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浸膏粉浓缩干燥过程工艺控制方式对有效成分丹参酮Ⅱ A含量和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对比分别收膏干燥方式(第一次提取液单独收膏干燥)与混合收膏方式对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Ⅱ A含量和转移率影响。结果:分别收膏干燥方式,其含量明显优于混合收膏组,含量平均提升 59%左右,批次间变化较小。结论:该工艺经大生产对比结果证明,方法可靠,结果稳定,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成品的质量 , 可以为同行借鉴。对复方丹参丹参酮Ⅱ A含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复方丹参片浸膏粉 丹参酮Ⅱ A 浓缩干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术前给药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生长因子的影响,为肝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 2010年 4月至 2014年 6月在山东省肥城矿业中心医院外科进行第一肝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病患者 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术前给药组,每组 33例。选择同期行开腹肝脏手术但未行肝门阻断术的患者 3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健康体检的人员 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在术前、术后 24h、 48 h、 72 h的 IGF-1变化情况。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肝脏缺血再灌注 胰岛素生长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用及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复制大鼠MI/R损伤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180min,再灌注即刻尾静脉给药。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2mg·kg-1)、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005mg·kg-1)、丹红注射液阳性对照组(2mL·kg-1)及丹参、羟基红花黄色素A合用组[205mg·kg-1,等同于丹红注射液(DHI)中相应的含量],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2mL·kg-1)。再灌注结束后,伊文思蓝(EB)、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试剂盒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肢体导联ECG监测ST段变化。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心梗面积、血清cTnI、LDH和CKMB水平均有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均可改善MI/R损伤;丹参、羟基红花黄色素A合用后大鼠心梗面积(P<005)、血清中CKMB、cTnI、LDH的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丹参、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各项药效指标均具有改善作用,两者合用后在降低心梗面积、抑制cTnI、LDH和CKMB水平方面作用加强,对MI/R损伤心肌起到增强保护的作用。

  • 标签: 丹参素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合并用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前列腺E1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前列腺E1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能量合剂和维生类治疗2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获得改善,其改善程度普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方法具有保护肝组织、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 标签: 前列腺素E1 联合用药 复方丹参注射液 肝硬化 B超检查
  • 简介:江南,总能让人联想起一条蜿蜒的小河,河水如一条弯曲的丝带环绕着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小楼,小楼里住着一位优雅秀气的水乡姑娘,清纯俏丽的眼睛映出烟幕朦胧的细雨。

  • 标签: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学经济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3)与参照组(n=37),研究组给予复方丹参片治疗,参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9.19%显著高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成本-效果比为0.41,显著高于参照组。结论尽管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高于参照组,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说,复方丹参片的成本-效果比更好,可在有效治疗的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冠心病 复方丹参片 复方丹参滴丸 药物经济学
  • 简介:目的:测定益肝颗粒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HanbonLichrospherC18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为室温。结果和结论: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0.04~0.2μg、0.2~1.0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RSD=0.98%,n=5)、98.6%(RSD=0.84%,n=5)。此法简便、准确。

  • 标签: 益肝颗粒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A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成本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上述患者诊断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两组根据患者病情状况行常规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0ml,1次/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10ml,2次/天。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为148.3,对照组成本效果为309.4,观察组获得一个单位效果所用成本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近似,但前者所用成本低于后者,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 简介:丹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状况栽培川丹参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旱地紫色土高110.61%,栽培丹参土壤全氮含量比野丹参土壤低158.52%1),丹参土壤的肥力状况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结果见表2

  • 标签: 丹参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实验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丹参是一种临床常见药物,对于心肌缺血缺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患者均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起到增强免疫力、抗肝纤维化以及清除氧自由基和延缓衰老等效果。文章分析了目前复方丹参药物的药理研究相关进展。

  • 标签:
  • 简介:丹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状况栽培川丹参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旱地紫色土高110.61%,栽培丹参土壤全氮含量比野丹参土壤低158.52%1),丹参土壤的肥力状况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结果见表2

  • 标签: 丹参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实验 实验研究
  • 简介:甘肃丹参系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甘西鼠尾草(Salviaprzewalskiimaxim)的干燥根,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在甘肃和北京等地被作为丹参使用。丹参是重要的常用中药,在20世纪70年代初,其各种制剂就已应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近期实验又证明可有效抑制体外肿瘤的繁殖。近年来,丹参药材需求量日趋增加,其原料供不应求。已有文献对丹参具有药用价值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报道。但对甘肃丹参两种有效成分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尚未见到。本文

  • 标签: 甘肃 道地药材 丹参 提取工艺
  • 简介:优化丹参提取物凝胶剂制备工艺处方。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卡波姆的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和甘油用量三因素进行考查,结果表明,丹参提取物凝胶剂最佳处方为:丹参提取物干粉1g;卡波姆3%,PVP0.3%,甘油10%,亚硫酸氢钠0.1g,羟苯乙酯醇溶液(50g/L)0.1mL;三乙醇胺(调pH至5-6);加蒸馏水共制20g。

  • 标签: 丹参 正交设计 处方设计 HPLC
  • 简介: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经提取、纯化等现代化工艺而制成,临床证实其对于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由于其起效迅速,治疗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重症患者的治疗。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中含有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及微量的脂溶性成分,其中丹参、丹酚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咖啡酸等水溶性化合物是丹参注射液发挥疗效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丹参注射液的文献报道,本文从丹参注射液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质量控制研究3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丹参注射液的药理学研究、临床合理使用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丹参片进行稳定性研究,确定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方法以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的复方丹参片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外观性状并测定其崩解时限,采用HPLC来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在温度23-40℃、相对湿度20%-70%范围内密封避光保存稳定性好,在光照4000Lx、温度40度以上、湿度70%以上,随着储存期加长稳定性变差,质量下降。结论复方丹参片在光照,高温和高湿条件下不稳定,应避免在这些条件下贮存、流通;在室温低湿避光密封下稳定性较好,可长期贮存。HPLC作为其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

  • 标签: 复方丹参片 含量测定 稳定性
  • 简介:目的:确定丹参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转移率为综合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丹参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丹参饮片用10倍量95%乙醇提取2h,提取液在40℃浓缩至规定量;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倍量50%乙醇提取3次,第1次2h,其余2次各1h,将3次提取液在40℃浓缩至规定量;对两种工艺进行优化,结合实际生产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先用95%乙醇8倍量提取2h,残渣加8倍量50%乙醇提取2次,第1次2h,第2次1h,提取液分别在40℃浓缩至规定密度。结论:此工艺不仅能够充分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减少在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保证质量。

  • 标签: 丹参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 简介:目的优选丹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酚酸B及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丹参的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试验法,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出的丹参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70%乙醇在70℃下加热回流提取90min。结论优选得到的丹参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 标签: 回流提取 丹酚酸B 丹参酮ⅡA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紫丹参,也称为滇丹参,是唇形科的丹参属植物。化学成分主要是水溶性丹酚酸和脂溶性丹参化合物,与丹参的化学成分非常相似,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本文综述了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方法,为紫尾草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紫丹参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控制 专利