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济投入可以促进充分就业,为公民道德提高奠定物质基础;经济投入有利于物价稳定,为公民消费道德的实现预设经济前提;经济投入有利于环境保护,为公民生态意识的培养提供引导。

  • 标签: 经济投入 道德 分析
  • 简介:在西方,对于社会发展与社会道德代价的关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曾经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形成期、成熟期、发展期,代表人物分别为英国的哲学家霍布斯和法国的思想家卢梭以及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代表主要体现在罗马俱乐部、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有关论述中。当代中国学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代价、道德代价关系问题的关注与反思,始于20世纪80年代,同样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始期,发展期,深化期。古今中外对道德代价的探讨,既有许多成就,也留下了发展的广阔空间。

  • 标签: 道德代价 社会代价 社会发展
  • 简介:  邓子恢(1894-1972),福建龙岩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标签: 从政道德 邓子恢从政
  • 简介:<正>司法,是联结法律与生活的枢纽,是建立法律秩序的关键环节。而以实现法律的目标和价值为任务的司法活动,既依赖于完备有效的司法体制安排,也依赖于司法人员必须具有其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良心、荣誉观念。一套完备的司法体制还必须有健全的司法职业道德的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由司法这一国家职能活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本文拟从司法与司法职业道德的关系的角度,谈谈司法职业道德的一些问题。

  • 标签: 司法职业道德 司法组织 司法活动 法律秩序 社会公正 司法体制
  • 简介:对于道德现象的划分,一般是内在于道德,分析道德现象的构成并将其划分为道德活动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思维(道德意识)现象。这种划分方法对于了解人们的道德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但对伦理学学科的自身理解来说,这种划分却应该让位于一种新的、纵向的层次划分方法。

  • 标签: 道德现象 层次结构 伦理学学科
  • 简介: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国家不太平,社会不稳定,人民不可能一心一意搞建设,改革开放也无法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势必成为一句空话。维护社会稳定的机制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其中科学地分析宗教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

  • 标签: 宗教道德 社会不稳定 现代化建设 宗教活动 社会环境 社会作用
  • 简介: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法官违纪违法案件,似乎在向我们叙说:本应被社会公认为最具道德示范的群体,如今却成为道德上不满意的群体之一。司法伦理与道德在法官面前悄然退隐和缺场的现实,证明了它们对法官似乎已经难以产生影响。在通往司法伦理与道德保卫战的道路上,

  • 标签: 道德标准 法官 违纪违法案件 司法伦理 道德示范 保卫战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网络道德问题正日益凸现.探寻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是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和阐释.

  • 标签: 网络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问题点思考
  • 简介:目前网络道德失范既有网络自身特点的因素,也有网民心理作用的因素,还有监管的问题,是"自律"与"他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网络道德失范,就要倡导网上文明,制定和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实施网络信息分级,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健全的网络法律体系。

  • 标签: 网络 文化建设 社会道德
  • 简介:借力家风建设来推进道德建设,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没有家庭,社会也就无从谈起。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的一些功能转移到社会,但家庭仍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家庭对人的道德品质培养有着重大影响。

  • 标签: 家风建设 道德建设 有效途径
  • 简介:道德与法律属于不同的范畴。法律属于制度范畴,其内容主要是规范权利与义务;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道德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法律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然而,理念如何铸化,内化如何实现,却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今年9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开始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其中的一门必修课。如何认识这门课,如何在生活中以高尚的道德升华人生,以正确的法律意识提升道德,是一个需要当代青年学生认真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意识形态范畴 当代青年学生 履行义务 法律基础 政治理论 现代法律制度
  • 简介:目前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要结合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 标签: 职工 职业道德 荣辱观
  • 简介:本文拟从萨特道德观的理论前提出发,阐述其道德发展的两大阶段及思想内涵,进而分析其产生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 标签: 萨特 自由观 道德观
  • 简介:道德层次是道德的一种普遍表现形式,道德这一表现形式的根源在于道德主体的差异性,而道德分层要依据道德主体差异来进行。基于主体差异的道德分层对道德理论体系的建构与道德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体差异 道德层次 道德理论建构
  • 简介:而法官职业道德在中立性等方面有着与公众道德不同的特点,正是怀疑法官在其职业道德追求中的自觉性导致了道德强制,即在法官职业道德的构筑中

  • 标签:
  • 简介:一、道德的根源和本质道德的本质和根源是什么?它有些什么基本特点?道德的发展变化有没有客观的历史必然性?这是伦理思想史上长期没有正确解决而被搞得混乱不堪的一个根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者把道德看作是人的'内心活动'的表现,或'善良意志'的命令;或者认为:道德是人天生固有的。如中国的孔子就曾说:'天生德予余。'(《论语》)孟轲则主

  • 标签: 道德论 本质关系 社会作用 非道德主义 混乱不堪 孟轲
  • 简介:<正>1999年2月24日16时30分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一架由成都飞往温州的图-154客机(SZ4509航班)至温州瑞安市柏树村上空1200m高度时,突然机头朝下坠毁于村东首农田中.机上50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男性36人,女性25人,年龄最大60岁;在9名未成年人中,年龄最小的5岁,无外籍人员.1现场概况

  • 标签: "2.24"空难 法医学检验 尸体 个人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