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超声诊断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坏死小肠结肠患儿,均给予X线诊断和超声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诊断的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P<0.05)。结论 超声用于新生坏死小肠结肠诊断中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更高。

  • 标签: 临床价值 超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新生坏死小肠结肠,危害性较高,在早产儿中比较多见,在得不到有效治疗前提下,还会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在本文研究活动中,将从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基本信息(疾病诱因、症状、治疗策略)着手,主要探究临床治疗阶段相关的护理策略(专科指导、消毒隔离、知识宣教、手术护理、药物管理、饮食护理、预防性护理)、应用价值,希望能为临床从业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方案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综合治疗新生急性坏死小肠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30例新生急性坏死小肠结肠患儿分析,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22.01-2022.12,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15例患者)、观察组(综合治疗、15例患者),统计两组各项指标(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析。结果:在治疗有效率项目中,观察组各项工作实施后实际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在症状消失时间项目中,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实际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项目中,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急性坏死小肠结肠患儿治疗期间通过予以综合治疗方式具有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坏死小肠结肠(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早产儿常见的一种肠道危重症,难以早期发现、治疗棘手且往往预后不良。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早产儿救治水平得以提高,NEC已成为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腹部超声已广泛应用于NEC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无创、实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该文就腹部超声在NEC的早期预测、诊断、病变程度评估及指导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坏死小肠结场炎危险因素,提高对新生诊断治疗及护理的认识。方法分析本科46例新生病例。结果新生临床表现不典型,早产、窒息、感染及不合理喂养为主要危险因素。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减少早产、窒息发生,正确喂养,细心观察,精心护理,早期诊断治疗,可以降低新生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坏死性小肠炎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综合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观察进行探讨,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治愈率。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在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的60例新生坏死小肠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患者的综合护理及其效果观察进行分析,探索综合护理要点。结果医护人员要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进行及时确诊,并采取准确的治疗方案,通过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仔细进行效果观察,使大部分患儿的病症得到好转,其临床治愈率达到81.67%。结论早期进行准确的诊断,在治疗过程中的采取适当的综合护理措施,再通过正确的效果观察能够大大提高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治愈率,并从根本上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综合护理方法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输血相关性坏死小肠结肠(transfusion associate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TANEC)发生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新生坏死小肠结肠(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接受输血治疗的新生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围生期因素、患儿基本情况、合并症,根据输血后48 h内NEC发生与否分为TANEC组和非TANEC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新生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和贫血严重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P<0.05,OR=0.772,95%CI:0.684~0.871)、出生体重(P<0.05,OR=0.236,95%CI:0.079~0.711)是TANEC的保护因素,贫血程度(模型1中P<0.05,OR=3.129,95%CI:1.003~9.756;模型2中P<0.05,OR=3.449,95%CI:1.024~11.609)及新生败血症(模型1中P<0.05,OR=6.327,95%CI:1.732~23.720;模型2中P<0.05,OR=8.154,95%CI:2.122~31.336)是TANEC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TANEC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输血时,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高,发生NEC的风险越小;而合并新生败血症、贫血程度越重,发生TANEC的风险越高。临床上需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新生贫血,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及贫血的程度制定合理的临床策略,尽量避免输血以减少TANEC的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新生儿 贫血 输血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保障新生治疗安全。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新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方位收集新生出生资料,Logistic分析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100例之中有11例出现坏死小肠结肠,Logistic分析发现低体重(出生体重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治疗在新生急性坏死小肠结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坏死小肠结肠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各34例。参照组患儿采用保守治疗,分析组患儿采取综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经对比明显高于参照组,经验证P

  • 标签: 综合治疗 新生儿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新生坏死小肠结肠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自2018年6月~2022年6月到我院出生的48例坏死小肠结肠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24)。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与家属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并发症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新生坏死小肠结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接诊的30例新生坏死小肠结肠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5例患儿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15例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分析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患者提供综合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综合护理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坏死小肠结肠(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需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 2020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Bell分期Ⅱ期及以上的NEC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收集两组患儿的围产期情况、临床特点、发病时实验室指标,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进一步纳入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NEC患儿177例,其中手术组62例(35.0%),保守组115例(6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婴(OR=3.178,95%CI 1.457~6.929,P=0.004)、合并休克(OR=3.434,95%CI 1.112~10.607,P=0.032)、发病前有创呼吸支持时间>7 d(OR=3.663,95%CI 1.098~12.223,P=0.035)及发病时淋巴细胞绝对值小于2.0×109/L(OR=4.121,95%CI 1.801~9.430,P=0.001)是NEC患儿需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婴、合并休克、发病前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7 d及发病时淋巴细胞减少是Bell Ⅱ期及以上NEC患儿需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手术治疗 危险因素 早期监测 新生儿
  • 简介:摘要新生坏死小肠结肠(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常见的急腹症,肠狭窄是NEC后常见并发症之一。NEC后肠狭窄多发生于结肠,且有呕吐、腹胀、血便等临床表现,该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风险大,且受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肠内营养恢复时间等多因素影响。临床上可通过早期预测、诊断及干预,降低疾病对患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该文从NEC后肠狭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预测等角度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狭窄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氧压在新生坏死小肠结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25例坏死小肠结肠患儿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疗法,观察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经高压氧治疗7-9天后,58例痊愈出院,平均治疗时间11.3天,而对照组治疗时间13.6天,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辅助治疗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传统西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空肠闭锁术后坏死小肠结肠(postoperative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PONE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有因新生空肠闭锁行一期肠吻合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90 d内是否发生PONEC将患儿分为PONEC组与非PONEC组,收集和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与PONEC发病相关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儿术后90 d内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逐步前进法)筛选PONEC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08例空肠闭锁新生,PONEC组10例,非PONEC组98例,PONEC发生率为9.26%(10/108)。非PONEC组患儿术后90 d内病死率为7.14%(7/98),PONEC组为50%(5/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03,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术后发生严重贫血及经鼻空肠管管饲是导致PONEC的危险因素(P=0.002、0.043和0.005),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216、0.144、0.118。结论空肠闭锁术后加强对低出生体重、NJT管饲及重度贫血患儿的管理,有望降低PONEC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空肠闭锁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坏死小肠结肠NEC)的临床高危因素与预后,为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科收治的291例NEC住院新生的临床资料,按Bell-NEC分期将本组病例分为Ⅰ期组、Ⅱ/Ⅲ期组;对两组病例进行包括围生期相关因素、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时间、手术结果及预后等方面的临床资料、感染指标、辅助检查及预后对比分析。结果NEC的发生率为同期住院患儿的1.86%(291/15 645), 其中Ⅰ期组180例、Ⅱ/Ⅲ期组111例;早产儿Ⅰ期组34例(18.9%)、Ⅱ/Ⅲ期组54例(48.6%);低出生体质量Ⅰ期组30例(16.7%),Ⅱ/Ⅲ期组53例(47.7%);非母乳喂养Ⅰ期组73例(40.6%)Ⅱ/Ⅲ期组70例(63.1%);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非母乳喂养导致的NEC在Ⅱ/Ⅲ期发生率较高(χ2=28.825、32.534、12.212,均P<0.05);新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9例(13.40%)、凝血功能障碍29例(9.97%)、血糖异常16例(5.4%)、病理性黄疸47例(16.15%)或母亲妊娠期糖尿病12例(4.12%),NECⅡ/Ⅲ期发生率较高(χ2=15.528、5.724、6.722、10.910、5.668,均P<0.05);NEC的首发症状主要为腹胀191例(65.63%),便血56例(19.24%),呕吐47例(16.15%);NEC的治愈/好转247例(84.88%),死亡5例(1.72%),其中Ⅰ期治愈164例(91.11%);Ⅱ期/Ⅲ期治愈/好转83例(74.77%),死亡5例(4.50%)。动态腹部超声检查共201例,对NEC诊疗有一定价值。结论NEC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动脉导管未闭可能是NEC发生的单一高危因素;NEC最常见首发症状是腹胀;NEC的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分期越高,预后越差;腹部超声动态监测有助于NEC的早期识别及疗效判断。

  • 标签: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分期 治疗 预后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巴胺配伍酚妥拉明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新生坏死小肠结肠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32例,单药治疗组给予酚妥拉明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多巴胺配伍酚妥拉明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的腹胀消失时间、肠内营养恢复时间与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单药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3%,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配伍酚妥拉明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多巴胺 酚妥拉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腹部超声和腹部X线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NEC)的表现,分析腹部彩超检查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将60例来我院就诊的坏死小肠结肠患儿分为腹部超声检查组(A组)和X线检查组(B组),分别采用对应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患儿门静脉、肠壁积气等检查表现,对比肠壁积气的阳性率。结果经检查,腹部超声组对患儿门静脉诊断有效率、肠壁积气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数据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坏死小肠结肠严重影响新生健康,甚至会危及患儿生命。本文通过对比腹部超声和腹部X线对新生坏死小肠结肠的表现及阳性诊出率,发现腹部超声检查在NEC诊断中要优于腹部X线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彩超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部X线片在诊断新生坏死小肠结肠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提高患儿预后的目的。方法选取53例收住入院的NEC患儿,收集其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情况、是否双胎或多胎、生产方式、发病时日龄、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并对NEC患儿的腹部X线片进行Dukes腹部X线评分。结果53例NEC患儿中男25例、女28例,平均胎龄32.1604±3.3905周,平均体重1751.6981±711.6117g,多胎或双胎16例,开奶28例,剖腹产24例,平均发病日龄12.9000±10.7821天,采用手术治疗者23例;DAAS量表评分1分者1例,3分者1例,4分者7例,5分者10例,6分者5例,7分者3例,8分者10例,9分者9例,10分者7例。结论腹部X线片在NEC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腹部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新生坏死小肠结肠新生重症监护室中一种发生率较高的严重胃肠道急症,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外泌体不仅可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还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外泌体对坏死小肠结肠的治疗作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外泌体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婴儿,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