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晚期妊娠超声测量与临床测量羊水值。方法 选择2019年上半年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利用超声测量羊水指数对孕妇进行评估,术中利用负压吸引器将孕妇羊水收集到测量瓶中,保持封闭,之后完成测量工作。结果 超声测羊水指数小于8cm的孕妇有10例,临床监测有13例,利用超声方法监测羊水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超声检查AFI为97.5%th时,超声监测在25%左右,临床监测值约达2150ml。结论 羊水量异常会对患儿及孕妇造成严重伤害,现阶段临床治疗常应用超声与临床监测建立联系,并构建出便捷检查通道,为孕妇后续生产方式提供必要保障及重要信息。

  • 标签: 晚期妊娠超声测量 临床测量 羊水值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技术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及对甲状旁腺的保护效果。方法将84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随机分为2组使用纳米炭的实验组和未使用纳米炭的对照组各42例,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加患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均采用精细背膜解剖法,通过对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个数、转移淋巴结个数、染色淋巴结个数、甲状旁腺误切个数、记录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的损伤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米炭实验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个数、转移淋巴结个数、染色淋巴结个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及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中位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发生。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可明显提高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染色的淋巴结转移率更高,进而能更准确地反映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以指导术后治疗,同时纳米炭对甲状旁腺的负显影作用,可减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 标签: 纳米炭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组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EP刀联合纳米银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采用LEEP刀+纳米银凝胶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采用LEEP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阴道排液时间、出血开始时间、愈合时间更短,术后不良反应更少,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LEEP刀联合纳米银凝胶对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LEEP刀 纳米银凝胶 慢性宫颈炎 阴道感染 阴道出血
  • 简介:目的了解明胶/聚己内酯(Gt/PCL)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对家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6只家兔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其中8只行同体对照实验,分别以Gt/PCL纳米纤维膜覆盖(Gt/PCL组)、PCL纤维膜覆盖(PCL组);余下8只家兔创面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对照组),各组创面数均为8个。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于伤后3、7、10d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创面及创周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Gt/PCL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2±1.3)d、PCL组(20.3±1.1)d、对照组为(22.0±0.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PCL组伤后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他2组(P〈0.05)。与其余2组比较,Gt/PCL组真皮层肉芽组织增生少,上皮细胞移行速度明显增快,胶原排列规则。结论Gt/PCL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能明显促进家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效果比较确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标签: 明胶 纳米技术 聚己内酯 创面愈合 电纺
  • 简介:背景:纳米Ag-SiO2目的:将人前列腺部尿道上皮细胞置于纳米Ag-SiO导尿管抗菌作用突出,明显减少了长期留置尿管所致的泌尿系感染。在追求纳米银医疗产品优异抗菌性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其生物安全性。2导尿管浸提液中培养,评价纳米Ag-SiO2方法:分别以普通导尿管浸提液、纳米Ag-SiO导尿管的生物学安全性。2结果与结论:纳米Ag-SiO导尿管浸提液及普通细胞培养液培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前列腺部尿道上皮黏膜细胞,培养2,5,7d,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用酶标仪测定各培养间期各组体外细胞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同时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和增殖情况,定量和定性地进行毒性评价及比较。2导尿管浸提液细胞毒性为1级,普通导尿管浸提液细胞毒性为0、1级,细胞相对增殖率组别效应无统计学差异(F=0.544,P=0.475);细胞相对增殖率时间效应有统计学差异(F=3.031,P=0.086);组间与时间之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差异(F=0.130,P=0.879)。结果表明纳米Ag-SiO2导尿管对不同培养间期细胞的生长繁殖影响微弱,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

  • 标签: 生物相容性材料 纳米粒 尿道上皮 二氧化硅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分别与骨髓干细胞(Bonemarrowstemcells,BMSCs)和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共培养时细胞对磁铁颗粒的摄取情况,以初步探讨其作为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剂去标记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而进行MRI示踪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粒径为6nm的Fe3O4磁性颗粒及经聚L-乳酸(PLLA)表面修饰的Fe3O4磁性颗粒(200nm),分别在细胞接种时及接种后24小时两种方式加入。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OES)检测细胞对铁颗粒的摄取量。结果细胞对铁颗粒的摄取量受纳米磁铁颗粒的种类,加入方式和细胞类型的影响。BMSCs和ADSCs对6nm粒径磁铁颗粒的摄取量显著高于对200nm铁颗粒的摄取量,而ADSCs摄取的量又高于BMSCs。结论6nm粒径的磁性氧化铁颗粒可以较好的被BMSCs和ADSCs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标记物来进行MRI示踪。

  • 标签: 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 核磁共振成像术 骨髓基质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 简介:目的制备叶酸靶向相变型载硫化铋(Bi2S3)纳米粒(FBS-PFH-NPs)并用于体外细胞靶向及CT/超声显像。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和声振法制备FBS-PFH-NPs,检测其基本性质;以宫颈癌Hela细胞验证FBS-PFH-NPs体外寻靶能力;观察60、90、120、150、180W功率HIFU辐照后FBS-PFH-NPs回声强度和温度变化,以及纳米粒中Bi2S3浓度为1.0、2.0、3.0、4.0、5.0mg/ml时FBS-PFH-NPs体外CT及超声显像效果。结果光镜下FBS-PFH-NPs呈球形,平均粒径(458.50±69.22)nm;Bi2S3均匀分布于其外壳,浓度为1.0mg/ml。FBS-PFH-NPs大量结合于Hela细胞周围。HIFU辐照后,FBS-PFH-NPs发生液气相变,且随功率增高,FBS-PFH-NPs回声强度及温度均逐渐增高(F=110.09、440.69,P均<0.01)。随纳米粒中Bi2S3浓度增高,FBS-PFH-NPs的CT值及回声强度均逐渐增高(F=146.14、16.74,P均<0.01)。结论FBS-PFH-NPs兼具靶向Hela细胞及CT/超声双模态显像能力。

  • 标签: 造影剂 硫化铋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近年来,铁蛋白(Ferritin)自组装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较大推广。利用铁蛋白纳米粒子自组装、可修饰的特征,对流感病毒保守抗原HA2及M2e串联Ferritin基因进行探究,形成HA2.M2e.Ferritin基因插入装铁蛋白纳米抗原颗粒N端,将其按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合成,扩增出铁蛋白基因,扩增至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后将阳性质粒转入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后获取最佳蛋白表达条件,鉴定得HA2.M2e.Ferritin及铁蛋白具有免疫反应,均可形成纳米结构,具有生物活性。

  • 标签: 自组装铁蛋白 抗原颗粒 流感疫苗
  • 简介:【摘要】胸腺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重要的中枢性淋巴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同时其对神经肌接头的功能也有直接的影响[1],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临床上一系列胸腺疾病的出现,如:胸腺瘤、胸腺囊肿及胸腺增生等。根据目前医学现状,对于此类胸腺疾病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手段[2]。但由于胸腺结构较为复杂,血管变异情况较多,给临床手术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完善胸腺解剖学数据,避免临床手术不必要的损伤。

  • 标签: 胸腺 解剖学测量 解剖应用
  • 简介: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高,预后差,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氧化应激治疗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纳米Se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目的:观察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活性氧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索抗氧化应激效应在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机制。方法:(1)体外实验:提取、培养并鉴定大鼠软骨细胞,采用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进行干预培养抑制活性氧产生;(2)体内动物实验: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激素诱导组和实验组均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联合肌注甲强龙诱导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在诱导后第7天给予腹腔注射多孔Se@SiO2干预治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诱导坏死后第8周取双侧股骨头行MicroCT扫描分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1)活性氧检测和TUNEL实验显示:Se@SiO2干预后大鼠软骨细胞中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P〈0.05);(2)MicroCT扫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激素诱导组及实验组骨密度、骨体积、骨表面积/骨体积、骨小梁数、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股骨头表面光滑,骨细胞、软骨细胞、骨小梁正常,空骨陷窝和脂肪细胞少见;激素诱导组骨小梁断裂、脂肪细胞肥大融合、出现大量空骨陷窝,有明显骨坏死表现;实验组较激素诱导组股骨头坏死明显好转;(4)结果表明多孔纳米复合材料Se@SiO2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能够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并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氧化应激 软骨细胞 纳米材料
  • 简介:目的:观察纳米相陶瓷远红外线对截肢术后幻肢痛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58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盲的方法,A组为治疗组(30例),采用残端相对侧外贴纳米相陶瓷片两片,大小3cm×7cm,弹力绷带包扎。B组为对照组(28例),采用残端手法按摩拍打,中频电疗,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在治疗结束后残端弹力绷带包扎。两组治疗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以下指标:①SF-MPQ疼痛问卷评分表。②残肢皮肤微循环。③外周血前列腺素E2水平。④假肢代偿功能(小腿假肢病人)。结果:①治疗组30例治愈16例(53.3%),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9例(37.1%),总有效率6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皮肤微循环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③外周血PGE2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④治疗组在步速和步长的提高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后两组行走能力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相陶瓷片能够有效治疗截肢术后幻肢痛,促进患者功能的康复,是一种有效、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纳米相陶瓷对PLP的治疗可能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具体的机制尚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截肢 幻肢痛 纳米相陶瓷 远红外线
  • 简介: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但目前缺少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生物相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先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后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将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和商业钛金属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及凋亡。结果与结论: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条件及磁场条件能制备不同管径及管长的TiO2纳米管,以及不同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3d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周围的细胞明显增殖,细胞形态良好,排列规则,细胞增殖情况优于商业钛金属组。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3d后,细胞在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上生长良好,可见大量细胞伪足附着于其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组的细胞凋亡率7.8%小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组的9.4%及商业纯钛金属组的13.5%,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相容性 TIO2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成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纳米碳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使用示踪剂的不同分为纳米碳示踪组和美兰示踪组,各83例,手术切除的前哨淋巴结和全部腋窝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纳米碳作为示踪剂行SLNB时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美兰示踪组(p<0.05);纳米碳示踪组的准确率为96.4%,美兰示踪组的准确率为95.9%,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纳米碳示踪组的假阴性率为11.1%,明显低于美兰示踪组(p<0.05).结论纳米碳作为示踪剂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美兰,是临床上较为确切和可靠的示踪方法,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纳米碳;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13-02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碳标记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其中31例术前于胃镜下注射纳米碳混悬液(纳米碳组),余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检获情况,并探讨纳米碳标记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肿瘤定位作用。结果:纳米碳组淋巴结清扫数量[(37.32±10.27)枚]明显高于对照组[(30.16±11.29)枚,P0.05)。纳米碳组胃浆膜层染色区边缘与肿瘤边缘在垂直于手术切线方向的距离平均为(4.08±0.37)cm,有助于术者在腹腔镜下进行肿瘤定位并确定切缘距离。结论:术前胃镜下纳米碳标记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不仅有助于术者发现并清扫更小的淋巴结,有效提高淋巴结检出率,还具有肿瘤定位作用,在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纳米碳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肿瘤定位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纳米化疗药物干预人胆管癌细胞侏QBC939中Survivin和p53表达变化的情况,探讨其抑制肿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细胞诛QBC939,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纳米药囊组、有磁无药组、5-Fu组和吉西他滨(健择)组。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在药物干预后的细胞生长状态,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lernblot检测各组中Survivin和p53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有磁无药组、5-FU组、健择组、纳米药囊组中SurvivinmRNA和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53N则相反;纳米药囊组对QBC939细胞生长抑制明显,细胞凋亡率较其他各组高(除健择组)。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化疗药物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有明湿抑制作用,下调Survivin和上调p53可能是其抑瘤机制之一。

  • 标签: 纳米技术 基因 p53 SURVIVIN 化疗药物
  • 简介:摘要:介孔二氧化钛是近年来新兴的纳米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光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较高、光稳定性好、毒性较低和廉价易得等优点。该论文以介孔二氧化钛纳米粒为核心,表面修饰 HA和 ADH1, HA与肿瘤细胞表面 CD44受体结合,在肿瘤细胞中的透明质酸酶作用下,纳米载体结构被破坏; ADH1选择性的结合并阻断肿瘤 EMT细胞表面的 N-cadherin,从而抑制 EMT,克服肿瘤的耐药性,以期提高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

  • 标签: 二氧化钛 纳米材料 耐药性 肿瘤细胞 EMT 细胞毒作用 靶向给药
  • 简介:纳米金颗粒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特别是在分子影像学中展现出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 标签: 纳米金颗粒 分子成像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防晒霜优白中纳米二氧化钛含量的方法。方法分别通过灰化及湿法消解前处理防晒霜后,应用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吸光度,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计算钛元素含量,并对方法稳定性、精密度及回收率进行考察。结果灰化法测定钛元素含量均值为样品标示量的48.37%,RSD为1.25%(n=6)。湿法消解测定钛离子含量均值为样品标示量的90.09%,RSD为1.67%(n=6),显色稳定性好,RSD为0.01%(n=6),精密度高,RSD为0.36%(n=6),回收率高。结论纳米二氧化钛经湿法消解处理后,钛元素含量为标示量90.09%,符合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涂复比例,即该方法可有效消化纳米二氧化钛包裹体,应用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测定吸光度方法专属性好,可用于安全质量控制。

  • 标签: 湿法消解 灰化 二安替比林甲烷 纳米二氧化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