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延迟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取延迟经皮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死亡率及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经治疗后,通过超声波心电图检查,研究组患者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死亡率及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延迟经皮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具有恢复速度快、创伤小、开通时间早、梗死率低、治疗效果明显及不易复发等优点,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从而提高左主干病变的早期诊断,降低左主干病变患者临床病死率。方法:收集急性综合征患者2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113例(LM组),前降支病变组99例(LAD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AG)作为判定急性综合征患者左主干病变的金标准。采用美国GEMAC-5000同步12导心电图机分别记录急性综合征患者胸痛发作状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以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两种改变作为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标准。结果:LM和LAD组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指标的发生率分别为8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是左主干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7.01,95%CI=1.22~12.63,P〈0.05)。两组患者胸痛发作状态下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的发生率分别为98.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发作时,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对急性综合征患者左主干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高度提示左主干病变。

  • 标签: 心电图 左主干病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 ST段压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非ST段抬高急性综合征(NSTE-ACS)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NSTE-ACS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早期组(n=30)、延迟组(n=30)。早期组患者于发病24~48h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延迟组患者于48h后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DD)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术前、术后30d,2组患者LVEF、LVDD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80d,早期组患者LVEF显著大于延迟组患者(P<0.05),LVDD显著小于延迟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NSTE-ACS患者而言,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延迟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 标签: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中药对急性综合征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1日至2017年4月21日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恢复,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如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的恢复明显优于参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6%,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对比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在急性综合症中的只来哦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其预后也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活血化瘀中药 急性冠脉综合症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及冠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探析,同时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探讨。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年龄不同对56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高龄)和参照组(非高龄),每组28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心脏超声及冠造影,将2组患者实行心脏超声及冠造影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多只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狭窄、左心房内径≥39mm、左心室内径≥50mm、LVEF<50%对比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心脏超声及冠造影可有效反映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以及心脏结构的病变程度且存在重要的诊断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超声 冠脉造影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对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91例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处于临界病变的患者,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服用10mg剂量的32例,B组服用20mg剂量的29例,和C组服用40mg剂量的30例;随访半年至1年后,对比前后冠斑块大小的变化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20.0处理软件,均数±标准差、t检验方法及方差分析分析相关性。结果三组中斑块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片具有和常规剂量、大剂量同等稳定斑块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很多。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阿托伐他汀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对支架内血栓事件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入选复杂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各5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记录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出院1月,3月,6月进行门诊随访。结果替格瑞洛组支架内血栓、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死亡及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病变患者,替格瑞洛可以更好地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变。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其中有一部分存在其他高危合并症,如陈旧性脑梗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将来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中,术前合并脑梗死术后苏醒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延长。术后谵妄、脑卒中及二次插管的发生率较术前无脑梗死患者高。1我科5月份收治一例合并脑梗死、脑萎缩的冠心病患者,通过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检验,营养脑神经,术后给予相关的脑保护措施、相关肢体功能锻炼,制定了一系列护理措施,成功为其进行护理。通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平稳后出院。

  • 标签: 脑梗死 冠脉搭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应用于心脏外科搭桥术患者中的护理实施效果。方法将48例性心脏外科搭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施连续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6min步行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的发生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连续护理应用于心脏外科搭桥术患者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 连续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延迟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药物溶栓方式治疗,试验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延迟经皮介入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延迟经皮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综合征急诊后行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心内科收治120例的急性综合征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急诊诊疗流程并给予再灌注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果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h内治疗结果比较分析,观察组在入院治疗1h内的病情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稳定率达到了86.7%(52/60)。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在入院治疗后病情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入院开始接受治疗时间比较分析经过比较显示,观察组有17例在病发1-3h内接受了治疗,而对照组为9例在病发1-3h内接受了治疗,观察组总的入院开始接受治疗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及时采用正确、有效、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并给予再灌注治疗,能够很好地缓解和稳定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再灌注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抽选在本科接受介入治疗术的患者8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2016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监测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期间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差概率、术中调整传感器例数及医生满意例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误差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患者的术中调整传感器例数和医生满意例数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优异,P<0.05。结论对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的概率,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提升疾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有创血压监测 数值伪差 个性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在心绞痛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1月这段时间内收治的40例心绞痛患者列为分析对象。将40例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CT冠状血管成像技术,将两种诊断技术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病变血管数量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相同的阳性例数为90例。结论两种诊断技术的结果差异不大,但由于CT血管成像技术对患者创伤较小,且操作简单方便,可被列为首选诊断技术。

  • 标签: CT冠脉血管成像技术 心绞痛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迟经皮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超出急诊介入时间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各36例,予以常规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参照组,予以延迟经皮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最后治疗后均进行超声检查,最后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延迟经皮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其心脏超声指标可以明显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成像(CTA)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64排螺旋CT成像(CTA)检查本院2016-11-1一2017-11-1接诊共335例,中度狭窄以上患者到上级医院做造影80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轻度狭窄检出率、中度狭窄检出率、重度狭窄检出率及闭塞检出率分别为10.0%、47.50%、30.00%、8.7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成像(CTA)的诊断,价值较高,敏感性良好,且准确率非常高,值得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

  • 标签: 冠心病 CT冠脉成像 狭窄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危急性综合症介入治疗远期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危急性综合症患者58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各29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远期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1年后实验组生存率对比相对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危急性综合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可以使死亡率进行降低,使生存质量进行提升,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实践。

  • 标签: 老年高危急性冠脉综合症 介入治疗 远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支架植入术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时间段内于本院行支架植入术的9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45例按护理常规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88.57%;观察组遵医嘱97.78%,高于对照组77.7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占2.22%,低于对照组13.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架植入术后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患者满意度较高,其能够提升患者遵医嘱服药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冠脉支架植入 术后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