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共 90例,均为本院于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2月 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组各 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评价两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运动能力及神经功能均较差,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改善且优于对照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获得良好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栓形成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在不孕不育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治疗不孕不育的120例患者,分析其病例资料,总结宫腔镜在不孕不育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2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经宫腔检查诊断,存在子宫腔病变的患者有42例,占比为35.8%,包括:子宫畸形1例、子宫纵膈2例、子宫内膜炎18例、子宫内膜息肉16例、子宫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宫腔黏连2例;输卵管梗阻31例,占比为25.8%。

  • 标签: 宫腔镜 不孕不育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及麝香保心丸的疗效及对HCT、PAR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及麝香保心丸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差异和两组心功能指标以及HCT、PAR指标差异,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HCT、PAR的含量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糖尿病合并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及麝香保心丸的临床效果显著,对HCT、PAR的含量水平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冠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麝香保心丸 HCT PAR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家长课堂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至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建档的儿童家长96例。其中对照组(n=48)未参加家长课堂,只进行一般的健康宣教。观察组(n=48)在小孩满月后参加了家长课堂,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观察组儿童对二类疫苗的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儿童预防接种时参加家长课堂,能提高预防接种健康知识知晓率,利于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儿童 预防接种 家长课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化疗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10月-2021年2月期间进行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30例,以抽签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5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以及护理,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加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护理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癌 化疗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讨论分级检验法应用于肾脏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旨在为鉴别和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于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间收治的 100例行肾脏生化检验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 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检验法接受检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分级检验法接受检验。回顾性分析 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检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检验血肌酐水平( Scr)、胱抑素水平( CysC)及血尿素氮水平( BUN)的阳性率分别为 60.00%、 44.00%及 6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00%、 8.00%及 4.00%,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常规检验法相比,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价值高,推荐应用。

  • 标签: 肾脏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法 检出阳性率 准确性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痔疮在治疗重症痔疮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我院痔疮手术病号多的特点,其中根据条件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痔疮患者(确诊为痔疮且痔疮年限较长且程度较重的患者)。根据统计学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常规的、传统的手术进行痔疮手术,实验组则是微创痔疮进行手术,通过相关数据的比较、对比进行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性,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同时实验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无效,而对照组有10例治疗无效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痔疮 微创痔疮手术 PPH 临床效果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促进小儿肺炎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科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54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54例行优质护理干预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康复时间,并评估家属满意程度。结果:①实验组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家属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加快患儿康复速度,保障患儿健康,提高家属满意感,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 优质护理干预 康复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8月间我体检中心接受的 140例体检人员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护理服务进行分组,一组体检人员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并将其设为参照组,一组体检人员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并将其设为实验组,每组各 70例,分析两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时间以及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体检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显效,可有效缩短体检人员的体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优质护理 体检中心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评价用于骨科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与管理。方法:以本科室本年度2月至3月期间收治的56例术后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排列分为对比观察两组,人均为28例,其中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评估,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恢复时较对比组短,P

  • 标签: 关节活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于儿童的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来我中心预防接种的80例儿童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40例。乙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甲组以护理管理为主,比较儿童的不良反应、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不同护理管理后,甲组家属总满意度大于乙组(P<0.05);甲组儿童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小于乙组(P<0.05)。结论:于儿童的预防接种中,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可减少预防接种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可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腹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 2017年 1月 1日 -2017年 12月 31日间收治的 160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80例。对照组患儿对症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对症治疗后给予临床护理途径。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治疗后止泻持续时间、再腹泻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所用费用、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腹泻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止泻持续时间、家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愈率为 70%,观察组则高达 9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小儿腹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病况,不但可提升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还能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 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科及儿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干预,评价其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内科及儿科2018年7月—12月1880份病例作为对照组(干预前),2020年7月—12月2207份病例作为实验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各科室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12%,低于干预前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5,P<0.001)。除内分泌科、儿科、血液科外,其余各科室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前后内分泌科、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不高(<40%),符合卫生部相关要求。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综合干预,降低了该院内科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干预 评价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在我县20个乡(镇、街道)25个接种点预防接种的5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时间分组,前六个月预防接种的儿童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六个月预防接种的儿童是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种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可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接种满意度。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常规护理干预 接种不良反应 护理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护士对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及评价。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19年6月普外科患者162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1例)和观察组(n=81例)。对照组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性这9个项目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普外科护士 普外科患者 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状况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小儿结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期间入住本院的 200例结核患儿按照入住医院顺序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数均为 1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 94.00%( 94/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00%( 82/100)( P< 0.05);( 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8.00%( 98/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6.00%( 86/100)( P< 0.05);( 3)观察组患儿治疗已从率为 94.00%( 94/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8.00%( 68/100)( P< 0.05);( 4)经护理后,观察组随地吐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小儿结核患者的优质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小儿结核 优质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护理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接治的 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 50例和对照组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甲状腺 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 131碘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予以 131碘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且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131碘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早期整形修复在手足不深度烧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功能效果。 方法:选择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 76 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红蓝球法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均有病例 38 例。其中治疗组在烧伤 1 周内进行整形修复,对照组在烧伤 1 周后进行整形修复,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皮肤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治疗优良率、皮肤恢复、功能恢复评分三项均高于对照组病人,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手足部深度烧伤采用早期整形修复效果确切,可促使皮肤、手足部功能快速恢复,具有优先推广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 标签: 手足部深度烧伤 早期整形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疼痛护理在小儿外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75例。患儿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被分成了研究组(常规护理+疼痛护理)和常规组(常规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常规组患儿的临床指标(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1h、6h、36h)。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拆线时间相比于常规组,均明显较短,P<0.05;研究组患儿的VAS评分在术后6h、12h、36h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在小儿外科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明显,患儿在术后6小时和36小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较低,康复时间短,因此临床建议将其优先推广。

  • 标签: 术后护理 疼痛护理 常规护理 外科手术 小儿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PIVKA-Ⅱ、AFP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乙肝携带患者(AsC组)、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LC组),非肝癌肿瘤患者(对照组),各30例,均测定PIVKA-Ⅱ、AFP水平,比对单一指标和联合检测的检出情况。结果:肝癌组PIVKA-Ⅱ、AFP水平显著高于AsC组、LC组、对照组,P<0.05;PIVKA-Ⅱ与AFP联合的检测灵敏度82.03%、特异性97.03%、阳性预测值93.22%、阴性预测值92.32%均显著高于PIVKA-Ⅱ、AFP,P<0.05;。结论:肝细胞癌诊断中,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检出率,推荐推广。

  • 标签: 肝细胞癌 PIVKA-Ⅱ 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