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滚雪球法招募MSM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梅毒、HC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16人,HIV、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分别为5.77%、10.82%、1.92%。感染状况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活动场所密切相关。结论MSM人群中HIV、梅毒感染率较高,存在局部流行的可能性,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地干预措施,控制其流行及向一般人群的传播。

  • 标签: 男男性接触者 艾滋病 梅毒 丙型肝炎 感染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观察了106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这些患者的HCV RNA检测均为阳性。针对无肝硬化的1型和2a型慢性丙型肝炎,我们采用索菲布韦联合达卡他韦进行治疗,并在1b型肝硬化患者中加用利巴韦林。以12周围一个治疗周期。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患有1b型肝硬化的患者中,如果他们出现了肝功能失代偿的问题,由于耐受性问题无法使用利巴韦林,所以需要也就需要适当地延长治疗周期,一直到24周。结果 索菲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表现出良好效果。约60%的患者在一周内实现超快速病毒学应答,几乎所有患者在一个月内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99%的患者达到正常水平的病毒应答。ALT和AST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肝硬化患者的Alb水平上升。不良反应较轻且低发生率。12周和24周的随访观察显示,持续高水平的病毒学应答率为98%。TB1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上所述,索菲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十分安全的,也不会触发太多的不良反应,其疗效效果也是不错的。需要关注的是,对于长期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我们后续还需要进行探讨和研究。

  • 标签: 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超快速病毒学应答
  • 简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血液净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使越来越多的肾衰竭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存活时间。但仍有较多的HD并发症亟待解决,肝炎病毒感染便是其中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肝炎病毒。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 院内交叉感染 病毒感染率 透析患者 肝炎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HCVRNA联合检测用于丙型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并研究本地区丙型肝炎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CVRNA、解离-增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定量检测HCV抗体。结果715例初诊为丙型肝炎的患者中,HCV抗体阳性85例(11.89%),HCVRNA阳性107例(14.96%),两者共同阳性76例(10.63%),其中男性49例(64.47%),女性27例(35.53%),主要集中在35-45岁之间。结论单独检测HCV抗体或HCVRNA均有一定的缺陷,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丙型肝炎的检出准确率;RT-PCR技术灵敏度较高,对HCVRNA检出率较高。丙型肝炎在门诊就诊者中阳性检出率较高,且以中青年为主,男女性别感染检出率无差异。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RT-PCR DELFIA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国住院患者采用乙型和丙型肝炎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策略时不同支付意愿(WTP)下的成本效果,探索最优策略。方法以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为研究策略,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0 976元为WTP阈值,构建马尔可夫模型。引入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治疗相关参数后,采用TreeAge Pro 2021软件创建以10万例住院患者作为模拟队列的决策树模型,计算不同筛查策略的总成本、总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和平均成本效果比,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和评估。采用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参数不确定性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结果相对无筛查策略,对队列患者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总成本为11 049 536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4 762元/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而核酸筛查获得增量总成本19 208 059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 873元/QALY;核酸与免疫学筛查比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5 834元/QALY。相对无筛查策略,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 731元/QALY,核酸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 722元/QALY,核酸筛查与免疫学筛查的增量效果比为45 591元/QALY。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核酸检测费用超过214.53元时,在1倍GDP的WTP值下进行乙型肝炎核酸筛查不具有成本效果。当核酸检测费用超过132.18元时,在1倍GDP的WTP值下进行丙型肝炎筛查不具有成本效果。结论核酸筛查策略能获得更多的成本效果。与对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无筛查策略比较,无论是核酸筛查还是免疫学筛查策略均具有成本效果。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核酸 筛查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陕西省10个地区(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商洛、榆林、延安、汉中、安康)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我司2020年1月-2023年4月接收的陕西省10个地区共6545例丙型肝炎基因分型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陕西省10个地区HCV基因分型,试剂盒包含的5种亚型均有检出,以1b、2a型感染为主,分别占23.51%(1539/6545)、34.16%(2236/6545)。10个地区人群感染的HCV基因亚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结论:国内不同地区HCV主要基因亚型分布相符,以1b、2a为主;陕西省2a型多于1b型,不同于国内其它省份,分布有一定地域流行特点;10个地区(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商洛、榆林、延安、汉中、安康)亚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 标签: 陕西省 丙型肝炎病毒 RT-PCR 亚型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HC患者258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脂肪肝将患者分为单纯CHC组和合并脂肪肝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脂指标等。结果258例CHC患者中有81例合并脂肪肝,占31.40%;177例未合并脂肪肝,占69.14%。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烟酒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1,P < 0.001),与单纯CHC组患者比较,合并脂肪肝患者BMI明显偏高。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在是否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3、6.99,P=0.004、0.008);在是否存在高胆固醇血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1,P < 0.001)。两组患者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10±0.67)s比(11.99±1.33)s,0.91±0.07比0.98±0.11;t=9.74、4.46,均P < 0.00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血尿酸(sU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空腹血胰岛素(F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2±1.15)mlU/L比(12.52±1.06)mlU/L,t=-24.33,P < 0.001]。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BMI、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γ-GGT、PT、INR以及FINS)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 ≥ 24 kg/m2、高甘油三酯血症、γ-GGT、PT、INR以及FINS为CHC合并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0.003、0.021、0.034、0.004、0.001)。治疗6个月时,单纯CHC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 转阴率明显高于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P=0.010)。结论CHC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BMI、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γ-GGT、PT、INR以及FINS,其中BMI、高甘油三酯血症、γ-GGT、PT、INR以及FINS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此外,CHC合并脂肪肝患者可能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

  • 标签: 丙型肝炎,慢性 脂肪肝 肝功能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 血糖 人体质量指数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及腰围在预测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上的意义。方法观察202例慢性HCV患者的腰围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情况。结果慢性HCV感染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随着腰围的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增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慢性HCV男性患者在腰围大于86cm时,即应警惕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结论提高慢性HCV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筛查,腰围是简单实用指标之一。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代谢综合征 腰围
  • 简介:干扰素(IFN)是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单药治疗以及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都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毒疗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已成为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和应答指标的研究有助于个体化给药。本文对聚乙二醇IFN、人血清清蛋白融合IFN以及特异性靶向HCV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丙型肝炎 抗病毒药物 药物疗法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V-cag,采用FQ-PCR法检测HCVRNA。结果在142例CHC患者血清中,HCV-cag和HCVRNA阳性率分别为45.1%和43.0%(P〉0.05);两种标志物均为阳性者58例(95.1%),均为阴性者75例(92.6%);81例HCVRNA阴性血清HCV-cag阳性6例(7.4%),而HCVRNA阳性血清HCV-cag阳性率大于85%,不同HCVRNA载量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CV-cag与HCVRNA检测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在CHC诊疗中,HCV-cag检测可作为判断HCV感染和病毒复制的指标,但不能替代HCVRNA检测。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联合FQ-PCR检测156例临床已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它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AT)。结果①抗-HCV阳性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其阳性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②119例HCV-RNA阳性标本中,有78例ALT异常,其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ALT水平和HCV-R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③ELISA法检测敏感性为80.1%(125/156),漏检率为19.9%(31/156)。FQ-PCR检测敏感性为76.3%(119/156),漏检率为23.7%(37/156)。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4.9%(148/156),漏检率为5.1%(8/156)。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丙型病毒肝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献血人员筛选和临床输血的血制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V核心抗原联合抗-HCV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HCV-RNA阳性的标本同时检测抗-HCV和或HCV核心抗原,了解其检验结果的符合率。结果156例HCV-RNA阳性的标本中,检出抗-HCV阳性126例,HCV核心抗原132例,抗-HCV和或HCV核心抗原阳性151例。结论HCV核心抗原联合抗-HCV检测可以提高丙型肝炎的诊断率。

  • 标签: HCV核心抗原 抗-HCV 丙型肝炎 联合检测 符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丙型肝炎的患者62例,分别对其血清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标志物进行检测,并使用肝组织活检后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对比各指标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检测值变化,观察数据间的关联。结果PCIII与ALT,IV-C、PCIII、HA与ALB,IV-C、PCIII、LN、HA与TBIL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丙型肝炎 肝功能 肝脏纤维化 血清标志物
  • 简介: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i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中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各医院在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并进行HCV抗体、肝功能和CD4细胞检测;多元回归法分析HIV合并HCV感染风险因素。结果HIV感染者978例,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静脉吸毒途径感染HIV占合并感染者的81.3%,30~45岁年龄组HIV合并感染率为42.6%,无业人员HIV合并感染率为61.9%,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年龄30~45岁和无正当职业的人群HIV合并HCV感染率较高,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细胞)回输治疗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例采用自体CIK细胞回输治疗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CIK细胞回输治疗后,本组6例患者的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3例免疫功能改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耐受,在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采用自体CIK细胞治疗,对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具有改善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CIK细胞 难治性丙型肝炎 免疫 护理
  • 简介:目的:建立近似自然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方法:将含10%HCVRNA阳性血清的接种液和HepG2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共同孵育24h,再加含新生牛血清、地塞米松、胰岛素及硫酸亚铁的维持培养液,置32℃、5%CO2条件下培养,以后每3~4d传代一次,定期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应用RT-nested-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进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检测.结果:RT-nested-PCR法检测发现在接种病毒后第4~16天的细胞标本中可检测到HCVRNA正链,接种病毒后第4~24天的细胞标本则可检测到HCVRNA副链.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病毒蛋白(NS3)能在第4天检出.结论:HCV体外感染HepG2细胞模型的建立,可望用于HCV吸附肝细胞机制研究及疫苗中和试验.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体外感染 HEPG2 细胞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派罗欣联合利巴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派罗欣180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0.3,每日三次,联合抗病毒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各种不良反应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除2例因病人血象不达标无法继续应用外,其余患者均完成48周治疗,且HCV-RNA(定量)均阴性。结论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对丙肝知识的认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派罗欣 利巴韦林 丙型肝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ELISA试剂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差异。方法收集我中心进行丙型肝炎筛查的血液样本,随机收集其中800份阴性标本及40份阳性标本。采取不同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测定A试剂、B试剂和C试剂的检测差异。分析(1)840份标本的试剂检查情况。(2)40份阳性标本的试剂检查情况。(3)三种试剂质控血清检测的灵敏度。结果(1)C试剂的检测阳性率(0.8%)低于A试剂(1.5%)和B试剂(2.5%)比较有差异(P<0.05)。(2)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40份阳性标本中,阳性6份,阴性32份,可疑2份。A试剂、B试剂假阳性率分别为40.6%、56.3%,明显高于C试剂(3.1%),比较有差异(χ2分别为7.26、7.65,P<0.05)。(3)C试剂质控血清灵敏度明显高于A试剂和B试剂,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夹心法ELISA试剂对于测定丙型肝炎抗体更为准确,假阳性低。

  • 标签: ELISA 夹心法 HCV抗体
  • 简介:摘要采用5'-末端非编码区酶切分型的方法对来自石家庄地区的46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结果表明,HCV-Ⅱ、Ⅲ、Ⅱ/Ⅲ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3.5%、30.4%、26.1%。46例丙型肝炎患者中10例曾经有过输血史,其中HCV-Ⅱ6例,Ⅲ型l例,Ⅱ/Ⅲ型3例(P>0.05)。单纯HCV感染者HCV-Ⅱ型和Ⅲ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1.5%和15.4%,而合并HBV感染者则分别为20%和50%,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35)。上述结果提示,①石家庄地区HCV感染者以Ⅱ和Ⅲ型为主,同时存在混合型。②HCV基因型与输血无关。③HCV-Ⅲ型多见于合并HBV感染者,而HCV-Ⅱ型多见于单纯HCV感染者。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RNA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