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提供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目标选择为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本次研究中按照1:1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以及观察组(56例),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分别为不同小组中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随后采用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为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硬脊膜囊形态和矢状径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中患者明显更优,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为患者选择颈椎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对患者的脊神经受压迫状态进行改善,同时对患者的硬脊膜囊形态进行改善,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颈椎后前路 手术治疗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方法 计入56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7月-2021年8月收治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经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为2组,1组为基础组(n=28),1组为实验组(n=28);分别给予基础组、实验组两组以常规护理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最终干预效果。结果 在住院时间。功能恢复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数据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于基础组(P

  • 标签: 颈椎骨折 颈椎前路手术 快速康复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计脊髓型颈椎病18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后发现,观察组邻近节段的前屈后伸、左侧屈曲和右侧屈曲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程度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手术麻醉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2-2017.3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全麻组实施全麻,腰硬联合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效果;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嗜睡等的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麻醉起效、术后清醒时间、出血量以及疼痛指标。结果两组麻醉总有效率均是100%;腰硬联合组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嗜睡等的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腰硬联合组血流动力学水平优于全麻组,P<0.05。腰硬联合组麻醉起效、术后清醒时间、出血量以及疼痛指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 麻醉方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及护理价值 。 方法: 选取本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间 收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 32 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 围术期综合 护理 。 结果: 观察到在院护理期间,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25% 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37.50% 有明显降低 , P < 0.05 。 结论: 本文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均开展手术治疗,同时辅以围手术期 综合 护理,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 。

  • 标签: 手术治疗 老年股骨颈骨折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胸段脊柱结核,探讨相应的手术方式,观察临床疗效,确立正确的手术序列。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胸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7~41岁。临床表现为胸背痛,低热,盗汗。术前ASIA分级:B级1例,C级3例,

  • 标签: 颈胸段脊柱结核 手术方式 序列选择 临床疗效 临床表现 同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距骨骨折患者给予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2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距骨骨折患者32例,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显效11例(34.3%),有效15例(46.9),无效6例(18.7%),总有效率为81.2%。术后随访期间,出现骨体缺血性坏死6例,畸形愈合5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采取对症治疗后患者痊愈,并发症发病率为43.75%。结论针对距骨骨折患者,应综合全面的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结合科学的理论综合选择手术治疗,掌握手术时机,保证手术效果,以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和减低术后并发症几率为目的,严格进行治疗。

  • 标签: 距骨颈骨折 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手术治疗骨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微创经皮空心钉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股骨骨折效果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微创手术 股骨颈骨折 开放手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38-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患者股骨骨折手术术后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康复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更低;研究组并发症率更低;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术后护理 康复护理 疼痛情况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肱骨外科骨折是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约占全身骨折的4.5%。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现象加剧,肱骨外科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肱骨外科骨折的发病率为1%-2%。由于骨折部位的特殊性,肱骨外科骨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过去几十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骨折的方法也日新月异。本文旨在综述肱骨外科骨折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肱骨外科 颈骨折 手术治疗 最新进展
  • 简介:摘要:肱骨外科骨折是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约占全身骨折的4.5%。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现象加剧,肱骨外科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肱骨外科骨折的发病率为1%-2%。由于骨折部位的特殊性,肱骨外科骨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过去几十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骨折的方法也日新月异。本文旨在综述肱骨外科骨折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肱骨外科 颈骨折 手术治疗 最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恢复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我院2020年收治的患者开展临床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出其中的46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普通组(围手术期依然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和控制组(在围手术期开展手术室整体护理)。结果:相对于一般组患者来说,控制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一般组(P<0.05),另外控制组患者出现创口感染的例数也更少(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对老年患者开展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患者切口在术后如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感染,同时患者的整体舒适度并不高。对患者开展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感受,在此基础上患者往往不会对治疗产生抗拒,有利于推进治疗[1]。

  • 标签: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手术护理
  • 简介:目的:回顾总结应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26例股骨骨折患者在C臂监视下行2-3颗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术,结果:26例患者术后用Garden对线指数法作复位评价,Ⅰ-Ⅱ级者100%,一年手骨折愈合率96%。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创伤小,固定牢靠,生物力学合理,骨折愈合率高。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内固定装置 空心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73例,所以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结合护理的同时辅以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围手术期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63.9%,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结合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个人状况,并且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比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92-01
  • 简介:目的研究耳大神经的应用解剖学,为腮区相关手术提供临床解剖资料。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1月—2013年10月45例(52侧)头颈腮腺区手术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在手术中观察耳大神经出肌点的位置、行程、分支点、分支及其与外静脉之间的关系。其中全淋巴结清扫术25例(32侧)、腮腺恶性肿瘤手术4例、咽旁间隙肿瘤16例。结果耳大神经多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下10mm范围内穿出占94.2%(49/52),并多以单干形式上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腮腺尾部以及下颌角下方10mm左右分成前、中、后3个终支。耳大神经伴行于外静脉的后方上行(间距不超过20mm)。结论耳大神经解剖变异较大,其主干与外静脉关系密切,手术时尽可能避免耳大神经损伤。

  • 标签: 腮腺区 耳大神经 应用解剖 解剖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