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三人研究进入大陆学界的具体时间和方式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在“重写文学史”框架下,三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对这一思潮诞生的推动,李欧梵的“颓废”美学对文学史评价标准的丰富,以及王德威对线性文学史观的颠覆等,都从不同角度丰富着“重写文学史”思潮的内涵。

  • 标签: 夏志清 李欧梵 王德威 重写文学史
  • 简介:郭小川是当代新诗主潮“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亦被视为“战士诗人”的代表。他身上始终交织着“战士”与“诗人”的多重性。他的“战士”自我总是努力地去统摄“诗人”自我,而“诗人”自我在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统摄时,却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有所游离。他越是真诚地写作,越是陷入时代赋予的困境。郭小川其人其诗,因此成为“文学史”与“文学的历史”复杂纠结的一个典型样本。

  • 标签: 郭小川 诗歌 战士 诗人
  • 简介:在中国当代的政治文献中,"动员"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这一概念同时也频频出现在中国的当代文学之中,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构成了"动员—改造"的小说叙事结构。①一个政治概念,如此大面

  • 标签: 当代文学 毛泽东 政党政治 动员 群众运动 社会主义
  • 简介:古远清的《台湾当代文学事典》是一部苦心孤诣的学术书籍,兼具学术性、工具性,带有明显的学术创新意味和研究先导功能,同时体现着资料全面而不求学术覆盖面的完全的学术特征,且具备颇受欢迎的可读性。

  • 标签: 古远清 《台湾当代文学事典》 学术创新
  • 简介:在20世纪已经过去,韩国和朝鲜的当代文学各自走过半个多世纪之际,总结比较五十多年来韩国和朝鲜当代文学的发展,对加深认识韩国和朝鲜当代文学以及充分理解20世纪世界文学都是必要的.现从韩国和朝鲜当代文学的比较着手,从文学观、创作主题、创作方法及人物形象的不同三个方面,梳理出朝鲜半岛当代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

  • 标签: 朝鲜半岛 当代文学 文学观 创作主题 创作手法 人物形象
  • 简介:“兴观群怨”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思想,它作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其社会功用价值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兴观群怨”说内涵的深入分析,指出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其在当代文学语境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兴观群怨”说在当代文学创作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标签: “兴观群怨” 当代文学 现实主义 体现 机遇与挑战
  • 简介:本文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在精神层面探索的价值和不足,认为确立终极之思和神性之维是非常重要的,也可帮助中国文学回应“现代性”的挑战。

  • 标签: 终极之思“现代性”
  • 简介:文学的边缘化,不仅开始危及到汉语言文学的未来去向,更直接影响到当前中文专业的教学。教与学的矛盾已经凸显为不争的事实。表现在教师方面,教学观念的陈旧、知识结构的老化与服.务意识的脱节现象明显;学生方面,则表现为考试压力、规章制度与厌学情绪的矛盾。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所授知识与现实就业的矛盾。

  • 标签: 当代文学 教改 难题 措施
  • 简介:战争是我们内心抹不去的痛,我们因为抗日战争以及其它战争失去的人力物力永远也无法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来,它所带来的伤痛,莫言先生以一个小场景开始叙述,像纪录片一样,将它展示在我们的眼前。

  • 标签: 抗日战争 当代文学 高粱 纪录片
  • 简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坛风气日益浮躁,文学精神变异沉沦,文学创作日趋边缘化,文学作品快速商品化。重铸崇高的文学精神,呼唤纯正的文学艺术,已愈来愈成为当代文坛的强烈呼声。

  • 标签: 当代文学 媚俗化 文学精神
  • 简介:完整意义上的文学思潮不应忽略接受思潮,文学思潮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接受思潮。纵观当代文学接受思潮之演变,深刻认识它对于文学思潮的阻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接受思潮 “文化文革” 新时期
  •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的教学规律研究甚少,教学计划基本上是本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的简单压缩,而没有自己的体系,更忽略了它的“师范”特色.其实,作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中文专业教学,它的培养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即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但是,在我们现在的专业教学工作中,却存在着和这一培养目标严重脱节的现象.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求深、求难,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则是“满堂灌”、“填鸭式”,忽略实践环节,不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毕业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中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不能胜任语文教师的工作.因此,深入探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的教学规律,改革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已是势在必行.

  • 标签: 现当代文学 教学改革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实践环节 中文专业 中学语文教师
  • 简介: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在整个中国文学的教学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当代文学60年存在着一种断裂,而与政治紧密结缘的前30年文学更给教学带来了诸种困境。因此,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触摸、挖掘原始资料,回归历史真实,又要引导学生对当下文学的参与意识,充分感受当代文学的鲜活,从而使其对当代文学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 标签: 当代文学 教学改革 思考
  • 简介:在70年代末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樊骏先生就曾提出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当代性的问题。这个命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文化大革命前陈旧的文学研究模式中解放出来、形成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当代性的问题,根据我现在的理解,实际上就是研究者用自己当代的体验,思考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事实,并从这种研究中获得对于我们当代作家、当代文学研究者和当代文学读者的新的启示,从而起到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作用。这个命题,后来逐渐被现代性的命题所替代。现代性的命题,是在整个文学界乃至整个意识形态领域里提出的,在文学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现代性 当代性 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中国当代
  • 简介:当代文学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建设——《中国当代文学辞典》评介潘石文辞书编纂,是铺路搭桥的伟业。不屑为之者有,不敢问津者众。以中国当代文坛而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怎一部“书”而了结。然而,王庆生先生及其助手,不惮繁难,从1986年起着手编纂《中国当代文学辞...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基础性建设 科学体系 辞书编纂 华中师范大学 少数民族文学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三部有代表性的文学史著作,探讨十七年文学是怎样被一代又一代的撰史者构造出来的,文学史叙述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历史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史重构的新的可能性。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史稿》 意识形态 文化语境 历史叙述
  • 简介:本论文考察了以德国、法国、丹麦、荷兰和瑞典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现状,认为在大多数欧洲学者的视野中,当代中国文学不是德国汉学家顾彬所说的垃圾,但也没有受到极为系统性和规模性的研究。但欧洲学者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某个时期、某种现象、某个作家或作品的研究也的确具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国内的当代文学研究者借鉴。

  • 标签: 当代中国文学 欧洲汉学研究 顾彬
  • 简介: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并非封闭自足的存在。事实上,语言和文化始终处于多维度的接触、摩擦、交互和融合中。如今被普遍使用的很多现代汉语词语如人民、服务、哲学、世界、民主、艺术、科学、社会、政治、经济、杂志、逻辑、干部、革命、社会主义等词就是来源于近代留日学生通过日语的转译。如今已经很难想象没有这些词存在的现代汉语,换言之,它们通过长久的流通和接受已经被自明化,以至于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们的"起源"。

  • 标签: 当代文学 主持人 关键词 语言和文化 社会主义 现代汉语
  • 简介: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遭遇尴尬的境遇。本文对新疆高校汉语言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所存在的现状、难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将授课对象的复杂、适当教材的缺乏和教学模式的困境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编定适合教材、寻找有效教学模式、拓展第二课堂的相应对策。

  • 标签: 汉语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