预模式,能够提升促宫颈成熟成功率与自然分娩率,值得应用。

  • 标签: 简易Foley导管 促宫颈成熟 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绕固定法在术后硬膜外镇痛导管固定中的效果。方法实施硬膜外镇痛患者412例,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71岁,体重45-102千克。根据硬膜外导管的固定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普通固定法,B组为环绕固定法。观察两组术后24h内,48h内的导管脱落例数并记录。结果B组采用环绕法固定硬膜外导管,其脱落的例数明显低于A组的普通固定法(p<0.05),两组的患者的体重、年龄、导管留置在硬膜外腔内的长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环绕法固定硬膜外导管能明显降低导管的脱出和移位,镇痛时间延长,效果确切。

  • 标签: 硬膜外镇痛固定方法硬膜外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需进行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40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SS20.0软件包对患者血液透析过程感染情况发生的概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40患者中出现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有7例,发生率为17.5%,糖尿病肾病、股静脉穿刺、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均是诱发感染的主要因素。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感染出现后,医护人员立即对症处理,都没有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与他类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最大限度减缩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等护理措施的应用,均可以实现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的目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普及与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颈内静脉置管 护理干预 要点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合并感染的超声图象特征。方法对超声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合并感染的30例患者与同时期经过超声波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乳腺癌的患者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三者两两比较,在高回声边壁,内部回声,内部血流及距乳头方面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扩张合并感染往往以乳头下更为常见,多数无血流信号分布,而三者在象限分布,纵横比,边界、形态、内部钙化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提高对乳腺导管扩张合并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并可与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等的内变进行鉴别。

  • 标签: 乳腺导管扩张 感染 纤维腺瘤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rer)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肿瘤中长期化疗。目前以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微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为广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提供稳定的无痛性静脉输液通道1-2。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中长期化疗 无痛性静脉输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理盐水中心静脉导管冲管间隔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建立颈内、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100例,统一选择7G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培训护士脉冲式冲管方法,考试合格后开始分组,将监护1床、2床、3床的护士每12h冲管作为对照组,监护4床、5床、6床的护士每8h冲管作为实验组,观察与记录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堵管例数,导管感染的例数。结果实验组每12h冲洗中心静脉导管、堵管例数、导管感染例数均大于对照组每8h冲洗中心静脉导管。结论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感染率有很大关系,冲洗时间影响导管堵管例数、导管感染例数。

  • 标签: 生理盐水 中心静脉导管 冲管间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对126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代替传统的穿刺抽液及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减少了胸腔积液B超定位检查及抽液次数,减少相邻脏器损伤、胸腔感染的机会,同时便于腔内冲洗及给药治疗,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对胸腔积液进行引流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的风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实ICU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803例,其中发生CRBSI46例,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46例患者发生CRBSI的原因与操作不当、导管的类型和材料、置管部位、时间及患者因素等有关;其中4例患者更换导管,7例拔除了导管,其余35例感染得到控制。结论患者、导管及置管因素均影响CRBSI的发生,通过纠正诱发因素,降低CRBSI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血透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以便为我院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预防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3月476例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患者以及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在我院住院的46例血透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76例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46例,发生率9.6%;共分离培养50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33株,占比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革兰氏阴性杆菌17株,占比34%,以大肠埃希菌多见;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留置时间,插管部位,基础疾病明显相关(P<0.05),经验性予以万古霉素封管及全身抗感染治疗89.1%的导管得以保留。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缩短留置导管时间,尽可能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可有效降低感染率,采用万古霉素封管及全身抗感染治疗,可有效保留导管

  • 标签: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封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静脉E形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0例采用雅格力胶布在常规贴膜的基础上做E形固定,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贴膜固定,两组患者的置管方法、冲封管方法等导管维护方式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脱出的情况、深静脉导管穿刺处皮肤细菌的检出率。结果试验组导管脱出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穿刺处皮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形固定法是一种简单易执行的操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E形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37例长期导管行血液透析继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患者,均应用抗生素封管和全身用药.结果37例患者中,治愈35例,反复感染2例,给予拔管后继续静脉抗感染治愈。结论抗生素封管加全身用药对长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长期导管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