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丛(深+浅)联合臂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II级的锁骨骨折病人128例。采用丛(深+浅)联合臂丛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结果麻醉阻滞效果完善,病人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结论低浓度局麻药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
  • 简介:大庆油田乘风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11 【摘要】目的: 评价老年骨骨折不同手术治疗效果,为老年骨骨折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 2016 年 2 月 -2017 年 6 月收治治疗的 50 例老年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 2 组老年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下床行动时间以及 Harris 评分优良率。 结果: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恢复所需时间更短且 Harris 评分优良率更高, P<0.05 。 结论: 老年骨骨折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恢复快且髓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颈骨骨折 老年患者 髓关节功能 手术情况 术后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在治疗肱骨外科骨折时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肱骨外科骨折病人7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将这70例病人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病人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实验组病人采用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病人(优良率为91.43%)明显高于参照组病人(优良率为62.86%),实验组病人的恢复效果比较显著(P<0.05),在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肩关节恢复评分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肱骨外科骨折的过程中,手术治疗方法相较于保守治疗方法,其取得的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能快速增强患者恢复生活的能力,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远离疾病困扰,其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5月—2018年5月应用自制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5~73岁;单侧关节突交锁6例,双侧关节突交锁19例.术中采用ACDR进行前路解锁复位,复位成功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脱位纠正、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等情况,以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5例患者手术时间50~90(79±8.7)min,术中出血50~200(130±67)mL,住院时间5~13(7.0±2.1)d,均一期解剖复位,前路融合.获随访2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6~24个月),植骨融合良好钢板螺丝钉无松动,神经动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JOA评分由术前平均(5.7±1.55)分,术后3月增加至(13.6±1.74)分,经配对t检验,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68,P<0.01).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双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加重,2周内恢复至术前水平.3例残留有双手轻度麻木,握力稍弱.13例神经功能恢复至ASIAE级,6例恢复至ASIAD级,3例恢复至ASIAC级.结论应用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ACDR治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可一次性完成减压、解锁、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ACDR撑开复位安全、有效、可靠性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工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下颈椎 脱位 关节突交锁 颈椎前路撑开复位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节段前路椎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和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Gvicalcorpectomyandfusion,ACCF)两种前路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0年1月到2013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0例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5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双节段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将另外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及融合节段高度、术后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均成功融合.观察组患者融合节段高度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ACDF和ACCF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均较为显著,但ACDF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较少.关键词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内固定;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2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专项护理对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颈椎前路手术患者8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专项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2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持续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5.00%、吞咽困难持续时间(3.22±1.30)d,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结论专项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缩短吞咽障碍持续时间,值得研究。

  • 标签: 专项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 吞咽困难发生率 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与手术效果分析。方法选择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了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骨折治疗的4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有35例患者在手术治疗检查诊断为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骨折,所有患者之中有26例患者在使用了骨股髓内钉重建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骨股骨干骨折以及骨股骨折固定的方式治疗。有12例患者采取了空心螺钉固定以及钢板固定,有2例患者出现了检查仅诊断出股骨干骨折而未检查出骨股骨折,在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髓内钉固定,手术进行时发现患者还存在股骨骨折,其中有1例使用空心螺钉进行固定,2例使用了髓内钉重建方式治疗。结果在手术完成的1至4年之间的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完成手术平均时间为1.5年。其中有17例患者骨折情况在手术完成后的16至31周基本愈合,平均愈合时长为19周,有3例患者的骨折情况在完成手术一年以后还未完全愈合,在进行了再次植骨手术的24周以后才愈合。所有参与研究的40例患者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情况的情况。结论在对股骨干骨折和同侧骨股骨折合并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严格依据手术的操作规范,为患者选取最为合适的材料进行固定,只要遵照以方式都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侧股骨颈骨折 手术 治疗方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开胸手术术中直视下前路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在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研究起始时间2023年01月,结束时间2024年01月,对象取本院采集资料的开胸手术患者,合计64例,遵循奇偶数字1:1法,每组32例。A组用超声引导下前路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静脉自控镇痛,B组用直视下前路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用静脉泵行静脉自控镇痛。对两组患者的静息下、咳嗽时镇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静息状态下疼痛测评与咳嗽状态下拔管后6小时、12小时的疼痛测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状态下,拔管后半小时、3小时疼痛测评差异明显,B组疼痛更轻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术中干预中,比较超声干预,直视下前路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开胸手术 直视下前路胸椎旁神经阻滞 术后自控镇痛
  • 简介:目的评价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ervicalspinallockingplate,CSLP)在严重颈椎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或不全截瘫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CSLP内固定。结果经平均18个月随访,全组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CSLP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 标签: 前路带锁钢板 颈椎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颈椎骨折伴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防止并发症,减少病死率,促进康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3月份—— 2019年 3月份我科收治的 43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髓损伤病例,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牵引护理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后实施卧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5例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于术后 4-7周死亡, 38例髓不完全损伤患者有 25例恢复行走能力, 13例髓完全损伤患者术后部分感觉功能改善。经 6-12个月随访, 38例患者均获稳定骨性融合,无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颈椎骨折并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大意义。

  • 标签: 颈椎骨折脱位 颈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硬膜外腔麻醉和全麻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在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硬膜外腔麻组(30例)和全麻组(30例),硬膜外腔麻组患者在手术麻醉中采用硬膜外腔麻醉,全麻组患者在手术麻醉中采用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起效时间、手术结束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波动剧烈情况和心率改变情况相比,硬膜外腔麻组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结束时间相比,硬膜外腔麻组均短于全麻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硬膜外腔麻组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骨折手术中,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比全麻的操作更加简单、对患者的机体影响更小、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硬膜外腔麻醉 全麻 老年股骨颈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哌替啶和阿托品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后膀胱痉挛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哌替啶治疗,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ChiariⅠ畸形颅减压手术中的硬膜下显微操作的关键步骤,强调硬膜下显微操作内容的重要性。方法12例ChiariⅠ畸形患者(8例合并脊髓空洞症)行颅减压、硬膜成形、硬膜下探查术。硬膜下显微操作包括部分切除下疝的小脑扁桃体,探查第四脑室正中孔、延髓及高位髓外侧。结果术中证实小脑扁桃体与延髓间蛛网膜粘连并松解6例,小脑扁桃体与尾组颅神经间蛛网膜粘连并松解4例。术后近期观察8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4例无变化。远期随访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5例患者(3例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磁共振成像(MRI)复查示小脑扁桃体达正常水平,枕大池成形,脊髓空洞呈不同程度缩小。结论ChiariⅠ畸形颅减压手术中的硬膜下显微操作是达到手术目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重要步骤之一。

  • 标签: 显微手术 CHIARI畸形 减压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颈椎骨折伴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防止并发症,减少病死率,促进康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3月份—— 2019年 3月份我科收治的 43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髓损伤病例,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牵引护理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后实施卧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5例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于术后 4-7周死亡, 38例髓不完全损伤患者有 25例恢复行走能力, 13例髓完全损伤患者术后部分感觉功能改善。经 6-12个月随访, 38例患者均获稳定骨性融合,无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颈椎骨折并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大意义。

  • 标签: 颈椎骨折脱位 颈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龄股骨骨折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时间节点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形式的不同之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26例。前者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者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比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程度、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少,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后观察组较短(P<0.05);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后观察组较高,而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后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后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既能帮助患者改善手术指标、提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又能减轻疼痛感、提升治疗效果,故临床可积极提倡并施展。

  • 标签: 高龄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髋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