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丙型肝炎关系。方法选取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A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为B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为C组,观察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G)阳性率、HCV-RNA病毒载量。结果B组的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与C组(P<0.05);HCV-RNA病毒载量>500copies/ml患者的明显高于HCV-RNA病毒载量<500copies/ml患者(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相关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正常人高,还会加剧病情进展。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丙型肝炎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400例吸毒人群检测HCV血清标志物。结果:丙型肝炎病毒阳性人数241例,阳性率约60.3 %。结论:吸毒人群丙型肝炎感染较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相关疾病的传播蔓延。

  • 标签: 吸毒人群 丙型肝炎病毒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与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FQ-PCR)法检测208例疑诊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CV.结果208例血清样本中HCVRNA阳性率为81.3%.HCVRNA平均载量为4.63×105Copies/ml.结论FQ-PCR法检测HCVRNA是判定HC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反映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的直接指标,有确诊价值与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价值.HCVRNA与抗-HCV具有高度正相关.HCVRNA较抗-HCV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抗-HCV RNA 血清 核酸定量 丙型肝炎病毒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采血过程、标本采集及保存方式对HCVRNA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集HCVRNA阳性献血者的血样,以不同的抗凝剂、经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保存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HCVRNA病毒载量,考察HCVRNA的稳定性。结果不同抗凝剂下抗凝全血于4℃保存48h,HCV病毒载量未见显著降低(P〉0.05);不同温度保存全血中,37℃组保存48h病毒载量显著降低(下降0.56Log);不同温度保存的血浆样品中,25℃保存7d,病毒载量出现显著降低(下降0.60Log);经反复冻融4次,血浆中病毒载量未见显著降低(P〉0.05)。结论HCV较为稳定,常规血液采集、运输、实验室处理和保存等方式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

  • 标签: 丙肝病毒 稳定性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技术应用效果,为今后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感染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20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HCV抗体检测,按照检测后结果分为阴性组及阳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GLu、血K+、ALB、ALT以及AST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HCV抗体阳性组患者各项水平均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间接应用ELISA法进行检测效果比较准确,特异性较高且操作过程十分简单,在患者检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准确找出HCV检测阳性患者各项指标对的改变情况,对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型肝炎 生化指标 HCV ELISA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核酸测定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 以对比分析的方式,在 2020年 2月 -3月期间医院发现的疑似丙型肝炎的患者当中选择出 100例,对患者分别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及核酸测定工作,诊断出患者所患病症是否为丙型肝炎。结果 100例患者中,实际存在丙型肝炎的患者有 85例。而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 80例,核算测定检测结果为 75例。结论 病毒抗体及核酸测定在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医院需要研究如何融合应用这两种检测方法,来提高检测工作准确率。以方便后续拟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有序完成丙型肝炎的治疗工作。

  • 标签: 丙型肝炎 病毒抗体 核酸测定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与抗-HCV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和符合性。方法用FO-PCR法检测146例高度怀疑丙肝感染的血清中的HCV-RNA,同时检测抗-HCV和ALT.结果146份标本中HCV-RNA阳性率为55.5%(81/146);抗-HCV的阳性率为58.2%(85/146);ALT异常率为54.8%(80/146)。HCV-RNA平均我量为6.98×10^5拷贝/ml血清。抗-HCV滴度和ALT异常率随着HCV-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用FQ-PCR法检测HCV-RNA可以确定:(1)高滴度抗-HCV血清具有传染性;(2)抗-HCV与HCV-RN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80,P〈0.001,且有符合性和互补性:(3)对慢性丙型肝炎长期抗-HCV阳性,若出现HCV-RNA阴性或阳性可以鉴别活动性、复制性程度;(4)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简介:慢性丙型肝炎(CHC)初次治疗无应答或复发,病毒载量>2×10^6U/mL或合并肝硬化的均属于难治性丙型肝炎(refractoryhepatitisC,RHC)。近年来,RHC的治疗在临床上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国内外中、西医治疗RHC的热点药物,综述了RHC治疗药物的临床评价与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环孢素 A 眼用制剂 微球 纳米粒 脂质体
  •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在全球感染超过2亿人,发病率不断上升,给资源贫乏的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有效的HCV诊断对治疗选择和治疗监测有指导意义。HCV感染检测技术包括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主要用于HCV感染筛查,操作简便,但窗口期长,不能判断病毒活动期或是既往感染。核酸检测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是确定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传统的变温核酸扩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的发展克服了传统核酸扩增技术的局限性,可作为现场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工具,能够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乃至非洲和东南亚等HCV流行率高的低资源地区的需求。本文综述了HCV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核酸检测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 简介: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HC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是高流行地区.其所具有较高的慢性化程度使之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报道了很多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讨论HCV包膜蛋白的结构、免疫状况及疫苗研究实验模型的相关研究。

  • 标签: HCV包膜蛋白 基因结构 免疫 疫苗 实验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型肝炎患者的全方位护理与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丙型肝炎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对比两组丙型肝炎患者疾病认知评分(包括疾病传播途径、疾病知识、并发症预防、用药原则、饮食与运动)、治疗依从性。结果:试验组的疾病认知评分、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丙型肝炎患者开展全方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中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荐。

  • 标签: 丙型肝炎 全方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血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 HCV) 灰区设置的必要性及单试剂阳性献血者淘汰与归队的相关问题。方法 : 将 201 6 年 2 月至 201 9 年 2 月 某个血站 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 进行 ELISA 双试剂检测 , 对 ELISA 检测 HBV 、 HCV 单试剂反应性及灰区标本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 85558 例标本中共检出 HBV 阳性 703 例 ,HCV 阳性 362 例 , 其中 HBV 单试剂阳性 401 例 , 占比 57.04%,HCV 单试剂阳性 247 例 , 占比 68.23%, HBsAg 灰区 171 例 , 抗 -HCV 灰区 115 例。对 ELISA 单试剂阳性及灰区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后 , 共检出 HBV DNA 反应性标本 6 例 , 未检出 HCV DNA 反应性标本。结论 : ELISA 检测 HBV 、 HCV 单试剂阳性 , 其假阳性率较高 , 采供血机构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 建立合理的献血者淘汰及归队机制。

  • 标签: HBV HCV 核酸检测 单试剂阳性 灰区 献血者归队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是在1965年被Blumberg发现的。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病例中,有的病人尽管体内的病毒量很多,但其肝细胞代谢一般都无异常。一般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肝损害主要是来自于体内为排除乙型肝炎病毒而引起的细胞性免疫宿主免疫应答反应。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维生素E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病毒持续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明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探讨三明市人群所感染TTV的基因群别分布情况。方法准备106名健康人群、64名HBV患者和36名HCV携带者的血浆。设计24对序列特异性引物,G1-G5群特异性巢式PCR,分别检测三组血浆中TTV的5种基因群的DNA。结果(1)使用群特异性PCR检测TTV,G4群TTV感染率最高,为52.0%,然后依次为G539.1%,G332.7%,G125.7%,G28.4%。(2)TTV常常混合感染检测出2种属于不同群TTV感染的实验标本为数不少(19.8%),有4份标本甚至检测出属于3种不同群TTV-DNA。HBV患者组,检测出2种属于不同群TTV的比率占56.3%,有5个实验对象和2个实验对象分别检测出3重(群)和4重(群)TTV感染。结论1-5群的TTV都可以在三个组别中被检测出,HBV组和HCV组各群TTV的感染率比健康人群组高。TTV易发生混合群感染,

  • 标签: TTVHBVHCV 巢式PCR 基因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中心就诊丙型肝炎患者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心1086例丙型肝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86例患者中,注射史476例(43.8%),有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史283例(26.1%),纹眉、纹眼线、纹身、穿耳孔143例(13.2%),拔牙、洗牙、补牙史55例(5.1%),献血史12例(1.1%),明确性传播16例(1.1%),原因不明101例(9.3%);1086例患者中,938例(86.4%)无明显症状和体征;783例(72.1%)肝功能正常;1086例病例HCV-RNA病毒载量分级统计,以104~106拷贝/ml所占百分比最大(82.6%);502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型Ⅰ型367例(73.1%),基因型Ⅰb型327例(65.1%),基因型Ⅱ型73例(14.5%)基因型Ⅱa型56例(11.2%),基因型Ⅲ型34例,6.8%),基因型Ⅳ型12例(2.4%),基因型Ⅵ型9例(1.8%)其他7例(1.4%)。结论我中心丙型肝炎患者主要感染途径为注射、输血及应用血制品途径;丙型肝炎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大多正常;HCV常见的基因型为1b和2a型。

  • 标签: 丙型肝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慢性丙肝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改变。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7年2月我市某三甲医院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59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中T3、T4、FT3、FT4、TSH、TGAb、TPoAb等指标,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中T3、FT3、T4、T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FT4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间TGAb和TPoAb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疆慢性HCV患者更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

  • 标签: 丙型病毒性肝炎,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